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合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57e98471fe910ef12df843

《枢垣记略》的编纂特点及其启示

1《枢垣记略》简述

1.1编者简介 1.1.1梁章钜

梁章钜,清代著名的政治家、经世名臣,也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年),卒于子宣宗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享年75年。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县,清初徙居福州。嘉庆壬戌(1802年)进士。历任军机处章京、员外郎、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梁章钜工诗,精鉴赏,富收藏,喜欢研究金石文字,考订史料。勤于读书,学识渊博,“自弱冠至老,手不释卷,盖勤勤于铅椠者50余年矣”。1生平著述极多,共70余种,较为著名的有《文选旁证》、《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三国志旁证》、《南省公余录》、《退庵随笔》等,《枢垣记略》则是其中之一。 1.1.2朱智

“朱智,字茗笙,浙江钱塘人。咸丰辛亥举人。八年七月由工部主事入直,现官太仆寺卿。”2朱智同时也是《枢垣记略》的续编者,他按照梁章钜之体例进行续编的,内容有许多改变,其《训论》、《除授》、《恩叙》、《规制》、《题名》、《诗文》六门,今增十二卷,合原书共为二十八卷。仅叙其事于简端。《枢垣记略》咸丰以降部分,朱智增加了“亲王奉旨在军机上行走”一条,而梁氏原著则谓“亲王本非大臣可比,题名中未敢列入”。但由于他是丰恭亲王奕䜣的命令续编此书的,所以诗文一门选恭亲王的诗文过多,不少诗文是与军机处无关的 1.2《枢垣记略》

《枢垣记略》成书于道光二年(1822年) ,是有关清代军机处的记述。军机处始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军机房,雍正干年改名办理军机处(乾隆后,简称军机处)。光绪朝《大清会典,办理军机处》记载其职掌:“军机大臣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常日直禁庭以待召见。”《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称:“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升,阁不总揽。自雍正、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子军机处,蓄隐然执政之府矣。”所以历来许多人都将军机处比作宋代的枢密院或汉代的尚书省。梁章柜取其书名为《枢垣记略》也就是这个原因。梁章钜能够完成撰写此书的原因主要受家风影响、

时代风气、乾嘉学风。

《枢垣记略》主要是有关清代军机处的记述。该书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梁章钜编撰的,共16卷,分为训谕、除授、恩叙、规制、题名、诗文、杂记七门,取材下限以道光二年为断。另一种是朱智续编的,也分为七门,但它共28卷。现在我们阅读的,主要的还是朱智续编版本。

《枢垣纪略》一书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著述,是一部填补空白的著作。较全面地汇载了有关军机处的资料,在清代,像军机处这样一个重要机构;有关它的缘起源流、规章制度等,官修书中的记载却极少,光绪朝《天清会典》只谈其职掌,《清朝通典》、《清朝续文献通考》、《大清会典事例》、《清朝通志》等,或记载颇为简略,或根本无“军机处”一门。《枢垣记略》一书汇载了有关军机处的史料,正可补此不足。该书极具史料价值,题名中记载了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和章京的姓名、里籍及任职年月等,训瑜中记载了清代军机处各种活动等,并从文书的拟制、承办、传递、封置、保管、安全利用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清代军机处的文书管理工作,为我们现在研究清代军机处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同时,它的编纂特点也为我们的档案文献编纂提供了很多思考。

2 《枢垣记略》的编纂之长处

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候,那时有很多的笔记出现,同时也是笔记有所创新和开拓的时候,《枢垣记略》就是一部成功的笔记创新之作,带有了很多编纂特点。《枢垣记略》作为清代的一部笔记,与众多的笔记却非常不一样。 2.1选题——“新而熟”的专题,填补空白

任何一项编纂工作开始之前都应该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对档案编纂工作的开展、编纂效果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一部好的编纂作品,必须要有好的选题作为开始,而我觉得《枢垣记略》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2.1.1选题新颖,独具特色

军机处设于雍正时期,但是一直到梁章钜时期,即嘉庆时期,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关于军机处的专门撰述却没有,这或许与当时文人学者不谈政治的学风有关,或许与当时的军机处资料严密不外传有关,总之,在《枢垣记略》之前,笔记的领域里还没有关于军机处的专门文献资料,正如点校者在《枢垣记略》的《说明》中说的“军机处设于雍正年间??但是这样一个重要机构,有关它的缘

起源流、规章制度等,清朝官修中的记载却极少。”3不仅是军纪处这个机构,甚至是其它机构的专门著述,都没有出现。所以,梁章钜将军机处的相关资料汇总编纂的想法是一种创新。同时这也是对笔记体的一种开拓,正如来新夏所说“《枢垣记略》与其他笔记不同,自具特色,笔记一般是综合性著述,内容较杂,而《枢垣记略》则是以军机处各有关问题为中心内容的著述”4。他将对一个机构进行专门的档案汇编的思想首次引进了档案文献汇编之中。 2.1.2领域熟悉,取材方便

当然,编纂不能为了创新就选择一个完全不了解或熟悉的领域,只有当我们对一个领域了解的时候,我们才能编纂好它的相关史料。根据资料, “章钜于嘉庆戊寅选充章京,儤直余闲,翻审九档,辄思辑为一书。随笔甄综,日有所积,至道光壬午春季奉命守郡,匆匆出直,此后遂无由再缀一词。”5。我们从中可以知道,梁章钜在军机处任职章京好几年,并且他热衷于在闲暇的时候翻阅档案,做一些简单的记录,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对军机处的事务非常了解,而且,他在这个专题上非常有发言权,他选择这个专题是一个非常应该的选择。

梁章钜的这种创新的举动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它的作品填补了关于军机处记载的空白。中华书局版的《枢垣记略》的点校者在《说明》中说“乾隆朝大清会典无军机处一门,《清朝通典》、《清朝续文献通考》虽有军机处一门,记述又颇为简略,《大清会典事例》、《清朝文献通考》、《清朝通志》则无军机处一门。”6上述提到的都是当时比较大型的会典、通志,可是这些会典和通志中对军机处的记述却都非常少,几乎是没有。如果用现在的编纂思想来评述梁章钜的选题工作,是否也可以说他是做了大量的编前工作,选择了这个别人没有编纂过的题目,填补了空白,才使得我们现今还能看见这些资料。 2.2选材——“专而实”的材料,提升价值

“档案文献的挑选,亦称为‘选材’”7,在对档案文献进行挑选之前,要对

档案文献进行广泛的收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选材活动。梁章钜尽管在材料收集上做的工作没有刘知几、赵汝愚等编纂领域突出的人所做的到位,但他也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的,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说“儤直余闲,翻审九档,辄思辑为一书。随笔甄综,日有所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材料收集工作主要是在工作之余,积极翻阅,并善于积累而来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内容

是梁章钜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对于题名的资料来源,梁章钜是通过“咨访故友,而证以方略馆册档”8得来的。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梁章钜又做了大量的选材工作,才得到最终的编纂成果。 2.2.1紧紧围绕汇编题目

我们综观《枢垣记略》的篇章会发现,它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内容都与军机

处有关,这得益于作者在选材时,仅仅围绕军机处的内容进行。文献的第一部分是关于训谕的,这部分收录了从雍正到同治元年的皇帝谕和皇帝旨,一共二十九条,有长有短,主要是关于官员办事的督促、用印、还有对一些办事不利或者是泄露机密的行为的惩处等。例如收录的第十六条“十九日谕:从前和珅意图专擅,用印文传知各省抄送折稿,因此带有投遁军机处另封事件,业经降旨于禁,并随折批谕。今和珅业经伏法,所有随带文书,当永远停止。尝经此番于禁之后,仍有蹈前辄者,必当重治其罪,决不姑贷。”9而第二部分是除授的内容,这部分有旨、有谕,也有本处奏,即有皇帝下令任命军机处官职的谕和旨的收录,也有军机处请示的收录。恩叙,收录的也是关于对军机处人员的奖励相关的文书。题名更是只收录军机处任职人员,诗文也是只收录军机处官员写的诗文,而且这些诗文反映了他们在军机处的供职状况,大至国家朝政大典,小至他们的日常生活,如诗文三中收录的第一篇,王文还有杂记也是其它著作中与军机处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收录,如“鄂文端公自西路经略归,仍直军机处??”10这部分关于鄂文端公在军机处的记载就是梁章钜从《小仓山房文集》中摘录出来的。由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梁章钜和朱智的选材时紧紧围绕军机处的。 2.2.2尽量使用档案原件

我们知道,档案文献的编纂十分注重文献资料的真实性,而真实性往往要靠

原始性来保证,而文献中最具原始性的就是档案原件,因此,如果在编纂过程中能够尽量使用档案原件的话,那么这份编纂成果的价值就提升了。我们知道,梁章钜和朱智都是在军机处任过职的人,他们都有机会直接接触军机处的档案,我们看梁章钜自己说的“翻阅旧档,辄思辑为一书。随笔甑综,日有所积”11尽管后来因调任官职的原因,梁章钜离开了军机处,直到五年后才利用“稍存梗概,重加勘定”12,但是梁章钜的这种记录和重新勘定的工作并没有很严重的破坏档案的原始性,这就保证了资料的原始性,这也体现了作者遵照历史事实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