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培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12e98671fe910ef12df87a

当 代 大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现 状 及 培 养

题记 ............................................................................................................. 1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 1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 1 三;在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1 (一)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拓展。 .......................................... 1 (二)教育理念僵化,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2 (三)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是束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 2 四;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 2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 2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 3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 3 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 3 5.建设创新实践实验室,为大学生开辟技术创新平台 ................... 3 6.建立和完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将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 ........... 4 参考文献: ................................................................................................. 4

温州医学院 李筱甜 09药理5班 0919050146

题记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同志这句话很有针对性。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特别是21世纪的大学生,都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备较好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创新能力的培育应该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教育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是较低的。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

三;在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拓展。

由于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学生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强化训练来

1

温州医学院 李筱甜 09药理5班 0919050146

取得正确答案,从而获得高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趋于收敛,在处理问题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这无疑是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能够是,而且必须是一种解放。”但是,自从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中学教育的一切就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来运转,不仅使学生困于题海不堪重负,教师也疲于应付那些题目越出越偏、越出越难的考试,更无暇顾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二)教育理念僵化,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影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人经过研究发现,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成功,知识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信心、强烈的责任心、顽强的意志、实事求是的学风等。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而我国的大学教育重知识而轻能力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几年前,在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美国西北理工大学的校长谢佐齐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目前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较弱,特别明显的是缺少创造性。同样,1995年,美籍华人、诺贝尔奖的得主杨振宁先生来华讲学时也谈到,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非常出色。但他们胆子小,教师没讲的不敢想,教师没教的不敢做。他认为,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是在将学生赶到一条越走越窄的道路上,把学生变成了死读书的人。结果是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会思考,没有创见,因而不容易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三)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是束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和教材相对陈旧、观点落后、设置不合理,且与现实脱节,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手段单一。当前学校教学内容仍以知识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缺少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缺少新意。在这种教学状态中,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受教师因素的影响也较大。教师所用的不外是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粉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自讨无趣,学生昏然欲睡,更别谈创新了。

四;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