《园林艺术》课程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园林艺术》课程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300e0bf78a6529647d53ce

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力求达到“一峰山太华干寻,一勺水江湖万臣”的神似境界,这就是艺术美,康德和歌德称它为“第二自然”。

还有一些艺术美的东西,如音乐、绘画、照明、书画、诗词、碑刻、园林建筑以及园艺等等,都可以组织到园林中来,丰富园林景观和游赏内容,使对美的欣赏得到加强和深化。

生活美和艺术美都呈人工美,人工美赋予自然,不仅是锦上添花和功利上的好处,而且是通过人工美,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倾注到自然美中去,更易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相契的程度。 二、园林艺术的特征

不同的艺术门类,有其不同的特征,园林按传统归类属建筑中的一个分支,但它在许多方面和建筑却有差别,与绘画、雕塑又更接近,所以园林也有自己的特征: 1、园林艺术是综合艺术 园林艺术中融汇了多种艺术手段,包括了建筑、园艺、雕塑、工艺美术、文学、绘画、书法。有时还会涉及音乐效果,如松涛鸟语等。园林以综合的艺术,复杂的手法,以时、形、色、声来传达园林的意境。它不仅具有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匾额题咏等单项美,更重要的是具有景点和全员景观的整体美。

2、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结合的艺术 园林艺术形象直接和它的功能(包括物质功能、精神功能等)有关。园林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虽然园林总的功能是游憩,但不同的园林有着完全不同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要求同时容纳七千人玩乐、摆酒宴、放焰火、开舞会、演戏剧的场所,而颐和园是慈禧太后“颐养冲合”,安安静静寻欢作乐的仙境。苏州的一些小宅院又仅是一些官僚地主以乐天知命、归隐自居的游憩所。可见古典园林是各有其功能,现代园林更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功能。

3、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 除了山水亭榭园林还有绿色的生命,有花木的真香生色,能满足人们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的审美享受。它具有生长、变化、成熟、衰老的过程,使审美具有阶段性。

4、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 园林规划首先要对服务对象、环境容量、地形、地貌、土壤、水源及其周围的环境等等进行周密地调查研究。园林施工过程中园林建筑、道路、桥梁、水景、照明等无不需要严格的施工艺术。植物配置也应按其习性,因地制宜,加上科学管理,才能生长健壮,枝叶繁茂。综上所述,一个优秀园林,从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无不依靠科学。所以,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

5、园林艺术是见证历史的艺术 园林艺术比建筑更全面、更直接的反映了人类

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水平。培根在《论造园》一文中说:“文明人类先建美宅,营园较迟,可见造园艺术比建筑更高一筹”。人们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园林比建筑更能反映人类社会的演变。如中西园林风格之异,中西园林风格的演变,无不反映了古今中外的哲学思维、社会伦理、经济基础和工艺水平的不同及演变。 园林艺术的上述特征,决定了园林艺术的实现,要靠多方面的艺术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同心协力才能完成。

三、园林与文学、书法、绘画、雕刻、音乐等的关系。

中国园林是集萃式的以静态为主的综合艺术系统。这个综合系统工程包括:作为语言艺术并引起想象的诗或文学;作为静态视觉艺术的书法、绘画、雕刻以及带有物质性的建筑、工艺美术、盆景等;另外,还有作为时间性动态艺术并诉诸听觉或视觉的音乐、戏曲等,他们相互包容,相互表里,相互补充,相互生发,建构着一个集萃式的综合艺术王国。

1、文学

中国园林中文学性的建构成分,主要表现为题名、匾额、对联、刻石等。《红楼梦》中曹雪芹借贾政之口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正好点出了文学语言能够反映园林的意境这一功能。

园林中的语言艺术成分中,除了题名、匾额、对联外,还有碑刻、砖刻、石刻、屏刻、书条石和室内的挂件等。这样,园林中的文学语言就不只是状物、写景、抒情,而且还具有言志、记事等功能了。从这一视角看,它也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精神内涵,极大地增加了园林所储存的信息量。

恰到好处、隽永含蓄的题名、匾额、碑刻、书条石等,可以引导游赏者边赏景、边推敲、体味,在园林的形式美(景)中,领悟到更高层次的精神美(情),深入细致地体验出园林意境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2、书法

书法是中国具有独特传统和悠久历史的精神性艺术。在园林中,书法有标明并供人确认园中构筑、景点的功能。人们由此可知,这里就是扬州瘦西湖名闻遐迩的“钓鱼台”,那里就是避暑山庄蜚声海外的“热河泉”……

书法也能引起视觉快感,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匾额或对联也因为书法凝定于其上,再加上配置,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建筑装饰美。

书法不仅调动了游赏者的视觉器官,更高明的是书法对园林意境给与了一定的规定和引导,调动了游赏者的思维想象器官去体验、把握园林美。例如:沧浪亭潭

西石上鱼樾的篆书“流玉”二字,其婉转悠长的线条,引起了游客关于潭中流水如碧玉的感受;留园石林小院明代著名书画家陈洪绶所书的对联“曲径每过三益友,小庭长对四时花”,集篆隶行草为一体的书法艺术,使得庭院生气勃发,古意盎然,平添了一番艺术情趣。

3、绘画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两者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点,而且中国绘画也是中国园林美的精神性建构序列之一。我国古代的许多园林均是由画家设计建造的,如唐代的王维、宋徽宗,元代的倪云林,明代的文征明、文震亨、计成、石涛,清代的张涟、李渔、戈裕良等都擅长绘画,同时又兼及造园。苏州的网师园、环秀山庄等许多园林,其园主往往是画家,或有画家参与造园。因此园林创作必然运用了绘画的原理与手法,同时历代花鸟画论对园林创作,也直接起了理论指导作用。南北朝时期,宗炳开始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加以写生。他不但在大自然的山水风景画中进行野外写生,还比西洋早一千年发明了透视画的基本原理,开始采取了视点运动的鸟瞰画法,运用了鸟瞰动态连续风景构图的表现方法。这种鸟瞰动态连续风景画构图,也是中国园林景物布局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园林中每一局部当游人视点固定时,其所感受的空间,与绘画的静态构图相似;但是游人从进园开始,随着游览路线从一个局部走向另一个局部,移步换景,有隐有显,这种一景接一景连续出现的风景布局,属于动态连续风景构图,这与中国山水画运动视点的鸟瞰动态构图的多样统一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

其次是中国的花鸟画,从唐朝开始,中国花鸟、梅竹等绘画,就开始描绘的是自然界众芳竞秀、鸟啼花开的天然图景。因此,由于中国绘画比西方绘画更早、更深入地集中反映了自然山水与植物花鸟之美,长期积累下来,这些高度概括自然美的大量山水花鸟画,也就培养和提高了我国人民自然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美的鉴赏水平,为中国自然山水画意式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绘画作为园林空间精神建构序列之一,往往悬挂在厅堂斋馆等建筑类型内部空间。它和书法相匹配,不但强化了室内空间的艺术综合性,而且强化了室内空间的文人气息,从而造成了一种特定的精神氛围,使包围着它的精神空间获得生命。例如《红楼梦》第五回写秦可卿的卧房:“说着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幅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这类艺术的综合,就以其引力场和辐射面造成了一个“情”的空间,为“贾宝玉神游太虚境”提供了环境条件。同时,名家的书画能极大地增加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精神价值,从而增加园林的综合艺术气氛,满足园主多方面的艺术需求,丰富园林的精神生活。 纸画容易损坏,因此名贵纸画往往收藏多于悬挂,于是园林中以绘画形式出现更多的是木刻、画屏、石刻、砖刻等等。

4、音乐

早在汉代,园林和音乐就绾结在一起了,园林建筑成为收藏乐器和进行音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了。中国古琴“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的功能和园林追求隐逸、颐情养性的目的十分符合,这就使得古典园林中的音乐主要是以琴的形式来出现。例如有些园林中至今还残存着的遗迹,如皋的水绘园有董小宛琴台;苏州怡园有坡仙琴馆、石听琴室,均弥漫着音乐的气氛。

5、戏曲

中国古典艺术中有两个集萃式的综合艺术系统,一是以静态为主的园林,二是以动态为主的戏曲。园林与戏曲异质同构,戏曲也同样综合了文学、音乐、雕塑、工艺美术、绘画、建筑等等艺术门类,而且戏曲和园林一样,都善于“以无当有”。演剧常常“三五步,行通天下;六七人,雄伟万师”,造园则是“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从实用功能来讲,戏曲是供人休闲娱乐的,园林同样如此。古典园林中,园主们既然要在园内尽情休闲游乐,就必然要欣赏戏曲,以求两全其美。今天在苏州网师园、扬州寄啸山庄都恢复了戏曲或演奏节目,效果颇佳。

园林与戏曲,不但表现为珠联璧合,互相辉映,而且表现为时空交感,异质同构,二者在意境、风格、结构、形式等方面展现出一种契合的美。

第五节 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一、园林发展的三个阶段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园林,体现在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改造和创造对象,不同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当然还有不同的设计师。下面对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特别是后工业时代园林的特点作一系统的分析(表1-1),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中国现代园林发展之问题。

第一阶段 小农经济与工艺美

农业时代生产力的发达以及相应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了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而植物栽培、建筑技术的进步则为大规模兴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个阶段内,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方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而这许多不同风格的园林又都具有四个共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