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0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e71a16a300a6c30c229f9c

(1)陌生化的基本原则只有一个,即:\对日常语言有组织地实加暴力\

(2)\陌生化\的对象正是已经自动化,无意识化的日常语言。通过各种语言技巧,比如扭 曲,变形,拉长,缩短,颠倒,强化,凝聚对日常语言进行加工,甚至\施加暴力\使之变成新 鲜的语言。所以,在俄国形式主义者那里,声音,节奏,韵脚,意象,修辞手法等都具有陌生化和 疏离的效果,它们都是\文学性\的重要来源。文学作品是各种陌生化手段的凑合。 复习与思考题

1。简述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主要理论见解。 2。简述俄国形式主义晚期的主要理论贡献。

拓展阅读书目

1。孟庆枢著《西方文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88

第六章 英美新批评文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英美新批评是20世纪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哲学,文学流派,本

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英美新批评文论的发展进程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重点在于对于各种\批评范畴\的把握 学时分配:4课时

第一节 英美新批评文论概述

一,英美新批评的缘起

(一)新批评派的崛起适应了西方文学创作新形式的需要。

本世纪初,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已经衰落,浪漫主义更趋于末流,现代派文学成为资产阶 级文学的主流。

(二)从文学创作上看,现代派文学重象征,语言晦涩玄奥,用实证的方法根本无法对付,批 评家不得不通过细读来探索,猜测它的涵义,这无形中促进了新批评的兴起。

(三)从理论上看,西方文论史上,对于文学作品形式因素的重视,由来已久,特别是浪漫主 义,象征主义的批评家更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二,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发展

(一)艾略特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的诗歌非个人化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个人生活与艺术关系问题。

第二:是作家和传统的关系问题

第三: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一个艺术家如何才能把个人的情感和经验转化为非个人的,艺术 的情感和经验呢 艾略特认为,表现非个人的情感和途径是借用\客观关联物\。 (二)瑞查兹的语义学理论

瑞查兹的语义学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冲动平衡理论\。

2。\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划分。 3。语境理论。

(三)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

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主要是强调诗(文学作品)本身的本体存在,认为批评应当成为一种 客观研究或者内在研究,它不应当探讨文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而应当把作品看作是一个 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存在物,研究其内部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运动变化,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 的东西。

(四)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 1。意图谬见——混淆诗与诗的产生过程。

- 37 -

2。感受谬见——将诗和诗的结果相混淆。

(五)燕卜荪的含混理论

燕卜荪的《复义七型》(又翻译为《含混的七种类型》就是对瑞查兹的早期著作,特别是《意 义之意义》所做的一个恰当的注释。《复义七型》不仅改变了一个词语——\复义\的命运,而且 现代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989

确立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传统文论史上富予\复义\含混)的贬义色彩从此一扫而光。 第二节 新批评的理论范畴与操作方法

一,新批评派对于文论史的重要贡献

新批评派对文论史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创造或更新了一些重要的批评范畴。这些范畴几乎可 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修辞学体系,新批评家们就是靠这些\光彩夺目\的批评范畴维系着的他们的批 评体系和实践。

新批评派对文论史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创造或更新了一些重要的批评范畴。

这些范畴包括\含混\张力\悖论\反讽\隐喻\等。这些范畴几乎可以构

成一个完整的修辞学体系,新批评家们就是靠这些\光彩夺目\的批评范畴去把握,理解,描述文 学特征,维系他们的批评体系和实践。 二,新批评派的范畴

(一)\复义\又译为\含混\模糊\朦胧\晦涩\等) 1。\复义\出自燕卜荪的《复义七型》。

2。复义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存在,尤其对于诗歌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批评家习惯认为诗的意义是单一的,纯粹的,一首诗的解读只有一种方式是正确的。 燕卜荪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证明,一首诗的理解是多样的,而且每一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 对此不能独断地加以排斥。\诗无达诂\这说明文学语言具有与科学语言完全不同的特性—多义 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诗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正是诗的特殊魅力所在。

新批评派推崇,赞赏具有丰富语义而又充满歧义色彩的诗歌作品,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趣 味。

3。复义

(1)可以意味着作者的意义不确定;

(2)可以意味着有意说出好几种意义。

4。复义可以使文学语言活动方式中潜在的意义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而且, 在燕卜荪看来,词语的潜在意义往往要比可能写出的要丰富得多,重要得多。

5。燕卜荪在《复义七型》中,经过细致归纳,把文学中的复义分为七种类型。学界研究认为 这七种类型的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有些类型相互重叠,有的类型的规定不够严谨,总体上说, 使人感觉划分的漏洞颇多。但是,对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现象进行如此细致的分析,为被传统文学批 评认为是一种弊病的现象正名,充分肯定它的审美价值,这正是燕卜荪的一大功绩。

6。七种复类型义

(1)第一种类型:一物与另一物相似,实际上这两种事物有多方面的性质均相似。

(2)第二种类型:上下文引起多种意义并存,包括词语的本义和语法结构的不严密引起的多

义。这实际上上语法性复义,某种语言的语法关系越松弛,则它的语法复义现象就越多。汉语语法 关系远比英语松弛,所以中国古典诗歌中语法复义比比皆是。

(3)第三种类型:同一词具有两个似乎并不相关的意义。双关语就是该类型的典型。双关语 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利用词语的同音或多义的条件,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此而实际指彼。 (4)第四种类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不同意义合起来反映作者复杂的心理状态。 (5)第五种类型:一种修辞手段介于两种所要表达的思想之间。

(6)第六种类型:累赘而矛盾的表述迫使读者自己去寻找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相互冲突。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 38 -

990

(7)第七种类型:一个词,一句话中的两种意义正是上下文所限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燕卜 荪认为这是复义性最强的情况。

7。燕卜荪的\复义\理论直接启发了新批评派其他理论家对于张力,悖论,反讽,隐喻等批 评范畴的思考。

在张力,悖论,反讽,隐喻中,总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含义不同而互相匹敌的因素一并出现,因 此体现出复义的特征,但是,与复义不同的是,批评家的兴趣中心,已经从静止地罗列各种意蕴转 移到说明多种含义之间的冲突,更确切地说是由这些冲突引发的动态平衡。

(二)张力

1。泰特在《论诗的张力》中提出了张力的概念,它取自两个英文单词内涵(intention)和外延 (extention),是去掉前缀后的核心词(tention),意谓紧张关系。

2。外延是指一个词的词典意义,即字面意;内涵是指暗示意义,或附在文词上的情感色彩。 \张力\是语义学意义上的外延与内涵的协调,它强调诗歌语义结构的复杂多样性。 (三)悖论

1。\悖论\是指那种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千真万确的语句,即所谓\似非而是\的语句。 2。创造悖论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个基本原则——违背常理地使用语言:使用这些手段,常

常造成诗在语言和结构上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使其在相互碰撞和对抗中产生丰富和复杂的含义。(四)反讽

1。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喜剧,指这样一种角色类型,即佯装无知者,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 前说傻话,最后证明这些傻话都是真理,从而使高明的对手大出洋相。

2。反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辞术,指我们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恰恰相反,也就是所谓的说 反话,也常常指希望与结果之间存在着的矛盾与对立。 3。后来,这个词变成了\讽刺\和\嘲讽\。

4。新批评派将反讽概念发展成为诗歌语言的基本原则,他们认为诗歌语言就是反讽的语言。 (五)隐喻

1。隐喻一般是指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 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 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2。从具体的文本存在形式看,隐喻包含三个要素:喻体,喻衣和喻词。 其基本构成方 式是甲(喻体)是(喻词)乙(喻衣)。

3。一般看来,喻体和喻衣之间存在某种相似点,所以构成隐喻关系。 4。隐喻中的喻词常常可以省略掉。

5。高度重视比喻,尤其是隐喻是新批评语言研究的一大特色。

6。维姆萨特在《象征与隐喻》中提出了隐喻的精辟见解。维姆萨特在此提出了隐喻的两种不 同的方式:

(1)强调类比的事物之间的异中之同,这是传统文学批评普遍认同的方法,如\爱人像玫瑰 花\。

(2)强调类比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这是新批评所推崇的隐喻的\异质原则\。

(3)小结:新批评认为,要使比喻有力量,应该将非常不同语境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强调类 比事物之间的矛盾性和异质性,用比喻做扣针,把它们扣在一起。 (六)语调

1。语调也是新批评派特别标举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首先由瑞查兹提出。

2。语调是文学作品中的说话人\对他的听众所采取的态度\。

3。语调可以揭示出说话者的出身,地位,修养,个性等因素,也可以揭示说话者对听话者的

出身,地位,修养,个性等因素所做的基本假设,因而可以昭示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复杂微妙的关 现代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991

- 39 -

系。

4。语调包括许多种。 (1)正式的非正式的。 (2)疏远的与亲密的。 (3)隐晦的与坦率的。 (4)文雅的与粗俗的。 (5)严肃的与幽默的。 (6)谦虚的与狂傲的。 (7)愤怒的与平静的。 (七)细读法

1。\细读法\是新批评创造的一种具体的批评方法,它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的细致分析的基础 上。

2。我们大致可以对新批评的细读法进行如下总结。

(1)选择篇幅短小的,意蕴丰富的文本,如玄学派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也包括含蓄蕴藉的中 国古典诗歌,这些含义模糊,充满歧义的文本适合新批评的语义分析。

(2)排除文本生成研究和读者反映研究,将目标集中于文本,对文本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

寻找其中的隐微含义,如词句中的言外之意和暗示,联想意义;仔细分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 手段,如隐喻和拟人等。

(3)想象文本具有戏剧冲突性,将文本视为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有机统一体,分析语言的含混, 悖论,隐喻,反讽,象征等要素,以及由于这些要素的作用形成的诗歌的复杂意义和阐释空间;研 究诗歌的诸多要素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形成了诗歌的和谐统一的具有张力的整体结构。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复义\ 2。什么是\张力\ 3。什么是\反讽\ 4。什么是\隐喻\ 5。什么是\语调\ 拓展阅读书目

1。孟庆枢著《西方文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92

第七章 结构主义文论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结构主义文论是20世纪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哲学,文学流派,

本章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发展进程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重点在于对于列维- 斯特劳斯和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文论把握。 学时分配:6课时

第一节 结构主义文论概述 一,结构主义文论的背景 (一)两次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社会特别是欧洲大陆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也引起西方世界对18世纪以 来一直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文明与理性的普遍怀疑,而随着战后经济高速发展而出现并日益加剧的 各种社会矛盾,给西方社会带来了普遍的精神危机,由此形成的以世界不可知论为核心的关于世界 的悲观情绪,成为西方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

(二)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作为对与世界不可知论的反拨,在20世纪20年代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的影响和启发下,结构主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