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案 三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案 三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7890718e9951e79b892717

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专题 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一——3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前预习案

Ⅰ.教材助读

一、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1.什么是中枢权力体系?

自秦以后,出现了是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 位于全力金字塔的顶端,任命各级官员处理全国政务,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 2.演变:

(1)隋唐:三省六部制

①内容:三省是指 、 。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2)宋朝:二府三司制

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 ”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 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 三司掌管,三司的长官三司使又称为“计相”;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 (3)元朝:一省制

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中书省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为元代宰相。六部归入中书省。 3.影响: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 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 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 ,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 产生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

1.目的:补充官僚队伍,保证这个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演变:

(1)西周:世卿世禄制。

(2)战国:军功爵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3)西汉:汉武帝时,实行 和 。

①内容:察举制是让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②影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易形成小集团。

(4)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

①形成:隋朝时分设各种不同科目推举人才, 隋炀帝时设 ,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形成。

②完善:唐代,中央统一分科,定期考试。

③影响: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三、监察、谏议制度

1.目的:为了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 2.演变: (1)谏议制度

①隋唐时期:三省六部中的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 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 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②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 。 ③明清时期: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 (2)监察制度

①确立:秦汉时期秦朝设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十三州刺史。

②顶峰:明清时期在中央既设有 ,又设有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 。

(三)作用:

1.积极作用: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作用: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腐败。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以 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 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Ⅱ.预习自测

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1

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专题 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一——3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5.“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打上了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烙印 A.科举制 B.宗法制 C.谏议制 D.三省六部制 6.下列官员或机构中,监察重点是地方的有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谏院 ④都察院 ⑤六科给事中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丞相权利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部部部部部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门下省因是考试内容单调、形式僵化、监督机制不健全、舞弊成风、学校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等。 结合所学和社会现实,请你分析一下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有哪些启示。 Ⅲ.我的知识网络图——归纳总结、串连整合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中枢权利体系 宋朝:二府三司制 元朝:一省制 西周:世卿世禄制 选官 制度 战国:军功爵制 西汉:察举、征辟制 皇帝二府三司中书门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行政枢密院枢密使调兵权军政三衙禁军统兵权度支盐铁户部三司使(计相)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财政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监察谏议制度 隋唐:科举制

图一 图二 图三 问题1:结合图一、图二提示分析唐朝皇帝是怎样加强皇权的? 问题2:结合图二、图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宋朝宰相的权力与唐朝有什么变化? 探究点二:选官制度

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朝代 西周 战国 制度 世卿世禄 标准 军功 孝廉 门第 经文、理学 一、选择题

课后训练案

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2.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崔祐是下列哪一机构的官员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户部

3.被西方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谏议制

4.中国古代崇尚道德治国,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察举制 B.科举制 C.征辟制 D.刺史制

汉武帝时期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制 隋唐 宋朝 明清 科举制 八股取士 问题2:总结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变化的特点。

拓展提升: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源于汉魏、肇基于隋、确立于唐。科举制度衰亡的主要原

2

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专题 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一——3

课内探究案

4-6 BAD

探究点一:丞相权利的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宋朝二府三司制三省中书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部部部部部部门下省探究点二:选官制度

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答案:

朝代 西周 皇帝二府三司制度 世卿世禄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 军功 孝廉 门第 经文、理学 八股取士 朝代 西周 战国 制度 世卿世禄 军功爵制 标准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经文、理学 八股取士 战国 汉武帝时期 东汉末年 汉武帝时期 察举、征辟 东汉末年 九品中正制 隋唐 宋朝 明清 科举制 科举制 科举制 中书门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枢密使调兵权三衙禁军统兵权度支盐铁户部隋唐 宋朝 三司使(计相)明清 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行政军政财政问题2:总结中国古代选官标准变化的特点。

答案:特点:由重血缘向重才学方向发展。 拓展提升: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源于汉魏、肇基于隋、确立于唐。科举制度衰亡的主要原因是考试内容单调、形式僵化、监督机制不健全、舞弊成风、学校成为科举制度的附庸等。

结合所学和社会现实,请你分析一下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有哪些启示。 答案提示:

第一.加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考试的控制。 第二.考试命题与学校教学内容一致化。 第三.考试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第四.考试制度法律化。

图一 图二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图三 问题1:结合图一、图二提示分析唐朝皇帝是怎样加强皇权的?

解析指导:唐朝通过三省六部制加强皇权,简单说就是分权,具体说就是中书省根据皇帝的意思草拟诏令,但是中书省草拟的诏令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经过皇帝批准然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

答案: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明确分工,互相牵制。 问题2:结合图二、图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宋朝宰相的权力与唐朝有什么变化?

解析指导:充分理解示意图,从上面示意图可看出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中书门下”。长官为宰相,但宰相只有行政权,军权归枢密院,财政权归三司。在此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答案:

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外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其长官为宰相,但相权已被分割;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则归度支、盐铁、户部 三司掌管;宰相只保留行政权 。

第五.强化考试监督机制。

第六.加强考试部门的独立性。等等。 Ⅳ.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