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最新版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8dc17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da

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40%,商贸物流繁荣活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2.2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某县地质灾害发生频繁,2008年我县就遭受了“5.12”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救灾物质储备库就凸显出了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县救灾物质储备库不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需求,所以扩大新建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是必要的。

救灾物资储备仓库物资具有集散功能,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物流效率,实现救灾物资储备全县联动,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从而决定了救灾储备物资的分散性。一般而言,地方救灾物资储备和就近的救灾物资储备,可以满足本地区发生的常规灾害。但是在大灾面前,必须倾全部之力,大范围调运救灾物资。此时,救灾储备仓库的物流能力便决定了救灾物资能否及时准确地被运送到灾区。决定了救灾工作的整体效果。我县救灾物资储备库能保障下辖39个乡镇,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能够保障人民的最基本生活。因此我县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是应急特大自然灾害的必要措施。

作为政府救灾减灾工作的职能部门, 民政部门对于灾害的理解或许最为深刻,除了具有和常人一样的恐惧感, 民政人提到灾害一词, 想到的更多是责任,是悲悯的情怀和灾害发生后的理性应对。多少次的防抗灾

证明,救灾物资到位的速度、数量, 决定着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的成效,物资储备库能使从灾难发生到灾后重建这一过渡时期的物资保障功能。能快速响应,物资储备库与其他部门协同作战,为灾区提供部分救灾物资,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供应保障,能及时的解决灾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正常秩序,对社会稳定,边境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县目前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尚不完善,不能满足于我县自然灾害频繁的物资需求,亟须扩大整合。

我县目前尚无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是靠租用粮库作为临时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救灾物资储备尚无法满足各种对救灾物资多样化的需求。在大灾害面前只能表现出无能为力,离紧急抢救、保障灾民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要上级仓库救援,这样就不能及时的为灾民提高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对灾民重建家园有着一定得制约。靠外级仓库支援同时导致救灾物资运距过远,运输时间过长,影响了救灾工作的时效,灾害发生时不得不从几百甚至上千公里之外的储备仓库调运帐篷等救灾物资,大大增加了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所以我县建立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是刻不容缓。

根据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依据《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应广大灾民的强烈需求,进行此项目的实施刻不容缓。此项目的实施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3军干所婚姻登记中心办公用房建设的必要性

2.3.1军干所是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简称。由军队管理的干休所和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所组成。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军干所是一种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比较成熟的养老机构,是我国社会养老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军队干部制度的贯彻实施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它为军队离退休干部提供了各种服务保障,保证了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某县目前尚无军干所办公用房,为了更好地服务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士官(志愿兵),军干所办公用房的建设是必要的。

2.3.2婚姻登记中心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本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婚姻登记中心的服务水平。规范化建设是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婚姻登记管理的新要求。某县婚姻登记中心在县民政局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依法行政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手段,全面提高婚姻登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婚姻法第8条规定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这一规定说明:

(1)进行登记是结婚必经的法定程序。 (2)进行登记是结婚唯一的法定程序。

(3)实行结婚登记制度,是严格执行婚姻法,保护婚姻关系的需要。 (4)实行结婚登记制度,可以提高当事人的法制观念 ,进法制宣传

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减少纠纷,维护安定团结,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婚姻登记中心是任何一个地方必不可少的,某县婚姻登记中心办公用房在“5.12”特大地震中受到了严重破坏,急需重建。

2.4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某县在以往各类民政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管理经验,领导认识到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项目的高位推动。形成以“县委、县府统揽,县民政局抓落实”的民政局项目建设机制,是该项目的重要组织保障。

项目区选址是根据相关部门专家经过仔细勘测与分析,符合城市规划、自然环境、地址结构、交通等要求,能辐射全县39个乡镇,全县78万人能够受益。

群众积极性高,是确保项目建设的重要保障,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弱势群众(受灾群众)作为受益的主体,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干部群众对于项目的实施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