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语文)word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语文)word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8e29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3

豆丁文档--基础教育资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B项“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而原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可知朱文逊战死在陈友谅攻破城池之前。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细心观察,把握住语言和设题的敏感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答: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答:

【答案】(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注意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语法现象。(1)需注意“以”,“乘”,“堞”和整个文句的通顺。“乘涨”,趁着涨水(的机会);“堞”,城墙的垛口。(2)需注意“浮”和 “弃(之于)江中”的省略,“莲实”,莲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解析】本题考查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D。第一问主要从“雨雪隔榆溪”“狐迹、天寒、地暗” 等意象可以看出,营造了悲凉、荒凉的氛围。第二问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由“从军度陇西”知是士卒远征,“别路”与之对照,当指“从军”之人告别家乡之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

豆丁文档--基础教育资源

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第一问对表达技巧的理解,一定离不开诗句的内容,所以要结合两句诗的意义分析其“好处”。第二问通过对全诗的理解不难看出是征人思乡。考生往往在第一问上犯难,其实,理解了诗句的内涵,其表达效果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关键还是对诗歌的解读和理解上。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千里马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3)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 , 。(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而伯乐不常有 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A。此题只给出三句话,考生没有选择的余地,难度上稍微增加。名句默写题需要考生的识记积累,同时还要正确书写。注意“砺”“知”“骈”、“槽枥”、“豚”几个字的写法。默写难度不大,六空中有四空出自初中课文。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豆丁文档--基础教育资源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

豆丁文档--基础教育资源

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 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答案】CDE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C。A项“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显然不合文意,玛兰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伪善。B项“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此处描述是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而非照应上文。本题误区在于对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到位,以至于造成误选AB。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