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致富之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股市投资致富之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b2f9fb941ea76e58fa044b

页的重磅炮弹才轰动世界,并为世人所接受。

但其分析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却并未因此受到任何影响。应该说,就连弗里德曼也为本书中令人难以置信的精辟分析所动容:中央银行加息或减息,为什么未必与其控制通货膨胀率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他会告诉你:在一定的条件下,美联储加息很可能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而不是像我们一直认为的那样,会缓解通货膨胀。他还指出,美联储不应该把加息或减息作为对抗通货膨胀的基本手段。对于这样的说法,弗里德曼定会拍手称道。但遗憾的是,现今的世界肯定会让我父亲和弗里德曼倍感失望:因为中央银行用来对付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让人眼花缭乱而又劳而无功的利率调整。

接着,父亲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弗里德曼学说相悖的通货膨胀图景。按照他的理解,美联储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种种反应,大体上与美国社会大趋势相吻合。我坚信,他的分析和认识是正确的。如果我们把美联储看作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一个随时间推移而由社会价值观选择而形成的最强大的牺牲者,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会在某些情况下做到悠然自得,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却不得不如坐针毡。他曾经预见:通货膨胀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有可能会加速,事实已有力地证实了他的预言。20世纪60年代,不断膨胀的政府支出,婴儿潮带来的消费增长,推崇高消费、鄙视节俭、推动市场价格不断增长的社会伦理观——所有这些因素的推波助澜,必将让通货膨胀变本加厉。这一切已经为事实所验证。

第一部分 9.专家推荐(3)

但他话锋一转,又指出:这其中也蕴藏机遇。尽管全部股票的增值率未必能抵消通货膨胀率,但某些出类拔萃的股票绝对可以做到。在利用股市正常波动性的时候,尽管择时操作很少能收到什么效果,但一旦发挥作用,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股市在经历低迷期之后出现的反弹,可以轻松弥补多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损失。毫无疑问,他正在无限地逼近于根据市场时机调整投资策略的致富真谛。

父亲还反复验证了科技是通货膨胀的敌人,也是投资者的朋友这一观点。本书也许是第一本提出科技对生产力、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影响的作品。不要忘记,我父亲终生都在不遗余力地坚持和推行这一理念,在此问题上,他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他认为,整个社会存在一种偏袒通货膨胀的倾向,这种倾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另一方面,科技在提高效率和削减成本方面的力量却被人们所忽视。

在这里,我不想对此多作赘述。总而言之,这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里,人们对通货膨胀似乎视而不见,因为生产率在过去10年里的飞速增长已经超出了大多数预言家的想象力,但这种毫无原则的忍耐绝对是错误的。原因何在?我父亲早在50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他坚信,新企业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少成本,并有助于抵御通货膨胀,然而与此相反的是,政府为了抑制以新技术为手段、以削减成本为宗旨的新企业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提高短期利率),则会更加助长通货膨胀的气焰。

他当然不可能预见后来所发生的一切,而所有这些恰恰是让大多数工会主义者感到羞愧难当的(工会主义倾向一直在政府工会之外迅速蔓延)。他也从来没有预言过这样一个世界:政府公务员需要、希望或是允许从政府那里得到工会保护。相反,正如他自己指出的那样,

在他所能预见的那个世界里,政府公职的唯一作用,不过是给人们带来一份好姻缘。

至于对税收如何影响股市的讨论,他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头——超前供给(pre-supplyside)经济学。有趣的是,就在我们自认为不会有人关注外来竞争和外国投资时,他却把目光集中于此。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预见是正确的。不过要认识到这一点,你还得把这本书当成一本史书来看待。

第一部分 10.专家推荐(4)

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的富翁们来说,有一句话值得他们牢记不忘。在本书中,他写道:\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在一个大家庭里,最富有的人往往也最容易遭到别人的妒嫉和排斥。\这句话恐怕再正确不过了,但不应忘记的是,我们又何尝不想成为被大家所嫉恨的人呢?太精辟了!尽管他所说的是另外一种情况,但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如果想被自己的兄弟姐妹、侄子外甥或是其他人所嫉妒和讨厌,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比他们更富有。想被人厌恶的想法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变得富有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第2章里,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名为\先锋金属有限公司(\PioneerMetalscorporation)的企业,这同样是一个尽人皆知、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的经典案例。一个人,一个想法,还有一个不说你也知道的事情: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和一只毫无价值的股票,在短短的几年里,居然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让全世界为其创新理念所叹服的强者。在阅读第2章的时候,我确实被这个案例的深度和震撼力所折服,因为10年后美国纽柯钢铁公司(NucorSteel)所发生的一切,竟然与此如出一辙。

纽柯钢铁公司的精彩之处在于:肯·艾弗森(KenIverson)信手拈来,就把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变成世界上成本最低的钢铁制造公司,并最终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故中,我有幸在其中一试身手,小捞了一笔:我们在1976年发现了纽柯公司这匹黑马,便不失时机地率领一个投资集团参与其中。我父亲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股份一直持有到他去世,此时,这笔原始投资涨了100多倍。纽柯公司在这10年期间的经历和演变,几乎就是这个虚构的先锋金属公司的翻版。如果不了解纽柯公司,你肯定错过美国企业史上最经典的一段传奇。即便如此,我还是建议你应该看看我朋友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Preston)撰写的企业传记《美国钢铁:钢铁工人和传统制造业地区的复兴》(AmericanSteel:HotMetalMenandtheResurrectionoftheRustBelt)。

但本书的经典案例绝不止于此。同样让我们感到兴味盎然的,还有在各自领域扭转乾坤的很多人。他在提到比尔·休利特(BillHewlett)和戴夫·帕卡德(DavePackard)创建惠普公司的惊天动地之举时,所有人都惊诧不已。按照我父亲的说法,惠普公司的市值\只有\亿美元,但只要在当时买下惠普公司的股票并一直持有几十年的话,你注定会成为投资者中的成功典范。他提到的另一个例子是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对于这样一家公司,每个人应该做的,就是赶紧买下这本书,买下他们的股票,这样,他就可以在几十年里让身边的人羡慕不已,这本身就是一个精妙绝伦的故事。

第一部分 11.专家推荐(5)

在我看来,第3章并不是本书最出色的片段。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部分都没有什么值得

称道之处,更谈不上什么未卜先知的断言,恐怕连我都能讲出这些平淡无奇的道理。自初版以来,大部分内容一直是介绍怎样挑选投资经理。因此,本章最重要的概念无非是告诉我们: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过程是多么的原始。

但第4章马上会让你感到意犹未尽。如果CEO们能在并购问题上听听他的意见,那么那些大集团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也许根本就不可能遭遇如此多的麻烦。在他的笔下,那些愚蠢而不理智的并购,几乎被批判得体无完肤。至于哪些并购更容易成功,哪些并购会以失败而告终,他更是为我们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预测。简而言之,我父亲的观点是:那些采取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或是坚持在自身核心能力领域内稳扎稳打的公司,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那些追逐横向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厄运往往就在前面迎接它们。当然,20世纪60年代的并购狂潮,几乎是清一色的横向多元化,回顾那段历史,除了教训之外,也许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一无是处。但对任何一个准备实施并购或是拥有并购公司或其股票的人,他提出的9条并购原则绝对不能放过。这对于2007年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就在本书于2007年再版之时,适逢股票现金收购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

第4章关于投票权的部分则揭示出,目前我们对企业治理问题以及股东投票权的强调是多么的愚蠢。而他早在50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几十年前,整个社会在此问题上都误入歧途,并沿着这个错误的方向走了下去。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让我们来谈论2007年的投资形式。首先我不得不说的是他在书中一语中的地指出:两党之间轮流执政,使得政客和政治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诚实守信,至于为什么要卖出股票,甚至为什么要调整持有股票的类型,也毫无理性可言。在这里,他的切入点更多的是议会更替,而不是总统轮换。因此,他的观点似乎更符合2007年的情况。而他在近半个世纪前提出的观念,似乎完全是在说2007年。

第5章之所以能吸引读者,部分源于它对历史的洞悉,而另一部分则在于它为投资分析提供了一种标准化工具。他的关注点是现实的行业分析。从表面上看,本部分的大多数内容似乎与当今读者寻求股票投资高见的渴望毫不相关。大多数读者会感到不可思议:他们居然会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研究化工行业,这肯定会让他们茫然失所。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这确是一个飞速成长的行业,其增长率是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率的3倍!而时至今日,即使是一个以3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成长的行业,几乎都无法得到所有人的青睐。

第一部分 12.专家推荐(6)

化工行业在当时的地位,就如同技术之于今天:连续几十年的快速增长,造就了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不仅吸引着众多规模庞大、声名显赫的企业,很多初出茅庐的小企业也趋之若鹜。他清晰无误地告诉我们,如果能找到一个经营健康、持续成长的化工企业,只要它能保持稳健的成长性,你就可以在很长时间里躺在这个聚宝盆里坐享其成。在这个问题上,他着重提到了两家公司——陶氏化学和杜邦(DuPont)。即使是在今天,它们依然是美国最大的两家化学公司。只要是在20世纪60年代买入这两家公司中的一只股票,只要能坚持到七八十年代或是90年代末,你就可以轻松超越同期的市场平均获利率。杜邦是当时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而陶氏化学则位居第五。

我父亲从未提过联合碳化物公司(UnionCarbideCorporation)、孟山都公司

(MonsantoCompany)、格雷斯(W.R.Grace)以及当时其他的一些大型经济组织,它们都没能始终做到独善其身,保持最初的独立身份,最终或是被解散、剥离,或是沦落到被收购的地步,其中就有部分业务被陶氏化学和杜邦所吸纳。其他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当时仍属于大企业的化学公司,比如史托福石化公司(StaufferChemical)和罗门哈斯(Rohm&Haas),已经被竞争对手吞食,几十年之前就已经退市。因此,我父亲一直关注陶氏化学和杜邦这一事实,恰恰验证了他的高瞻远瞩:某些企业有着深厚的底蕴,因而能长久存续,有些企业则注定是昙花一现。

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父亲就已经持有杜邦公司股票,但在60年代初又卖出这些股票。而陶氏化学的股票则一直持有到70年代末才最终出手。在卖掉陶氏化学股票时,它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化学公司,公司实力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巩固。时至今日,陶氏化学在美国化工行业的霸主地位已经牢不可摧。今天,化工行业已经和普通商品行业毫无二致,呈现出较低的增长率,而且在很久之前,就已成为一个竞争性行业。

这种情况也许仍然适用于不久的将来。在第5章里,我父亲并没有讨论技术。他提到的是\电子行业\。当时,这还是一个令人憧憬、让人振奋的新兴领域,在这里,小企业可以让大公司俯首称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行业巨人。此时,他着重强调了两家公司——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简称TI,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为现实世界的信号处理提供创新的数字信号处理及模拟器件技术。除半导体业务外,还提供包括传感与控制、教育产品和数字光源处理解决方案——译者注)和安派克斯公司(Ampex)。前者早已成为不可动摇的电子巨人,而后者却已消失,在硅谷的历史中,它就如一颗滑过天际的流星,转瞬即逝。

他认为,它们都属于高风险、高增长领域,更接近于今天的生物科技,而不是真正的技术行业。在我看来,当今的高科技行业之所以突飞猛进,并不是业内的领导企业在真正引领行业潮流,而是源于他们大张旗鼓的创新式营销和产品设计。无论是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黑莓手机(BlackBerry)的制造商ResearchInMotion(RIM)、eBay还是Google,从根本上说,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技术型公司,因此,它们也不可能依赖技术创新而实现成长。事实上,它们只是以创新性的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及分销,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

第一部分 13.专家推荐(7)

但我父亲还指出,成功最有可能来自于那些通过跨学科方式对销售、营销和市场研究进行整合的公司。今天,这些真正依赖于先进技术的企业,比如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半导体公司,更接近于我父亲提到的化工企业。这也是我希望你用来看待当今电子业的方式,因为它与20世纪50年代的化工业几乎如出一辙。而现在的生物科技则应该被看作当初的电子业。在第5章,你或许可以找到很多希望看到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企业的运营理念。但我父亲所关注的,却是管理优势。因此,你可以了解到很多有关快速增长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它们在貌似平淡无奇的领域中如何做到一往无前。

在探讨了医药行业之后,他又在第5章里对\其他值得投资的行业\进行了剖析,并就此提出了或许是他最具预见性的建议。60年代,他认为很多新兴企业都处于边缘行业。在这些领域,更多的是差异,而不是趋同,而正是这些差异,才让它们熠熠生辉、闪亮动人。抑或可以认为,它们根本就算不上什么行业。他还注意到,有些企业就在当时的全新\服务\性领域内,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今天,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越制造业,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