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 2004年1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1)试题 2004年1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9b41220740be1e650e9abf

D、一批年轻作者自觉追求抒情散文艺术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简要说明《呐喊》、《彷徨》为什么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成熟的标志? A.“表现的深切”。从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了“忧愤深广”的基调。(2分) B.“格式的特别”。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2分)

C.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楚。(1分)

2、 以《雷雨》为例,简要说明曹禺对于象征性意象的运用。

A.通过场景、道具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如充满压抑感的周公馆。(1分) B.通过人物性格的方式呈现的象征性意象。如“最‘雷雨’性格”的蘩漪。(1分)

C.通过作品命名的方式构成的象征性意象。如“雷雨”既是存在之物,又是一种观念的象征。(2分)

D.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3、 简要说明“五四”时期散文格外发达的原因。 A.文体简短自由,作者众多。(1分)

B.个人化极强,而“五四”时期正强调个性,张扬自我。(1分) C.传统影响,比话剧、小说、诗歌等文体更加传统化。(1分) D.传媒发达。(1分)

E. 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4、 九叶诗派是在什么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A、抗日战争爆发后,社会生活和战争场景成了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以艾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走向了成熟,何其芳等现代主义诗人也开始将眼光投向社会。(1分)

B、历史意识的浮现,在诗歌形式上的反映便是诗歌的散文化,特别是叙事、讽刺、戏剧等因素的加入,使诗歌的体式得以扩张,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1分) C、30年代兴旺一时的“现代派”诗歌虽然退出了诗坛,但现代诗的探索并未停止。老牌现代主义诗人卞之琳等对现实和历史的处理方式,给新一代现代主义诗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促使了九叶诗派的产生。(2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如果说田园诗最大的特征是牧歌情调,而牧歌又主要是指一种表达都市人对理想化的农牧生活的向往,那么,你认为,沈从文的《边城》是否具有牧歌田园诗风格?为什么?

2、张爱玲小说既有层出不穷的“创新”,又有不厌其烦的“袭旧”,她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众多的意象。请就《金锁记》中“月亮”这一意象为例,说明张爱玲小说推陈出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