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减灾规划说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抗震减灾规划说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a85ef07c1cfad6195fa742

专项及镇总规(也包括镇规模以下的规划)中的抗震减灾规划——避难场地应为3种,紧急避难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县城设2-3个;中心镇设一个服务周边一般镇)

非上述规划中的抗震减灾规划——避震疏散场地应为2种,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 防震减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防震减灾职能,促进地震科学技术的进步,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走综合防御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服务。 二、监测预报 1. 地震监测

监视地震活动、获取地震前兆信息及掌握背景场变化。不断注入地震监测环节中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和速度(例如哪里发生地震,告知人们的速度)。 2. 地震预报 (1)长期预报

一般指几年到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性及其影响的预测,依据长期预报结果避开地震危险程度较高的区域来进行建设。

依据长期预报结果绘制《中国地震烈度区域图》,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成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震设防依据,制定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的依据。 (2)中期预报

指几个月到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预报,依据中期预报确定几年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区,从而为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提供依据。 (3)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短期预报(几天到几个月)和临震预报(几天之内)是在中期预报基础上对将要发生的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三要素进行的追踪预报。短期和临震预报是震前采取应急防御措施的重要依据。

三、震灾预防 1.工程地震 (指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或一个工程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即通过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小区划以及确定场址周围的断层分布和影响、场地的设计地震动参数等项目工作,对区域或工程场址的地震安全性作出评价,为工程抗震确定设防标准。 2.危害预测

根据当地未来破坏性地震的烈度及其社会经济情况、人口密度程度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因素,预测未来地震可能的震害类型、分布情况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程度及因各项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网络系统和基础设施的中断而引起的间接经济损失。它是抗震设防的依据,也是重点监视防御区震灾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措施,可为城市规划、防灾规划、部署救援、预报决策等提供重要依据,还未震后快速评估奠定基础。

只按基本烈度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是不够的,应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预报的基础上,假设可能遭遇到的不同烈度地震情况下进行震害预测,才能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抗震设防重点城市的防震减灾提供依据。 3.工程抗震

在长期预报和工程地震的基础上,对地震危险区内新建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进行抗震设防,

对现有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进行抗震加固,以提高其抗御地震的能力。

其原则为:

(1)一旦被破坏会对国计民生带来巨大灾难的水工、核电等,要求能确保安全。 (2)城市生命线工程应能保证震时的城市功能和抗震救灾的需要。

(3)停止生产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矿企业要求能不中断生产或迅速恢复生产。 (4)大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则要求“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4.社会防灾

(1)建立防震减灾工作体系

(2)制定防震减灾计划或方案、应急预案。 (3)进行防震减灾宣传和演戏

(4)地震保险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一项社会措施。 四、地震应急

地震应急包括震前应急预防、震后应急反应、恐震事件处理,做好应急工作十分重要的是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建立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及财务准备。 五、地震救灾和重建 1.救灾工作

2.恢复与重建

3.灾后经济补偿和援助 六、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