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4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57d3da6bd97f192379e925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抓住小注中的提示,同时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语句:“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写出了诗人与远道来访的朋友相聚时回忆往事的高兴和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将诗人的那种对宦海浮沉的无奈写了出来。“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写出了孤城寒日,天色将晚,与友人分别在即,离愁难尽。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注] [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 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 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 奈。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读诸葛武侯传 王 质①

过隆中。桑柘倚斜阳,禾黍战悲风。世若无徐庶,更无庞统,沉了英雄。本计东荆西益,观变取奇功。转尽青天粟,无路能通。

他日杂耕渭上,忽一星飞堕,万事成空。使一曹三马,云雨动蛟龙。看璀璨、出师一表,照乾坤、牛斗气常冲。千年后,锦城相吊,遇草堂翁②。

注 ①王质(1135~1189),字景文,号雪山,其先东平(今属山东)人,南渡后,徙兴国(今湖北阳新)。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交,深见器重。②草堂翁:“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避难入蜀,在成都西郊的浣花

9

溪畔营构草堂,前后居住达三年之久,故以“草堂翁”命名。他游成都武侯庙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吊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虽然诸葛亮北伐“万事成空”,作者却盛赞《出师表》“牛斗气常冲”,这样写表达出了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案 为诸葛亮悲壮的失败而深深叹惋;赞美诸葛亮的忠诚与完成统一大业的决心;借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小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情绪。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崖州城作[注]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 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②原:原野。

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最后一联写作者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 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10

答案 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 山[注]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 北山: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赵令畤①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②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③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 ①作者与苏东坡极友善,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作者亦受牵累。②頩(pīnɡ):光润美好的样子。③燕:同“宴”。

词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词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先春而开的冷艳幽姿,表现出词人对梅花的高洁品质的喜爱之情,也借赞美梅花,表达了自己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高孤傲、卓然不群的品质的襟怀。

4.(2013·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 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 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

11

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沈石田落花诗 [明]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 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用典,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受重用的苦闷。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老 树①

[金]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注 ①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南,诗人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末句“不用苦思家”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 诗人客居异乡,流离失所,面对深秋的悲凉景象和战乱不断的现状,流露出有家难回的无奈与惆怅;“不用苦思家”抒发了诗人对战乱平定的渴望,对平安生活的深切向往。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次韵林南金赋愁 陈人杰①

抚剑悲歌,纵有杜康,可能解忧?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古心自许,与世多尤。平子诗中,庾生赋里,满目江山无限愁。关情处,是闻鸡半夜,击楫中流。

淡烟衰草连秋,听鸣②声声相应酬。叹霸才重耳,泥途在楚;雄心玄德,岁月依刘。梦落莼边,神游菊外,已分他年专一丘。长安道,且身如王粲,时复登楼。

注 ①陈人杰:南宋末年词人。②:又名伯劳、杜鹃、子规。 这首词的感情丰富,请分析有哪些思想感情。 答案 ①渴望立修名,完善个人的修养和崇高品德的思想感情。②对国家多难、半壁江山易于异族的忧愁。③报效国家,拯民于水火,建功立业不得实现的壮志难酬之苦。④离人游子漂泊游荡,思念家乡的羁旅忧愁。(任答出三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