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0年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4e71a16a300a6c30c229f9c

义应运而生。

(三)走向鼎盛

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在法国走向鼎盛,结构主义方法渗透到包括历史学,心理学,社会

学,人类学等几乎所有人文学科领域,对西方哲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二,结构主义文论的发展过程

(一)结构主义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语言论\转向的产物之一

(二)它源于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这种理论经过在俄国和捷克的流 传与发展而在二战后的法国蓬勃兴起

三,理论概述

(一)结构主义以现代语言学为基本模型,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王国

(二)结构主义认定,各类文化和产品最终都被语言结构所塑造,因此结构主义批评力图用结 构,规律,代码及系统等概念,来揭示社会系统或文化世界里的各种深层规则

(三)结构主义的基本思路,理论假设和批评实践都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的文学与文 学批评

第二节 结构主义文论的理论来源

一,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思想 (一)索绪尔的生平

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著名也最具影响的语言学家之一。

1906—1911年,他曾三度在日内瓦大学讲授普通语言学,但并没有出版过有关语言学的著作。 现代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993

1913年,索绪尔去世后,他的两个学生根据听课同学的笔记和索绪尔的一些手稿,编辑整理成《普 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于1916年在巴黎出版。

《普通语言学教程》系统地记录了索绪尔的理论思想,这些理论对于后来的的结构主义产生了 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二)理论

1。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将人类的语言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层次。

(1)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行为,个人在具体日常情境中所进行的个体语言活动。 (2)语言: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 2。在语言活动中,这两部分相互联系,互为前提。

(1)一方面,言语受语言的制约,所说的话要被人听懂必须遵循语言系统的规则。 (2)另一方面,语言又是在言语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3)索绪尔认为,人类的语言和言语的关系,就如同象棋游戏中的那一套下棋规则同一盘盘 具体的棋局的关系一样。

2。共时和历时。

在将语言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层次之后,索绪尔又进一步确立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历时语言学:研究言语的历史性发展,即从一种语言状态到另一种语言状态,即研究语 言的现实用法。

(2)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 3。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在确立语言系统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同时,索绪尔进一步论证了语言符号的性质。 索绪尔认为,特定社会的语言都是运用能够产生意义的不同的能指来表达所指概念的符号系 统。一种符号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是由能指和所指这两个固有而不可或缺的方面构成。 (1)能指(signifier)是当一个词被说出时接受者所听到的声音图像或文字标记,它是符号的 视-听(acoustic-visual)方面。

- 41 -

(2)所指(signified)则是单词在接收者的心中所唤起的意义,声音图象所指示的东西,是符 号的概念(conceptual)方面,比如作为能指的 shu(或\树\或 [tri:])都指向了人们所理解的 \树\的概念。

4。值得注意的是,索绪尔强调了语言符号的两个特性:

(1)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本质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仅仅

是一种偶然的文化约定。也就是说,从符号的生成过程看,人们用某个音响形象指称某个概念,除 了文化上约定俗成外,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联系,并不是某个概念本身决定着它一定具有某个 音响形象。可以设想,如果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的话,那么,相同的概念(所指) 在所有语言中都应该用同一个音响形象(能指)来指称,而事实并非如此。

(2)符号是差异性的,在语言这样一个严密的系统中,语言的基本单位不是靠什么确切的特 性而被人们认识的客观事实,每一个音素或词素只有同它们所不是的东西联系起来,只有与其他因 素相异或对立,依靠它们之间的区别,符号才能获得自身的意义。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一种其内 部各部分之间都相互关联的封闭系统。在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尤其重要的是差异关系,包括二元 对立。

4。语言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

(1)索绪尔认为,在语言状态中,一切都是以关系为基础的。这种关系表现为两个向度:语 言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94

二,雅各布逊和捷克结构主义 (一)生平

雅各布逊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对结构主义运动的发展,兴盛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如果 我们把莫斯科—圣彼得堡,布拉格,巴黎视为结构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三站的话,那么雅各布逊应当 看作一位贯穿结构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核心人物。

1。他初始是俄国形式主义的领袖人物,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在前苏联受到了 严厉的批判。

2。1920年,他迁居布拉格,与捷克哲学,美学家穆卡洛夫斯基等,继续从语言学的角度展开 文学的\文学性\研究。

3。雅各布逊通过列维-斯特劳斯和巴黎的\太凯尔\团体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法国

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另外,他多次在苏联进行学术报告和讲演,也推进了苏联对结构主义和符号 学的研究。由此,可见他在西方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二)理论

1。雅各布逊对语言的\诗性功能\的研究。

(1)雅各布逊通过研究,对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这集中体现在他提 出的\极性\和\对等原则\的概念上。

(2)这两个概念是他在对于失语症的观察和研究中提出的。

失语症是人在丧失或减弱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时出现的一种语言的错乱现象。通过观 察,雅各布逊发现,这些患者的语言总是趋于两极。

(3)雅各布逊指出的两极,类似于索绪尔所说的横组合关系和纵聚合关系。

他通过观察说明,人类的言语活动确实存在索绪尔所说的两个基本向度,它们构成纵横交叉的 两轴。换句话说,语言的诗性功能得之于把日常语言活动中只在联想关系中展开的词,放到句段中 同时加以表现。 2。对等原则。

(1)对等,容易被人理解成为\相似\或\同义\。其实,对等也包含有相异或反义在内。

在对等原理中,相似与相异,同义与反义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对等不仅由于其规律性的复现使人感到语句的节奏,而且它还是诗语中句段构造的基石。

- 42 -

(3)这种对等在语言的各级和各体上都有表现,从音位到语义,从词法,句法对仗到语义照 应,都离不开对等原则。

第三节 结构主义文论代表人物的理论 一,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研究

(一)生平

列维-斯特劳斯(1908—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是公认的结构主义运动的领袖 人物。

(二)研究方向 1。人类亲属关系。 2。古代神话。

3。原始人类思维本质。

4。小结。其中语言和神话的关系占据中心位置。他借助索绪尔语言学方法对于古代神化模式现代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995

的分析,以及借助这种分析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思想,都对结构主义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分析

1。列维-斯特劳斯神话分析的基本步骤: (1)抽离出神话的基本成分——神话素;

(2)把神话素按照历时,共时的原则分别加以纵横排列和比较,以便找出它们共同的关系集 束;

(3)按照二元对立的方式排列出神话的组合方式,显示神话的深层结构,并由此揭示出神话 的本质特征及意义。

(四)神话模式分析实践操作

1。列维?斯特劳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分析就是上述神话阅读方法的一个极好的实践示例。 2。俄狄浦斯神话是古希腊神话中很著名的一则。 3。俄狄浦斯神话包括三个故事。

二,罗兰?巴特的\第二级符号系统\与神话批评 (一)生平

罗兰?巴特(1915—1980)是法国结构主义最重要的文论家和批评家之一,也是结构主义向后 结构主义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 (二)主要著作

1。《写作的零度》(1953)。 2。《神话学》(1957)。 3。《论拉辛》(1963)。 4。《符号学原理》(1964)。 5。《批评与真实》(1966)。 6。《作者之死》(1968)。 7。《S/Z》(1970)。 8。《批评论文选》(1972)。 9。《文本的快乐》(1973)。 10。《恋人絮语》(1977)。

(三)结构主义符号学文论 1。文学的本质是一种符号。

罗兰?巴特认为,文学远远不是一种单纯的,不受限制的对\客观\的反映,它是我们用以加 工世界,创造世界的一种\代码\是一种符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具有\自我包含\性质的符号。

- 43 -

2。文学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罗兰?巴特进一步分析了文学符号与语言符号的异同。 (1)相同点。

巴特认为,文学符号与语言符号一样,都是由能指和所指在一定关系中联结起来构成的。 (2)不同点。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是结构性关系;

3。\神话\的符号学阐释框架 。

巴特对非语言符号的语言结构的把握有助于其语言学模式向更大的符号学领域扩展,并形成了 一套关于\神话\的符号学阐释框架。

所谓\神话\在巴特这里,并不是古典意义上的神话本体,而是一个社会构造出来的用以自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996

身存在合理化和合法化的种种隐秘的意象和信仰系统。

巴特指出,这种\神话\可以通过能指,所指和符号的模型去分析,但它并非一般符号,因为 它往往建立在先前就已经存在的\符号链\上,是作为二级符号系统\发生作用的。

三,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叙事结构功能研究 (一)概述

结构主义的源头,应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俄国学者弗拉米尔?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叙事结构 功能模式的研究以及他的研究方法,同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模式研究一样,对于结构主义叙事学 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可以说,他为后来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理论家如格雷马斯,托多洛夫等,提供了基本研究的起 点。

(二)代表作

普洛普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中。 《民间故事形态学》是20世纪俄国文论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三)主要理论

1。功能。

(1)在这部著作中,普洛普通过一百个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发现民间故事常常将同一个行 动分配给不同的人物,在民间故事中,人物可以是多变的,但这些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却是不变的 和有限的。普洛普提出了\功能\的概念。

(2)功能就是根据人物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而规定的人物行为。

2。行动范畴。

(1)在这三十一种功能之外,普洛普还归纳出这些功能的七个行动范畴(行动范围)和与此 相应的七种角色:

(2)普洛普发现,在所有故事中,每个人物都可以承担一个以上的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由 多个人物承担。但他们的功能和行动范畴是固定不变的。 3。民间故事结构原则。

(1)普洛普建立起民间故事的基本结构模式。

(2)他指出,所有民间故事,就它们的叙事结构而言,都具有共同本质,它们都遵循着四条

原则:人物功能是故事的基本成分,无论这些功能是由谁或以何种方式完成,它们本身是故事恒常 不变的稳固要素;民间故事使用的功能的数量是有限的31个;功能的排列顺序完全一样;就其结 构而言,所有民间故事都属于同一类型。 4。小结。

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研究显然已经超越了对具体作品感性经验层面的分析,而着眼于同类作 品内在的形式特点,并由此为这种叙事体裁制定出一套类似语法规则的叙事模式。 他研究民间故事叙事的线性横组合规律,将其中一种独立自存的结构分离出来;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