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0、Ev2、Evd检测技术 - 讲义材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K30、Ev2、Evd检测技术 - 讲义材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7fca5dbe23482fb4da4cab

大的增长,则表明土体己接近破坏的临近状态,在这种较小的位移和一般的应力情况下,平 板载荷试验都将会被终止。

检测中如果意外出现了一个大于预定的加载值,不可对其改动,而是应将其记录在检测 报告上并加以注明。

说明:在二次加载结束,尽管卸载后没有再继续加载,也可能会有第三次加载曲线出现的现 象。

2.4.6测试结果的分析、计算和表示 2.4.6.1 应力-位移曲线

将施加每一级荷载的平均标准应力σ0所对应的测量表即位移传感器的读数M填写到记

录表格中(见1.5)。读数M 与对应的承载板的位移s遵循图3b)中的测试原理,图3a)中 所示承载板的位移s按方程式(1)由位移SM与杠杆比hP/hM的乘积计算得出。 S=SM2hP/hM (1)

标准应力和位移标注在1.5 节图示4 中。由对应于每次加—卸载测试在图中标注的点, 绘出归属的应力—位移曲线。为了区分加载和卸载的不同,必须用箭头在曲线上标明方向。 检测记录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 检测点位置; - 承载板直径;

- 位移检测装置的类型,适当的时候要说明杠杆比hP/hM ; - 土体种类;

- 测试面的平整程度; - 天气和温度; - 时间、日期; - 检测人员姓名;

- 检测中断的记录与说明;

- 位移测试结果和相应的标准应力值; - 应力—位移曲线; - 检测数据分析与计算;

- 适当的时候要在检测后描述测试面的表面情况。 2.4.6.2变形模量Ev的计算

变形模量是基于一次加载和二次加载应力—位移曲线,通过二次多项式方程(2)计算 得到的。

s = a0 + a12σ0 + a22σ2 0 (2)

式中:σ0——承载板下的平均标准应力,单位: MN/m2;

19

s ——承载板的位移,单位: mm;

a0——二次多项式中的系数,单位: mm;

a1——二次多项式中的系数,单位: mm/(MN/m2); a2——二次多项式中的系数,单位: mm/(MN2/m4)。

注:式中的系数是把测试值按下列最小误差二乘法计算得到的。 a02n + a1 Σσ0i + a2Σσ0i 2 =Σsi (B.1)

a0Σσ0i + a1Σσ0i 2 + a2Σσ0i 3 =Σsi2σ0i (B.2)

a0Σσ0i 2 + a1Σσ4 =Σsi2σ0i

2 (B.3)

0i 3 + a2Σσ

0i

首次加载所获得的系数视作0级荷载在表1 中不予考虑。二次多项式的系数由第一次和 第二次加载的测试数据,根据标准方程式(B.1)、(B.2)和(B.3) 计算得出。作为辅助计算手段

的计算设备,必须具有本方程式程序的编辑和分析功能。

如果要应用计算程序算出变形模量EV,则该程序必须用1.4 节中提供的计算实例检算 通过后才可以使用。

变形模量EV由公式(3)计算:

EV = 1.52r21/(a1 + a22σ0max) (3) 式中: EV ——变形模量,单位:MN/m2; r ——承载板半径,单位: mm;

σ0max——最大平均标准应力,单位: MN/m2。

一次加载的变形模量值用EV1表示,二次加载的变形模量值用EV2表示。 2.5应用实例

二次变形模量EV2的确定 DIN 18134—300检测

位移测试设备的安装按照图3a) (hP=1.26m;hM=0.945m) 杠杆比: hP/ hM =1.26/0.945=1.333

变形模量Ev1和Ev2可通过表1 和2 中的测试值计算得出。 图4 表示应力—位移曲线。检测结果汇总于表3中。 表1 一次加载和卸载的测试值 加载阶段 序号 荷载

F kN

平均应力 σ0

MN/m2

测量表读数

sM

mm

承载板位移

s mm

0 0 0 0 0

1 5.65 0.080 0.86 1.15 2 11.31 0.160 1.57 2.09 3 17.67 0.250 2.15 2.87 4 23.33 0.330 2.44 3.25 5 29.69 0.420 2.85 3.80 6 35.34 0.500 3.16 4.21

7 17.67 0.250 2.97 3.95 8 8.84 0.125 2.78 3.70 9 0 0 1.94 2.59

20

表2 二次加载的测试值 加载阶段 序号 荷载

F kN

平均应力 σ0

MN/m2

测量表读数

sM

mm

承载板位移

s mm

10 0 0 1.94 2.59

11 5.65 0.080 2.42 3.22 12 11.31 0.160 2.65 3.53 13 17.67 0.250 2.84 3.78 14 23.33 0.330 2.99 3.98 15 29.69 0.420 3.10 4.13 表3 测试结果汇总表

测试指标与单位 一次加载 二次加载 σ0max MN/m2

0.50 0.420

a0

mm

0.285 2.646

a1

mm/(MN/m2) 12.270 6.637

a2

mm/(MN2/m4)

-9.034 -7.574

EV = 1.52r21/(a1 + a22σMN/m2 29.0 78.9 EV2/EV1 2.72

21

0max )

图4 应力—位移曲线(根据表1 和表2 绘制的)

参考文献

1、德国工业标准.DIN18134.《平板载荷试验》.德国.2001 22

3、动态变形模量Evd检测

3.1 名词解释

3.1.1动态变形模量Evd

Evd——动态变形模量(dynamic modulus of deformation)是指土体在一定大小的竖向 冲击力Fs和冲击时间ts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参数。它由平板压力公式Evd =1.53r3σ/s 计算得出。其中Evd为动态变形模量(MPa);r 为圆形刚性荷载板的半径(mm);σ为荷载板

下的最大冲击动应力,它是通过在刚性基础上,由最大冲击力Fs=7.07KN且冲击时间ts=18ms 时标定得到的,即σ=0.1 MPa;s 为实测荷载板下沉幅值,即荷载板的沉陷值(mm);1.5

为荷载板形状影响系数。实测结果采用公式Evd =22.5/s 计算。 3.1.2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法

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法是采用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来监控检测土体压实指标——动 态变形模量Evd值的试验方法。

3.1.2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及工作原理

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也称“轻型落锤仪”(德文缩写:LFG),是用于检测土体压实指 标动态变形模量Evd的专用仪器,见图1。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下 落在弹簧阻尼装置上,产生的瞬间冲击荷载,通过弹簧阻尼装置及传力系统传递给Ф300mm 的承载板,在承载板下面(即测试面)产生符合列车高速运行时对路基面所产生的动应力, 使承载板发生沉陷S,即阻尼振动的振幅,由沉陷测定仪采集记录下来。沉陷值S 越大,则 被测点的承载力越小;反之,越大。 图1 LFG型Evd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 3.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3

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是保持线路稳定与平顺、保证列车能高速、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而 控制和检测压实质量的标准、方法和设备,则是保证压实质量的重要措施。

几十年来,国内外均沿用美国三十年代提出的压实度指标,即压实系数K、相对密度Dpr 或孔隙率n作为路基设计及施工控制的土的压实质量标准。虽然压实度为参数的路基压实质 量标准具有击实试验指导现场施工、现场检测简便等优点,但是,对于高速铁路或其他对强 度指标要求严格的情况,仅靠压实度参数来反映填土的压实质量就有其局限性。

为了保证路基填土的强度指标,七、八十年代,许多国家开始用强度及变形指标作为路 基填土质量控制参数,即所谓的“抗力检测法”。其中包括美国的CBR(加州承载比值)标

准,德国、法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家的静态变形模量Ev2 标准,日本的地基系数K30 标准 等。我国自大秦重载铁路修建时开始引用日本的K30 标准,并且在新建干线铁路和准高速铁 路上得以应用。可见,采用强度及变形参数作为控制指标是路基质量标准的一大进步。 然而,无论是静态变形模量Ev2,还是地基系数K30 ,两者都是采用φ300mm的静态平板 载荷试验仪,通过在压实填土表面做静压试验测得的,二者反映的都是静态应力作用下土体 抵抗变形的能力。众所周知,铁路路基承受的是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动荷载,特别是高速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