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当代文学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北华大学当代文学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562c62914791711cc7917aa

①散文观念的突破。在改革潮流的冲击下,有的认为,散文是心态的流露,不应有任何框框和规范,有一篇散文就应有一种新的写法,散文是任人驰骋的广阔天地。

②审美内涵的丰富。这一时期的散文题材有了新的拓展,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和多样。在此以后,散文摆脱了传统散文的构思模式与审美格局,向本体与多元发展。 ③在散文作者的结构上,呈现出多元的态势。

⒉(名词解释)大散文:1992年,作家贾平凹在创办散文刊物《美文》时,明确提出了“大散文”的主张。在此以后,散文摆脱了传统散文的构思模式与审美格局,向本体与多元发展。

⒊(名词解释或简答)巴金的《随想录》

《随想录》是巴金新时期散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长期探索、深刻反思的真实记录。从1978年秋开始写《随想录》,并陆续在香港的《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到1986年9月,巴金终于完成了共150篇的《随想录》的写作,按时间顺序,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种。它不仅是巴金晚年呕心沥血建成的一个丰碑,而且是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一块丰碑。(《随想录》的最大成就,就是敢讲真话、讲真话、抒真情、求真理是《随想录》的总主题) ⒋孙犁散文的特点:

41

①短小精悍、晶莹剔透是孙犁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他有意将人物、事物、场面浓缩在一个极短暂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之中。

②孙犁的散文以小喻大,以情感人。他惜笔如金,努力在每篇作品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孙犁擅长勾勒,精于素描。他勾勒人物,线条简约、准确、流畅。他用字极为俭省,他将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镶嵌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⒋张中行散文的特点

①能抓住最足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例进行叙事言情、生发议论。

②善于熔裁、善于将不同属性的事物穿缀在一起,进行考证评说、过滤筛选。

③张中行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他习于短句型写作,或三字或四字成句,又不时运用叠词、顶针、排比、比拟等修辞手法,将古汉语中有生命力的成分与现代生动口语掺糅在一起,且有行云流水之感。 ⒌作家作品

①杨绛《洗澡》(散文) ②唐敏《新潮散文选》(散文) ③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

④刘亚洲《阴阳大裂变》、《恶魔导演的战争》(报告文学)

42

第五节 话剧的振兴 ⒈填空

①《枫叶红了的时候》(王景愚、金振家) ②《丹心谱》(苏叔阳) ③《曙光》(白桦编剧)

④《陈毅市长》、《马克思秘史》、《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幽默喜剧)、《寻找男子汉》(沙叶新) ⑤《田野又是青纱帐》(李杰) ⑥《榆树屯风情》(郝国忧) ⑦《狗儿爷涅槃》(刘锦云) ⑧《桑树坪纪事》(朱晓平) ⒉80年代探索戏剧的特点

①剧作家不再是单纯地从写实与非写实的角度去衡量作品的审美价值,而是在追求形式的同时融入戏剧家对民族文化、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从而挖掘出生活的丰富内涵。

②本时期剧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剧作家不在满足于表层地、肤浅地再现社会现实,复制生活,而是将艺术触角伸向深层结构的社会人生,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表现自己对现实人生与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与阐释。

③本时期剧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一些剧作家在思考社会、人生的同时,力求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挖掘、剖析中华民族在漫

43

长的历史流变中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探求这种文化心理的历史变异,以及人们为摆脱古老传统的惰性和历史羁绊所经历的痛苦的心灵历程。 ⒊探索戏剧的成就

①首先,剧作家主体意识得到深化,戏剧结构日益多样。其中,采用最多的是非情节式的散文式结构。与散文化戏剧结构相关的,是以人物心理、感情、情绪为剧情发展轴心的“心理结构”或“情感、情绪结构”。

②其次,本时期的剧作家立足于创新,广泛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荒诞主义等戏剧的方法,使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进一步扩展了话剧的表现力。 ⒋(名词解释)“冰糖葫芦”式结构:将彼此并不连贯的16个片断、10件事集中在陈毅身上,且前后关联、照应,浑然一体。10场戏虽没有统一的矛盾冲突,但大部分场次都在各自集中的场景中展开了围绕人物性格的冲突。它既保证了突出陈毅这个主人公的创作意图的实现,也没有远离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⒌高行健《野人》、《绝对信号》、《车站》(《灵山》、《一个人的圣经》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