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56e5833f111f18583d05ade

市域公路网。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辐射效应,建设新城、重要乡镇和重点功能区与高速公路联络线24条740公里,构建城乡一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城乡共享快速路资源。

图3 高速公路联络线规划示意图

建成浅山区道路360公里,逐步构建“一环、十一放射、多联络”的山区路网体系,解放浅山区休闲旅游及农林资源,促进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引导山区旅游的均衡分布,缓解节假日交通压力。到2015年,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21500公里,进一步完善以国道、市道为骨干,县乡路为支脉的公路网体系,国道、市道等级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同步建设公路综合检查站。

图4 浅山区路网规划示意图

(三)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提供立体公交服务。

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十二五”时期,加大力度建设轨道交通,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适时启动市郊铁路建设,围绕轨道交通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高换乘效率。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降低到25%以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线网建设,建成地铁6号线、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S1线、昌平线二期、西郊线等,基本形成“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加密工程,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8号线三期、16号线、海淀山后线、燕房线等线路,结合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区优化地铁站布局设置,便利市民出行。

通过车辆增购、技术升级和加装安全措施,对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八通线、13号线等既有线路及车辆进行改造,改善乘车条件,缩短发车时间间隔,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输能力,提高安全服务水平。

到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累计达到660公里,四环路内线网密度达到0.94公里/平方公里,四环以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点。全市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承担公交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

图5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示意图

市郊铁路。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线和新建城际铁路资源,开行市郊铁路列车,建立怀柔、密云、延庆、平谷等远郊新城到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现“区区通轨道”。

公共交通。以轨道交通线网为主骨架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全面实施公交能力提升工程。改善换乘条件,建设四惠、宋家庄、苹果园等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实现便捷换乘。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建成后沙峪、温泉、北七家等5座中心站和25座首末站。 打造快速公交通勤网络,建成阜石路、广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总里程达到450公里以上,实现四环路以内公交专用道成网运行,整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图6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示意图

绿色出行。改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条件,在中心城区地铁站点周边试点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自行车服务网络,在西直门、天通苑等重点区域、大型社区试点社区摆渡车,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本建成中心城区无障碍交通设施网络,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更加安全、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