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科学选材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运动员科学选材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922d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4

1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内容:

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1.体型:指人的体表性状及其特征,一般由体长、体宽、体围和体重等 因素构成。

选材时的具体内容大致分为:体型与运动能力;体型的形成及其预测方法;体型选材常用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2.生理机能状态: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选材时研究的具体内容为:主要生理器官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 在体育运动作用下各主要生理器官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生理机能常用的指标与测试方法。

3.生化特征:指人体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个性特征。

选材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个体物质代谢形成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主要生化选材指标的确定和测试方法(如血乳酸、血红蛋白、肌红蛋白、ATP和CP等)。

4.身体素质:指人体肌肉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选材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般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身体素质的生理、生化基础;身体素质选材的测试指标和方法。

5.心理素质、智力和个性。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特征;

智力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个性是指个人具有的、可以预测的性格特征。

选材时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心理、智力和个性与人体运动能力的关系,三者均为选材的常用指标。

运动选材的重要性

1.世界竞技体育强国都十分重视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表现为: 将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运动训练的领域,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先进的技术、设备来训练运动员;①计算机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对运

动技术动作和运动过程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与分析;对未来技术动作进行设计与构思;对战术进行模拟等。

②“三论”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产生了系统训练的理论、运动训练控制理论等。③肌肉力量的训练,除了动力性和静力性力量训练方法外,还可用电刺激法增加肌肉的力量。④海绵包的设计与运用,使背跃式跳高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成为可能。

2.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构成部分之一。

从竞技体育的全过程来看,其构成主要有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并对运动员选材进行了解释: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和竞技潜力的儿童少年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3.选材是成功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就曾说:“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的管理,已成为制约竞技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三大要素。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具有天赋的运动员,才可能攀上世界的高峰。”(袁伟民为《运动

员科学选材》作的“序” 1992年4月)

经验选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1.很难了解运动员机体内在的一些机能情况和某些遗传性状,挖掘不出人类的天赋运动才能,成材率不高;

2.根据比赛成绩来选拔运动员,又容易选来一些技术不正确或有缺陷、或发育提前的青少年;

3.教练员不了解青少年运动员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运动成绩提高的规律,使得有些人未能达到运动技能的顶峰,有些则由于运动性伤病等原因过早地结束了其运动生涯,导致年轻运动天才过早地退出了竞技体育运动。

因此,一些体育科研人员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科学选材的指标和方法。如1975年,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参加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11个运动项目的5175名男女运动员测试了23个形态指标后发表了“我国运动员身体形态研究”一文,为我国运动员选材研究积累了一批形态方面的研究数据。

科学选材的起步阶段

1980年7月,国家体委在秦皇岛市召开全国业余体校选材座谈会。会上交流了经验,印发了“田径”等7个运动项目的选材参考意见。同时,由国家体委组织了“优秀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研究”课题。这标志着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进入起步阶段。

科学选材的快速发展阶段

1984年,在洛杉矾举行第23届奥运会。7月29日,普拉多射击赛场的枪声给本届奥运会带来了第一枚金牌,中国射手许海峰是这个荣誉的幸运儿,也量中国自1932年参加奥运会以来第一个金牌得主,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零的突破”,一共夺得了15块金牌,极大地

鼓舞了全国人民。这一年,中共中央发出了“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号召全国人民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更加激励了广大体育工作者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雄心壮志。

体育强国最主要、最鲜明的标志是运动技术水平达到世界第一流。

1987年2月,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的运动员科学选材研讨会,它是我国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开端。

遗传度是指某一特定性状在总的变异中,有多大比例归于遗传因素,有多大归于环境因素,它一般用百分比(%)来表示。凡性状以遗传因素为主的,其遗传度就高;凡以环境因素为主的,遗传度就低。

1.遗传力(度)在选材时的应用:

(1)遗传度高的性状,而又是该运动项目的主要因素时,选材时必须从严格挑选。在训练中应按生长发育的规律,利用其“敏感期”着重抢先诱导与发展,使其充分表现。

敏感期:人体的任何性状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有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我们称这一快速生长发育期为性状生长发育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内,遗传因素的作用最明显,其性状特征的表现也最充分。

(2)对遗传度低的性状在选材时可以适当从宽,但在该性状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时,应当适当从严。因为在该性状发展最快的“敏感期”,遗传因素作用最明显,该性状应能充分表现。如这时在环境与训练的作用下,还不能充分表现的性状,说明在这一方面是劣势。

(3) 对遗传度低的性状在选材时也必须有一定的要求标准。(在选材时即使遗传度低的性状,虽然有后天的环境与训练的改造,可使其进一步发展,但由于遗传的相关性作用,常常会因某一能力的偏低,而影响整体能力的表现。因此,在选材时,也必须有一定的要求标准。)

在训练中,对遗传度低的性状,也应抓紧时机,按生长发育的规律,利用其“敏感期”有计划地给予充分发展,以免误了最好发展的时机,而失去了优势。

遗传是相对稳定的,而变异是绝对的。

运动能力变异的原因可分为三种,即基因变异,重组变异和仿惶变异。

1.基因突变

(是指个别基因在特殊情况下在结构上或排列顺序上发生改变,而出现新的基因,称为基因突变。)

如果基因发生突变,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它所控制性状的表达,引起运动能力的变异(它既可能带来良性转变,也可能为子代带来劣性转变)。

2.重组变异

重组变异是指由于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引起子代个体性状的变异。 (又称混合变异,它在受精过程中,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引起子代个体性状的变异。) 3.彷徨变异

彷徨变异是指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人体性状或运动能力的变异,这种变异与物质结构无关,是不易遗传的。

人体性状或运动能力(除个别质量性状外,如血型、皮纹等),均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和环境因素的制约。

所有的数量性状,如人体形态,运动素质,生理生化机能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和训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生理指标的遗传力(度)

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常常受到生理机能水平的直接影响。 而生理机能水平的高低,不仅要受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与训练等多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因此,在选材时,对该运动项目主要生理机能指标遗传度的高低应充分注意。

同时,机能水平的变化受遗传阶段性规律的制约,选材时对各生理机能指标的检测,不仅应在选材的开始阶段,而应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之中,才能作出最后正确的评价。

在几项生理指标的遗传度中:

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过程的强度,灵活性,均衡性)是先天遗传的,后天很难改变。如短跑中的步频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