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城市管理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3cd4a8c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f

网络第一次作业: 一 单项选择题:

1、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 )

A. 第三产业 B.工业

C. 手工业 D.农业

2、1921年,中国第一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关于设置市建制的正式文件,从国家意义上开创了中国市制,该文件是:( b ) A.《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B.《市自治制》

C.《市乡制》 D.《市制》

3、市县人大代表分别有选举产生,任期年限为:( d )

A.三年 B.四年

C.二年 D.五年

4、城市是( a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阶级 D.阶级斗争

5、最早研究城市现象的学科是:( a )

A.地理学 B.经济学

C.社会学 D.市政学

6、超大城市是指市区非农业人口超过( c )以上的城市。

A.100万 B.150万

C.200万 D.250万

7、居民委员会属于( d )

A.城市权力系统 B.城市权利政治系统

C.城市权力社会系统 D.城市非权力政治系统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市民团体( d )

A. 市侨联 B.市文联

C.市总工会 D.市残联

9、美国的市经理制是( b )

A.相对“议行合一”体制 B.绝对“议行合一”体制

C.相对“议行分立”体制 D.绝对“议行分立”体制 10、我国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c )

A.市委 B.市人民政府

C.市人民代表大会 D.市人民法院 二 多项选择题: 1、1996年6月,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居大会在伊斯坦布尔通过了两个文件,文件的主旨是重申“让全人类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水准、更大程度的自由”,强调“人人应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化过程中人类住居的持续发展”这两项全球性的共同目标。文件分别是:( ac ) A.《生境议程》 B.《住房议程》

C.《伊斯坦堡宣言》 D.《伊斯坦布尔议程》

2、现代城市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abcd )

A. 参与性 B.动态性

C. 开放性 D.综合性

3、现代城市管理方式的发展趋向是:( abc )

A. 柔性化 B. 数字化

C. 民主化 D. 参与化

4、与乡村区别,城市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abd )

A. 空间上的聚集性 B. 经济上的非农业性

C. 管理上的多元性 D. 构成上的异质性

5、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别是:( acd )

A. 农业 B.手工业

C. 工业 D.第三产业 三 论述题:

1.

2.

3.

4.

5.

简述现代城市管理的含义、特征及重要意义。

城市管理的含义:就城市管理而言,管理有多重含义。第一,管理不仅仅是施政。管理的概念涉及承认政府正式当局内部和外部都存在有权力。在许多文献中,管理包括政府、私人部门和民众社会。第二,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管理可以有多种表现:专横或仁慈,有效或无能。第三,管理强调的是“过程”。它确认,决定是基于许多参与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做出的,而那些参与者均有着各自不同的、有时是相互冲突的优先事项。特征: 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开放性.管理的动态性.管理的参与性。 现代城市管理与传统城市管理有什么不同?

传统城市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惟一主体的公共管理,主要以权力控制、行政命令、制度约束等非人性化管理为主要手段。在管理理念上,重生产轻生活、重建设轻管理,通常是“见物不见人”;在管理体制上,机构重叠、政出多门,缺乏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在管理机制上,主要依靠行政措施,忽视运用法律、经济、教育等综合手段,导致“以罚代管”、粗暴执法现象经常发生,城市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相对于传统城市管理,现代城市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政府、社会与市场的互动合作、协调联动,注重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科技、教育等手段,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级,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管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群众意愿的体现,代表了城市现代化发展大趋势。 现代城市管理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现代城市管理包括基本内容:城市规化管理,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管理,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城市住房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社会管理.

试述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即系统管理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因市制宜的原则。

保护生态平衡 ,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法制化原则。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 试分析现代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

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包括:1以法制为规范、城市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以行政为主导,城市政府执行管理任务所使用的手段不一定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指令性的行政干预手段,而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型手段的相互配合。应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社会舆论 等多种手段。 3以社会自治为基础,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就是要培养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 所 负担的职责,这是我国政府开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必然结果。

网络第二次作业 一 单选题:

1、我国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一部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于( B ) A.1988年 B.1989

C.1990年 D.1991年

2、城市地下空间的浅层是指( B )

A.地下20米以上 B.地下30米以上

C.地下20-30米 D.地下10-40米

3、一个城市的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一般是城市总面积乘以开发深度的( D ) A.35% B.30%

C.20% D.40%

4、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的雅典召开会议,讨论和通过了第一个国际性的城市规划大纲,即( C ) A. 《雅典协议》 B. 《城市发展战略协议》

C. 《雅典宪章》 D. 《城市备忘录》

5、世界住房日是( B )

A.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B.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C.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D.1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6、19实际80年代,德国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 D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A. 《医疗保险法》 B. 《济贫法》

C. 《社会保障法》 D. 《养老保险法》

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性”含义作出定义的文件是( B ),说明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A. 《21世纪的城市》 B. 《我们共同的未来》

C. 《生境议程》 D. 《21世纪议程》

8、市政府职能的主体是( A )

A.城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民 D.市人民团体

9、“包容性城市”的提出是以下哪个文件( A )

A. 《健全的城市管理规范》 B. 《21世纪议程》

C. 《生境议程》 D. 《罗马协议》

10、城市管理的客体是( C )

A.城市环境 B.城市基础设施

C.城市公共事物 D.市民 二 多选题

1、按照城市的行政地位分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BD )

A. 直辖市 B.副省级市

C. 低级市 D.县级市

2、城市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有以下方面:( abd ) A. 互补性 B.可运输性

C. 连续性 D.中介性

3、城市政府实现其职责的权力分别表现为( bcd )

A.管理权 B.议决权

C.执行权 D.行政权

4、根据是否拥有正式的直接决定和执行城市公共政策的权力,城市管理体系可以分为: ( ad )

A.城市权力系统 B.城市权力社会系统

C.城市非权力社会系统 D.城市非权力系统

5、市民参政议政的途径包括:( abcd )

A.利益表达 B.行使监督权

C.行使选举权 D.罢免权 三 问答题

1. 什么是城市 ?

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地方,是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2. 简述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指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 3. 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4. 什么是市制。

指城市管理体制 ,包括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是国家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 5. 简述城市和市的区别和联系。

城市和市是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城市是指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点通常是工商业较为发达,社会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居民大都以从事非农业生产为主的地方,是其邻近区域的政治,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邻近居民的社会活动中心。

“市”是一个行政概念,政治概念,好人法律概念,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标准和条件按照法定程序设置在城市城市地区的地方行政建制。

网络第三次作业

一 单选题:

1、1921年,中国第一部由中央政府颁布的关于设置市建制的正式文件,从国家意义上开创了中国市制,该文件是:( B ) A.《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B.《市自治制》

C.《市乡制》 D.《市制》

2、居民委员会属于( D )

A.城市权力系统 B.城市权利政治系统

C.城市权力社会系统 D.城市非权力政治系统

3、我国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一部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颁布于( B ) A.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4、市政府职能的主体是(A )

A.城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代表大会

C.市民 D.市人民团体

5、城市综合执法涉及的主要是以( B )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

A.社会治安 B.市容市貌

C.外来人口管理 D.摊贩管理

6、以下那一项不是城市人口管理的核心内容(A )

A.城市人口的数量调控 B.城市外来人口管理

C.城市人口的质量提高 D.就业引导

7、我国于( D ),有国家公安部宣布,我国户口登记将打破过去认为分割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化管理模式,实行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 A.2003年 B.2001年

C.2000年 D.2002年

8、城市综合执法涉及的主要是以( B )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执法。

A.社会治安 B.市容市貌

C.外来人口管理 D.摊贩管理

9、一个城市的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一般是城市总面积乘以开发深度的( D ) A.35% B.30%

C.20% D.40%

10、早在1833年就开始兴建城市地下共同沟的城市是( A )

A.英国伦敦 B.法国巴黎

C.美国纽约 D.德国柏林 二 多选题:

1、市民参政议政的途径包括:( ABCD )

A.利益表达 B.行使监督权

C.行使选举权 D.罢免权

2、从微观层面上讲,城市规划具有的制度作用为( ABCD )

A.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B.确定城市公共物品的提供

C.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D.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寻租行为

3、1997年,国家命名了以下几个城市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ABD )

A.张家港 B.大连

C.北京 D.珠海

4、我国的住房发展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住房问题日益严峻,主要由于( ABCD )

A.对住房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 B.金融体制落后

C.住房政策存在失误 D.经济落后

5、世界各国在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上大体有几种类型( BCD )

A.私房 B.商品房

C.福利房 D.商品房和福利房 三 问答题:

1. 试举例分析城市非权力社会系统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中存在大量的社会组织。广义地讲,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人群组织都是社会组织。按照于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析框架”,不难理解,所谓社会组织,简言之,就是指国家(政府)组织之外的其他一切组织,或者说,所有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国家组织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既包括经济(企业)组织,也包括政府与企业以外的非营利组织。城市非权力社会系统主要包括:营利性企业、非营利组织(NPO)和非政府机构(NGO)两部分。 以赢利性营利性企业为例,城市非权力社会系统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营利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它们主要通过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并通过其利益群体---城市社会中的非政府机构(如行业协会、私营企业主协会、商会等)参与城市的管理。 (2)由于许多公共物品不具有纯公共物品的特点,是准公共物品或称“俱乐部物品”,其消费对象不是全体社会成员,而是特定的消费群体,因而,对这些消费者进行收费即能解决投资者的回报问题,从而吸引营利企业将资金投向公共事业。 2. 什么是市民参政?其途径有哪些?

市民参政,亦称市民政治参与,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利益要求和建议,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权、罢免权等权利,监督权力的行使,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 市民参政议政的途径包括:利益表达、行使监督权、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 3.

什么是市政府体制?它有哪些特点?

市政府体制又称市政体制,它是以城市政治权力配置为中心内容的各种具体制度的总称,即关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责和内部权责关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特点:

1.)法律上,它一般由效力高的法律予以确定

2.)内容上,它具有一般地方政府体制共性基础上的特质 3.)内部权力配置上,其市行政系统相对突出 4.)历史沿革上,既有继承性又有变迁性

4.试分析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城市政府职能及其实现方式上的异同。 政府职能 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