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五版 - 习题答案(免费下载不要积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电力电子技术》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第五版 - 习题答案(免费下载不要积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55d56e5102de2bd96058874

输出线电压基波的有效值为

UUV1?UUV1m2?6?Ud?0.78Ud=78(V)

输出线电压中五次谐波uUV5的表达式为:

uUV5?其有效值为:

23Udsin5?t 5?23Ud52?=15.59(V)

UUV5? 6.并联谐振式逆变电路利用负载电压进行换相,为保证换相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假设在t时刻触发VT2、VT3使其导通,负载电压uo就通过VT2、VT3施加在VT1、VT4上,使其承受反向电压关断,电流从VT1、VT4向VT2、VT3转移,触发VT2、VT3时刻t必须在uo过零前并留有足够的裕量,才能使换流顺利完成。

7.串联二极管式电流型逆变电路中,二极管的作用是什么?试分析换流过程。

答:二极管的主要作用,一是为换流电容器充电提供通道,并使换流电容的电压能够得以保持,为晶闸管换流做好准备;二是使换流电容的电压能够施加到换流过程中刚刚关断的晶闸管上,使晶闸管在关断之后能够承受一定时间的反向电压,确保晶闸管可靠关断,从而确保晶闸管换流成功。

以VT1和VT3之间的换流为例,串联二极管式电流型逆变电路的换流过程可简述如下: 给VT3施加触发脉冲,由于换流电容C13电压的作用,使VT3导通,而VT1被施以反向电压而关断。直流电流Id从VT1换到VT3上,C13通过VD1、U相负载、W相负载、VD2、VT2、直流电源和VT3放电,如图5-16b所示。因放电电流恒为Id,故称恒流放电阶段。在C13电压uC13下降到零之前,VT1一直承受反压,只要反压时间大于晶闸管关断时间tq,就能保证可靠关断。

uC13降到零之后在U相负载电感的作用下,开始对C13反向充电。如忽略负载中电阻的压降,则在uC13=0时刻后,二极管VD3受到正向偏臵而导通,开始流过电流,两个二极管同时导通,进入二极管换流阶段,如图5-16c所示。随着C13充电电压不断增高,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到某一时刻充电电流减到零,VD1承受反压而关断,二极管换流阶段结束。

之后,进入VT2、VT3稳定导通阶段,电流路径如图5-16d所示。

8.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逆变电路各用于什么场合?

答: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之一是使总体上装臵的功率等级提高,二是可以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因为无论是电压型逆变电路输出的矩形电压波,还是电流型逆变电路输出的矩形电流波,都含有较多谐波,对负载有不利影响,采用多重逆变电路,可以把几个矩形波组合起来获得接近正弦波的波形。

逆变电路多重化就是把若干个逆变电路的输出按一定的相位差组合起来,使它们所含的某些主要谐波分量相互抵消,就可以得到较为接近正弦波的波形。组合方式有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两种方式。串联多重是把几个逆变电路的输出串联起来,并联多重是把几个逆变电路的输出并联起来。 串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压型逆变电路的多重化。 并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流型逆变电路得多重化。

17

第5章 直流-直流变流电路

1.简述图5-1a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

答:降压斩波器的原理是:在一个控制周期中,让V导通一段时间ton,由电源E向L、R、M供电,在此期间,uo=E。然后使V关断一段时间toff,此时电感L通过二极管VD向R和M供电,uo=0。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压Uo=

ton?E。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起到降压的作用。

ton?toff

2.在图5-1a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已知E=200V,R=10Ω,L值极大,EM=30V,T=50μs,ton=20μs,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o,输出电流平均值Io。

解:由于L值极大,故负载电流连续,于是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Uo=

输出电流平均值为

Io =

ton20?200E=T50=80(V)

Uo-EM80?30==5(A) R10

3.在图5-1a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E=100V, L=1mH,R=0.5Ω,EM=10V,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T=20μs,当ton=5μs时,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o,输出电流平均值Io,计算输出电流的最大和最小值瞬时值并判断负载电流是否连续。当ton=3μs时,重新进行上述计算。 解:由题目已知条件可得:

EM10==0.1 E100L0.001τ===0.002

R0.5m=

当ton=5μs时,有

ρ=??=

由于

T?=0.01 =0.0025

ton?e???1e0.0025?1=0.01=0.249>m ?e?1e?1所以输出电流连续。

此时输出平均电压为

Uo =

输出平均电流为

Io =

ton100?5=25(V) E=

T20Uo-EM25?10==30(A) R0.518

输出电流的最大和最小值瞬时值分别为

?1?e????E?1?e?0.0025?100????m?0.1Imax=?=?1?e???R?1?e?0.01?0.5=30.19(A)

?????e???1?E?e0.0025?1?100????m?0.1Imin=?=?0.5?e??1?R?e0.01?1????当ton=3μs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

αρ=0.0015

由于

=29.81(A)

e???1e0.015?1=0.01=0.149>m ?e?1e?1所以输出电流仍然连续。

此时输出电压、电流的平均值以及输出电流最大、最小瞬时值分别为:

ton100?3=15(V) E=

20TUo-EM15?10Io ===10(A)

0.5R?1?e?0.0015?100??0.1Imax=??1?e?0.01?0.5=10.13(A)

??Uo =

?e0.0015?1?100??0.1Imin=??e0.01?1?0.5=9.873(A)

??

4.简述图5-2a所示升压斩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假设电路中电感L值很大,电容C值也很大。当V处于通态时,电源E向电感L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I1,同时电容C上的电压向负载R供电,因C值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为恒值Uo。设V处于通态的时间为ton,此阶段电感L上积蓄的能量为EI1ton。当V处于断态时E和L共同向电容C充电并向负载R提供能量。设V处于断态的时间为toff,则在此期间电感L释放的能量为当电路工作于稳态时,一个周期T中电感L积蓄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相等,即:

?Uo?E?I1toff。

EI1ton??Uo?E?I1toff

化简得:

Uo?式中的Tton?toffTE?E

tofftoff/toff?1,输出电压高于电源电压,故称该电路为升压斩波电路。

5.在图5-2a所示的升压斩波电路中,已知E=50V,L值和C值极大,R=20Ω,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当T=40μs,ton=25μs时,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o,输出电流平均值Io。 解: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Uo =

输出电流平均值为:

Io =

19

T40E=?50=133.3(V) toff40?25Uo133.3==6.667(A) R20

6.试分别简述升降压斩波电路和Cuk斩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并比较其异同点。

答:升降压斩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当可控开关V处于通态时,电源E经V向电感L供电使其贮存能量,此时电流为i1,方向如图3-4中所示。同时,电容C维持输出电压基本恒定并向负载R供电。此后,使V关断,电感L中贮存的能量向负载释放,电流为i2,方向如图3-4所示。可见,负载电压极性为上负下正,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反。

稳态时,一个周期T内电感L两端电压uL对时间的积分为零,即

?u0TLdt?0

当V处于通态期间,uL = E;而当V处于断态期间,uL = - uo。于是:

E?ton?Uo?toff

所以输出电压为:

Uo?tont?E?onE?E toffT?ton1??改变导通比?,输出电压既可以比电源电压高,也可以比电源电压低。当0

时为升压,因此将该电路称作升降压斩波电路。

Cuk斩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当V处于通态时,E—L1—V回路和R—L2—C—V回路分别流过电流。当V处于断态时,E—L1—C—VD回路和R—L2—VD回路分别流过电流。输出电压的极性与电源电压极性相反。该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5-5b所示,相当于开关S在A、B两点之间交替切换。

假设电容C很大使电容电压uC的脉动足够小时。当开关S合到B点时,B点电压uB=0,A点电压uA= - uC;相反,当S合到A点时,uB= uC,uA=0。因此,B点电压uB的平均值为UB为电容电压uC的平均值),又因电感L1的电压平均值为零,所以E的电压平均值为UA?toffUC(UCT?UB?toffUC。另一方面,A点T??tonUC,且TL2的电压平均值为零,按图5-5b中输出电压Uo的极性,有

Uo?tonUC。于是可得出输出电压Uo与电源电压E的关系: Ttt?Uo?onE?onE?E

toffT?ton1?? 两个电路实现的功能是一致的,均可方便的实现升降压斩波。与升降压斩波电路相比,Cuk斩波电

路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其输入电源电流和输出负载电流都是连续的,且脉动很小,有利于对输入、输出进行滤波。

7.试绘制Speic斩波电路和Zeta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并推导其输入输出关系。 解:Sepic电路的原理图如下:

i1EL1uL1VC1uC1uL2i2L2C2uoRVDSepic斩波电路 a) 在V导通ton期间,

uL1=E

uL2= uC1

在V关断toff期间

uL1=E?uo?uC1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