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的理论支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关于习惯的理论支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c21db1f242336c1fb95ea9

(一)习惯

在汉语中,“习惯”一词是由“习”与“惯”两个词语合并而成, 而“习”与“惯”通常又具有大致相同的意思。“习”的原始意义是“鸟练飞”。《说文》曰:“习, 数飞也”;《礼﹒月会﹒ 季下之月》曰:“ 鹰乃学习。”在此基础上, “习”发展出“ 补习、练习”、“学”、“ 通晓、熟悉”、“ 惯常、习惯”等意。与“ 习”联系在一起的, 则有“习性”之说。所谓“习性”, 作为一名词, 则为“习惯与性格”, 作为一动宾词组,则为“修养性格”。所以也就有“习与性成”之说, 即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书﹒太甲上》曰: “兹乃不义, 习与性成”;《传》曰: “ 言习行不义, 将成其性。” 当然。这里都是指长期积累不良习惯, 将会发展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而“惯”本作“贯”,《说文》也作“ 遦”, 为习惯之意。将“习”与“惯”联用, 则有“习惯成自然”之说。《汉书﹒贾谊传﹒上疏陈政事》: “择其所乐, 必先有习, 乃得为之。”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大戴礼记﹒保傅》云: “少成若性, 习惯之为常。”因此在汉语中,通常意义的习惯乃是指通过反复的练习而达成固定的行为方式, 并最终内化为性格。当然这种固定的行为方式或者性格有好坏之分。

( 二) 学习习惯

根据人们对习惯的约定俗成的看法, 习惯乃是后天习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这实际上就暗示了习惯本来就有学习之意。当我们将学习与习惯联系在一起, 组成学习习惯这个概念的时候, 实际上可以有两种最基本的理解方式。

一是从学习理论上将学习的过程理解习惯的形成过程, 即学习习惯说( habit theor y of learning ) 。学习习惯说是行为主义者J. B. 华生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人的各种行为不外是肢体的习惯、言语的习惯与脏腑的习惯。‘人格乃是我们所有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生。’ 他认为复杂的习惯是由一些简单的条件反应构成的。这些条件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条件化作用, 将散乱的非习得性( 无条件) 反应加以组织而形成。由于习惯的形成是适应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过程, 所以华生的该理论也可称作‘刺激- 反应说’ 。在习惯形成规律, 即学习规律方面, 华生主张有

频因律和近因律, 不同意桑代克的效果律。”[ 3] ( P815) 朱智贤. 心理学大词典[ Z]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二是将学习习惯理解为学习的习惯( habit o f learning ) , 即学生所形成的关于学习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也就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活动中( 通常是学习活动中) 所形成的一贯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社会的历史因素, 也有个人的主观因素, 是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

显然, 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学习习惯更多的是在第二种意义上进行的, 而不是在第一种意义上进行的。也就说,这里所指的学习习惯, 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这种学习行为方式可以有个人学习习惯和社会学习习惯之分。前者如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自动化的社会学习方式和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自动化的社会学习方式是有区别的。前者更多地是对圣人之言和经典之意的体悟与通融, 后者则更加自觉地运用逻辑的推理工具寻找事物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所以社会学习习惯更多地受制于不同文化的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个人学习习惯则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 特别是早期的学习经历中所形成的带有自身特质的学习行为方式。个体学习习惯实际是由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和个体生活背景、生活经验、主观因素共同决定的。本文所关注的恰恰是这种个体的学习习惯。

( 三) 学习习惯的特点

通过前面对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探讨, 可以发现, 学习习惯具有以下这样一些特点。

1. 生成性。学习习惯并不天生的, 而是在后天经验的作用之下逐渐形成的。后天的养成离不开反复的练习。但是养成作为行为方式的学习习惯的练习与学习本身的练习是不一样的。作为学习中的练习, 为了达到灵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所进行的练习, 要求多种方式的变换, 以增强学习内容的迁移性。可是, 学习习惯形成的练习则更多地依靠简单的重复, 这种简单重复经常是在固定的情境和固定时间,而不需要多种形式的变换练习。有些习惯甚至只要经过一次就巩固下来了。

2. 固定化。正是因为学习习惯是在某种情境中简单地重复某种行为方式,

所以学习习惯具有固定化的特征。一旦在同样或者相似的情境中, 这种固定的学习行为方式被改变或者被中断, 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

3. 自动化。从心理机制上说, 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的强化和积累, 最终建立起来的一种关于学习行为的自动化和定型的条件反射系统。所以自动化是学习习惯的非常重要的特征。学习习惯的自动化其实就是一种特殊学习行为方式的熟练, 但是又与熟练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就体现在主体的参与意识上。熟练是通过有意识地反复练习形成的, 比如小学生四则运算的技能与技巧。而学习习惯并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练习的结果。许多习惯是无意识地多次重复的结果, 而有些习惯并没有经过任何练习, 只要经过一次就巩固下来了。比如上学迟到, 不按时起床, 作业不工整等。

4. 情感依赖。学习习惯形成后不去进行这种动作往往会使人感到不安。也就是说学习习惯一经形成, 通常会促使学生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情境中做出特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倘若不如此, 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也许这和学习习惯形成的生理机制有关。就生理机制来说, 学习都是大脑皮层暂时联系系统的形成, 即动力定型的形成。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了的学习行为倾向和方式,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经常化的行为表现。简言之,就是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较固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习习惯的分类:

吴增强将学习习惯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学习习惯、拓展性学习习惯、个性学习习惯`。基本学习习惯是指为了适应学生生活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性学习习惯。拓展性学习习惯是在基本学习习惯形成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拓展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而确立的学习习惯“。个性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受认知方式、元认知水平等个性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表现为在基本学习习惯或拓展性学习习惯的某些方面带有显著个性色彩的学习自动化行为'。

吴增强著《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孙云晓教授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他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如下十个方面:学习有目标,正确使用学习用具,提前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提问和讨论,完成作业,及时复习,规范书写,经常阅读,持之以恒等。

孙云晓著《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