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数字化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59b5a783c4bb4cf6ecd189

更多的是表现。

通过小中大班的实践观摩与研讨,我们根据观察结果总结出以下模式: 年龄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活动导入环节(感受) 活动重点环节(理解) 活动结束环节(表现) 需要呈现(不超过2分钟) 需要呈现(不超过3分钟) 可以不呈现 选择呈现(不超过3分钟) 重点呈现(不超过10分选择呈现(不超过3分钟) 钟) 选择呈现(不超过3分钟) 重点呈现(连续画面不超结果呈现(不超过5分钟) 过10分钟) 2、第二轮实验:重点根据各年龄班认知水平以及对欣赏的感受、理解与表现能力方面进行实验哪些互动模式,呈现方式,呈现环节能对不同年龄班幼儿起到较好效果。

例如:在大班我们进行了音乐欣赏活动《玩具兵进行曲》,因为大班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和音乐基础,因此在第一环节中,我们只呈现了一张玩具总动员的图片,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孩子们能说出这是有关玩具兵的游戏。随后,我们引导幼儿倾听差异较明显的两段音乐,先完整听、说感受,再分段听、幼儿表达。引导幼儿说出“你觉得哪一部分像是管理员在巡查?哪一部分是玩具兵在游戏?”通过倾听与表达,幼儿对音乐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怎样能帮助进一步的熟悉音乐段落,以及每一段落中有几个乐句,并且能整齐的跟着音乐做动作进行表现?于是我们就在重点环节运用了白板课件,首先通过白板两个部分的呈现让幼儿选择连线哪一部分该运用什么样的角色,每一部分应该变化几个动作(一个乐句一个动作)在理解音乐中赋予游戏性。第二引导幼儿以小组的形式每人想一个动作呈现到白板上,并商量排列动作顺序,帮助幼儿记忆动作。最后大班幼儿分成小组去表现音乐,大家能有兴致、有节奏的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丰富的表现,体现了幼儿能力,同时也发挥了白板的辅助作用。

通过小中大班六节实验课我们初步总结出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呈现内容以及互动性模式: 年龄班 小班 中班 大班 活动导入部分(感受) 教师自制课件 自制课件与动态视频相结合 自制课件、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相结合 活动过程部分(理解) 需要拍打、指认等互动画面 需要指认、点击、简单移动画面 点击、移动、绘画、连线等多种互动形式 活动结束部分(表现) 不呈现 帮助幼儿梳理、归纳、总结、提升的相关内容 幼儿表现的图片、视频等结果呈现 3、在教师课件制作中我们也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特点总结出几点原则:

a)小班画面鲜艳、形象突出,以幼儿熟知的卡通形象为主、内容鲜明、画面简单明了、多以动物形象引入、结合欣赏的歌曲内容呈现,互动环节中多以拍打、点击、指认为主,声音链接简短、明确、易于倾听与辨认。

b)中班画面主题突出,形象突出仍然以具体鲜明的形象为主,内容鲜明,互动中在小班基础上增加简单的移动等操作,声音链接可以增加为一段音乐,但音乐内容要突出,对比较明显,可以增加简单的动画视频链接。

c)大班画面可以适当丰富,可以以一段贯穿音乐的视频或平行画面来表现音乐内容,但不限制幼儿

思维发散,出示的内容以提示性内容为主,可以引发幼儿思考的相关画面为主,可以链接一些真实画面如幼儿活动中的画面等。可以增加一些绘画互动画面,幼儿可以在欣赏音乐不同段落过程中把自己的感受画在白板上。 (四)检测与成果

在两轮研究实验后,我们根据前测评价标准,进行了后测,以观察测评的形式,对同一年龄班幼儿进行了进一步测查:

后测

班级 小一班 分中一班 园 大一班 93% 88% 84% 97% 95% 91% 86% 75% 78% 虽然统计数据并不是绝对的科学与规范,但测查标准、测查对象、测查人都是相同的,对我们的课题有一定的帮助。我们也通过测查看到了幼儿在教师辅助互动白板这一媒体进行教学后,专注力、情绪表现能力明显提高,说明我们的研究是有效的。

92% 85% 86% 90% 89% 88% 80% 72% 72% 活动导入部分(感受) 专注力 情绪 95% 86% 表现力 75% 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表现 活动过程部分(理解) 专注力 情绪 85% 87% 表现力 83% 活动结束部分(表现) 专注力 74% 情绪 75% 表现力 69% 六、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物化成果

(一)理论研究认识成果

经过几年来针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通过前测、后测以及一系列的试验与观察研究总结出以下认识:

1、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情境引入,激发了幼儿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2、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过程中解决重难点,能够帮助幼儿将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具体,贴近幼儿,便于幼儿理解与分析乐曲,感受乐曲带来的不同情绪。

3、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幼儿的表现,可以帮助幼儿梳理分析乐曲的思路同时能促进幼儿之间更好的交流与分享,使得活动变得更加丰满,幼儿的表达与表现更加丰富。

4、交互式电子白板更大程度满足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以及幼儿与白板的互动,参与性增强了,幼儿成为了活动的主体,更大的发挥了幼儿欣赏的主动性。 (二)物化成果

1、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教师在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组织不同年龄班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学能力以及制作课件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总结出了一定的教学模式

小班:

学习特点: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在小班设计的音乐欣赏内容偏少,重点以“有歌词音乐和带有特定声效的乐曲为主”

教学模式:1)整体活动模式为“激发兴趣”——“游戏贯穿”——“动作表现”

2)媒体运用时间主要在导入、过程两部分,结合音乐贯穿游戏内容,引导幼儿以看、

听、触摸为主。

3)媒体运用特点:在导入环节以激发趣味为主时间不超过2分钟,重点环节中以游戏

互动为主突出角色与幼儿的互动,其中包括角色语言、引发幼儿倾听与简单表达。

中班:

学习特点:中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通过身体感知在前、思维表达在后,引发幼儿更加深入的感受和理解音乐。幼儿感知的乐曲内容从“有歌词音乐过渡到器乐曲”

教学模式:1)整体活动模式为“激发兴趣”——“结合画面倾听与表达(视听结合)”——“动作表现和乐器表现”

2)媒体运用时间主要在过程部分,导入和结束部分根据活动具体内容选择性添加。结

合音乐贯穿课件内容,增加小段视频或连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以看、听、触摸、表达为主。

3)媒体运用特点:在导入环节以出示一段与音乐相结合的视频为主,引发幼儿思考与

表达,“这段视频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结合音乐引导幼儿分段倾听并结合刚才的视频画面进行有目的的倾听。活动重点过程部分运用白板解决重难点,辅助幼儿将音乐与画面进行联系,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内容。结束环节可以根据活动具体内容有选择的进行媒体运用,并突出幼儿肢体动作或乐器等方式的大胆表现。

大班:

学习特点:合作化共同学习是大班幼儿学习特点,他们喜欢探究、猜想,创造能力有明显提高,根据幼儿特点先猜想——再表达——合作表现是大班幼儿较适宜的学习方式。

教学模式:1)整体活动模式为“引发问题、大胆想象”——“媒体互动理解音乐”——“多种形式表现”——“结果呈现”

2)媒体运用时间主要在过程部分,和结束部分,导入部分简单化,根据活动具体内容

选择性呈现。结合音乐贯穿课件内容,增加完整视频和部分视频以及完整音乐与分段音乐的对比内容,在互动过程中突出引导幼儿以看、听、说、画、唱、奏等多种形式表达,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主动性,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和表现欲望。

3)媒体运用特点:在导入环节以出示一段音乐和单一画面为主,也许只是一个与音乐

相关的形象,引发幼儿根据音乐变化和简单画面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达。在过程环节重点以白板音乐链接与画面匹配以及幼儿运用绘画简单线条或简单故事画面为主进行媒体与幼儿的互动。活动结束部分可以

根据幼儿的表达与表现适当呈现幼儿的活动结果,利用白板展示幼儿的表现内容,与同伴分享的同时增强幼儿自信心。

2、在课题研究中,老师们积极参与研讨并积极总结经验将经验积累物化,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 我园王春燕、范靖、王燕明、吴晓蕊、苗青、顾凤英老师参加全国NOC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园王春燕、苗青老师在丰台区“第三届幼儿园教师创新杯教学活动设计大赛”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范靖 丁曼曼 王春艳参评的课《快乐双人舞》获一等奖,王春艳 范靖参评的课《我心爱的小木马》获一等奖

范靖课件《五只小鸭子》获一等奖,刘萍老师、韩立红老师、刘冰燕老师教学课件《小猴卖圆》、《小乌龟开店》、《小老鼠旅行》获二等奖

王春燕老师《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获一等奖杨薇、崇光源、郑洋、吴晓蕊、苗青等多名教师在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我园杨微、刘萍老师参加信息技术项目班活动,其论文和教学活动录像均制作成书籍和光盘进行全区展示。

还有很多年轻老师的论文、课件、教学课例都在市区评选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使老师们看到了自己的发展,同时也有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在艺术领域中,孩子们的提高有目共睹

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学会了认真的倾听、大胆的表达、合作的表现,在活动中,无论是与教师互动、幼儿之间互动还是与白板互动都显得那么自如与自信,真正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中的主人,他们有了更多的思想、有自己想表现的愿望和想法,真正改变了过去教师教、幼儿被动学的现象。

七、课题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影音欣赏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进步,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转向“视听结合”的高清晰度画面和多层次数字音响。那种“张开眼睛看世界,闭上眼睛听音乐”的听赏习惯已经不能适应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逐渐成为主流教学形式。

经过这几年课题的研究实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深入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双方都觉得教学效果比较好,它极大地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只能“听得见,看不着”的单调传统教学形式,变成了现在动感的“有声有色”的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师幼双方都达到各自的目的,即教师完成了教学工作,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又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音乐的熏陶。

虽然通过近年来的教学研究与探索,本组已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同时感受到本组教学研究力

量的不足。在今后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如何使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整合?以及如何进一步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研究探讨的问题,我们决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奋发,不断钻研,不断借鉴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努力提高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使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更加深入,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i

i

参考文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编制、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168页、同心出版社、2006年7

月第1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64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杨立梅 编著、《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212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许卓娅 主编、《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欣赏活动》、280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i

通讯地址:丰台区新发地银地家园A区14号楼 邮箱:4884158@sina.com 手机号:13621078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