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管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79bebd240c844769eaee8e

管理学研究方法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 张梦弟 学号: 2141202Z2013 课程老师: 刚号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前言】本文是在读了侯伦与唐小我的《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之后结合现在所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本科所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延伸的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相关问题分析,除了原参考文献,本文还参考了部分其他文献以帮助论文的完成。

【摘要】通过对侯伦与唐小我的《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的研读,了解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加速推进的必然性,作者先对这篇文献做了大体梳理,然后结合所学专业,开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部分,除了推进企业信息化之外,还有其更深远的意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根据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存在哪些问题,本文还就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阐述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

一、 《企业信息化及其指标体系探讨》内容概括

这篇文章主要对讨论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加速推进的必然性。从信息化的组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入手, 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全面评估一个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1. 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及指标的意义

“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 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 ”。在实现信息化的进程中,常常需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估,我国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国际国内相关企业、政府等对企业的综合评价的 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我国迫切需要这种指标的建立。论文从企业信息化的组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信息化指标的确定作进一步的探讨。

2. 信息化组织建设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有各种技术问题,企业一把手的态度, CIO的权力以及I T部门的地位至关重要;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周期长、见效慢、往往没有直接经济效益, 因此企业信息化要从长计议,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人及其素质,因此公司全体员工都要不断学习,适应信息化。

3. 信息化基础设施评价指标

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联机网络和电缆、光纤、卫星、微波、无线通信及电信网等设施。

4. 应用信息系统评价指标

企业信息化从应用的发展来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 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或最高水平。 5. 企业信息化的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采用分级评定的方式进行。一级大类指标3个, 二级指标共 15 个 , 三级指标,也是主要指标共56个。某些三级指标如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IS) ,由于其复杂性还应当细分为若干四级指标。

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先进软件与大容量硬件基础之上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服务共享等,以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善员工服务模式等诸多目的经过与企业目前的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从而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实现同步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月度工资计算和处理员工考勤员工信息管理等内容,以上事务往往会占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的运用,必将大幅度降低例行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让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之中迅速解脱出来;二是能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流程优化,信息化建设消除了手工作业分散隔离及盲目等现象,加强了管理功能的关联程度,确保了信息的共享,促使流程更为规范化,使各项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在实践中得到衔接,信息系统能够快捷地方便地获得各类分析报告,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最为准确和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三是可避免企业人事决策的运作风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人事决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源,而不再仅仅是依靠相关部门的简单分析与就事论事的讨论实施决策,能够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让各项决策都能有章可循。

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实困境

1.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极度匮乏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于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而建立起来的,至今不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对企业来说,只是简单地把传统意义上的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尚还处于基础阶段。同时,因为企业管理者在观念上的不同国内人力资源学科的不完善,造成经专业培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十分匮乏,大量非专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未能系统地学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流程,导致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

2.信息化偏重于事务处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内容现实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往往局限于人事薪酬招聘等事务处理,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等内容,而且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企业尚未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3.缺乏出色的厂商与软件产品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是企业得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环节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开发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即使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产品仍然不够规范,厂商未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真正价值,难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需求。

四、 如何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1 树立全新的观念

1) 决策者的观念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投资, 取得成效的周期比较长, 致使许多企业决策层对人力资源经营的支持力度较弱, 加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本身投入较大, 立项相对困难。因此,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思想认识状态。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决策者要站在社会发展、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它、感知它,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决。

2) 部门观念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等特点, 因此, 对部门配合甚至整个企业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观念要更新。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先进的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 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无论是决策者还是实施人员, 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角色。与此同时, 还要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培训, 使之逐渐形成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

2 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接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实现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全员化管理, 并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分析的一种信息化应用模式。目前, 我国企业引进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主要有外包和自主研发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关键是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 真正实现管理与软件技术的无缝衔接、人力资源管理与信息化的有效对接。

3 储备完备的组织基础条件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 必须具备完备的组织基础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

1) 必须健全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这包括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操作流程标准化和各个业务模块规范化。

2) 相关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实施过程中, 从信息的收集到为决策提供关键信息, 涉及到员工、部门、决策层, 甚至还有外部组织, 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协作, 都会影响到信息化实施的效果。所以, 必须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部门之间的不协作行为, 同时开展各项培训, 使每一个人员从思想上都能积极主动配合。

3) 要有专职机构进行总体规划。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 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应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因此, 这个部门不能简单地由信息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管理组成, 必须由专门的调配人员组成一个具有全局性、独立性的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

4 提高管理者的应用能力 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拥有一批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思想、方法和先进信息技术的管理人才, 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保证。首先, 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提高IT应用能力,改变工作习惯, 重新定位角色。其次, 要树立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专职部门人员的权威性。第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得以顺利运行, 还有赖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更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企业应给予员工适当的教育和培训, 以帮助他们适应系统变 化, 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开展。

总之, 企业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乃至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也是社会发展、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重要的是, 企业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不断地追寻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