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5831e361711cc7931b716e1

试析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经济领域所取得的积极性成就

摘 要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政府,由此德国进入了持续12年的希特勒时代。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的经济一直朝着国家控制下的战争经济体制发展,以1939年二战爆发为界,之前为战前准备阶段经济,之后为战时经济。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在战前劳动力、工商业、农业都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就,但不可否认,这种靠恐怖手段维持的战争经济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关键词 德国 希特勒 经济

1929年9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沉重的打击了处于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许多国家,但由于一战后美国对德国的经济援助使得德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然而这时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却对这样的危机束手无策,危机一直持续到1933年,在这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28.8%,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随着德国经济的下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1929年的失业人口为200万,到1933年时已经达到了600万,最多时可以达到800万。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了社会的不稳定,魏玛共和国陷入了危机当中,此时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横行。希特勒利用这一时期展开了大规模的竞选活动,他承诺如果他上台就要废除《凡尔赛和约》,重建德国军事机构,允许私人企业自由发展,消灭失业,使人人都有工作和面包。这样的政策正好迎合了当时国民的深切希望,与此同时纳粹党又与国内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勾结,为赢得竞选做好充分的准备。1932年11月沙赫特、梯森、西门子等垄断资本家联名上书要求兴登堡总统委任希特勒组阁,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并组织内阁。

希特勒热衷于他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在经济方面,他的每一项政策几乎都服务于他为战争而服务的目标。不可否认,希特勒是一个有经济谋略的领导者,经济用人的决策以经济目标为转移,从沙赫特到戈林再到施佩尔,希特勒每一位经济领导者的选择都深刻的反应了他的追求。

1933年上台的希特勒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国内众多的失业人口。面对这一问题,希特勒选择了沙赫特为他的经济助理。沙赫特并不是纳粹党人,

他是一个精通金融业务的资产阶级银行专家,政治上信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沙赫特以拒绝接受杨格计划为导火线,同魏玛政府分道扬镳,积极支持希特勒上台。希特勒掌权后,他于1933年3月重新出任国家银行总裁,第二年7月,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兼任政府经济部长,1935年5月,希特勒又命他兼任“军事经济全权总代表”,一时成为直接对希特勒负责的纳粹德国“经济独裁者”。沙赫特执掌经济大权后,总结布歇宁、巴本、施莱歇尔3届政府的经验教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33年6月1日政府的第一号减少失业文告宣布拨款10亿马克,“对失业发动强大和广泛的攻势”1。政策的具体做法是,新建大量使用人力的公共劳动项目,如修筑道路和高速公路,兴建机场,建造住宅,整治水道,改良农田土壤等;规定国家投资的劳动项目中,除了绝对必要,不得使用机器,这时的德国政府“宁愿让50人用铲子挖掘,也不愿使用一部挖土机。”2其次,政府规定向年轻夫妇提供婚姻贷款,只要妇方保证婚后不就业,生满4个孩子后,贷款毋须归还,这样,大量的女性退出劳动岗位。1933年与前一年相比,结婚的夫妻多出了20万对,这导致了冬夜岗位的大量空出和结婚率的上升,同时人们为了不还贷款,人口的出生率也大大提高。然而,希特勒是何等的聪明,他同时也利用了这场与失业的斗争来增加了他的军队数量。1935年成立了帝国义务劳动军,它规定18岁以上的所有年轻人要以6个月的劳动投入承担义务,这样一来,一方面他吸纳了大街上的年青失业男子,另一方面他又增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德国的失业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以及国内急速的“反失业”措施的实行的到了很大的改善,失业人口由希特勒上台时的600万降至1934年的253万,1936年的160万,到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的失业问题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解决,甚至在某些领域德国已经开始雇佣外来劳动力,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由上述的措施可以看出这些政策其实是建立在国家调控的强制性基础之上的,最终实现的是对工人的控制和向军事经济方向的过度。

在此我们不得不思考,政府建设的资金来自于何方,通常国家筹措资金的渠道是增税、增发新货币和借债。对于当时的德国社会而言,人民贫困至极,增加税收几乎是无稽之谈,增发新货币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这对于德国

12

丁建宏:《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44页。 【德】托尔斯腾﹒克尔讷:《纳粹德国的兴亡》,李工真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56页。

的社会也是很忌讳的。所以当时的沙赫特就采取了以借债为主的筹资方式。在具体措施上,沙赫特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举借内债之外,他还建立了一套依靠发放短期商业伎券的所谓“兴工券”机制。这种短期商业债券,一般期限3个月,但可以自己交易,实际上成了马克之外的一种“辅助货币系统”。这种变相的货币,避免了公开的财政赤字和公开增发货币,不会直接引发通货膨胀。在这种“兴工券”中最为著名的是一种被成为“MEFO”的期票(“金属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期票),这是由国家军备康采恩建立的家公司发行的,国家申明予以承兑,国家银行承担贴现,五年后归还。这样的期票一发行便是五年,1938年这类期票达到最高额,为120亿马克。随着这类政策的实施,国家的全部负债由1933年的129亿提高到了1938年的315亿马克。随着经济的回暖,国家的税收不断地增加,但是德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却从1933年的24亿马克增加到了1938年的105亿马克。如此庞大的国家收入如果都用来政府的公共设施建设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这些钱都被用在了哪里?可想而知希特勒早已将这些钱投入了他的军备扩充当中了。仅“MEFO”期票一项大概就支付了1/5的军费支出,此时的政府已经处于一种超强度扩军备战的状态。这样大的财政赤字远远的超过了沙赫特的预想,他希望“一面是创造高额的国家集资,另一方面把价格和工资冻结在1932年大致的水平,以保证经济的某种倾斜的‘平衡’。”1此时这样的主张已经满足不了希特勒的要求了,1936年和1938年,沙赫特被相继解除了经济部长和国家银行总裁的职务。

1936年9月,戈林代替了沙赫特的职务,成为了纳粹德国经济的领导人。戈林是纳粹的领袖之一,后来也成为国家垄断巨头,同样是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思想,戈林的政策更合乎希特勒的要求。早在戈林上任之前德国就有制定“四年计划”的设想,但一直到戈林上任后,这一政策才得以实现。其实之前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希特勒并不是没有看到,德国拥有的是许多武器和许多债务,但却只有少量的消费品和原料。希特勒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一个饥饿的民族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也是不能取胜的。”2但对于希特勒而言,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用正常的经济手段来解决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从来没有一个国家

12

丁建宏:《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46页。 【德】托尔斯腾﹒克尔讷:《纳粹德国的兴亡》,李工真译,人民出版社,2010年,58页。

是靠和平的经济手段建立的。”1所以从一开始他走的便是一条战争的道路,一条只有用掠夺的手段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道路。为了战争做准备,德国必须在四年后达到自给自足的水平,这样就不会害怕战争发生时的封锁。“四年计划”的出台就是为这一目标所服务的,戈林应在四年之内使德国经济和国防军具备“战争能力”。

1936年“四年计划”正式出台。在希特勒为“四年计划”所制定的秘密备忘录中他强调“牺牲食品工业”的必要性,并提出如下任务作为结语:“(1)德

2国军队在四年中必须能投入作战;(2)德国经济在四年中必须能承担战争。”“四

年计划”中德国将进口减到最低限额,对物价和工资实行严格管制,红利不得超过6%,这样很明显就压制了“中等阶级”的利益。但对于当时德国的“工业界和经济界的领导人”而言这种扩充军备,拓展“生存空间”的政策却是他们迫切需要的。财政赤字和负债经济对这些工商业的巨头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于是在这一时期德国的重工业和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纳粹提出在国内解决煤和钢铁原料自给的方针以及国家对军备所需的新的、代用的原料等的生产给予巨大的补贴和特权,都是重工业界的巨头大获其利。纳粹统治下的生产脱离了世界市场,所以很少考虑经济核算和成本,只考虑“战备”的需要。以往很少被国内私人资本经营的贫铁矿的提炼,现在作为国家的特殊需要而列为国家特殊经营项目。1937年成立的国营“赫尔曼﹒戈林采矿和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即赫尔曼﹒戈林工厂)就是为此目标成立的。该公司的股票,70%由政府收买,其余由资本家认购,但是,德国实施对外扩张后,它大肆攫取占领区的工矿企业,实力急剧膨胀,成为纳粹党党棍新财阀拥有的典型代表企业。

其实纳粹党与德国垄断组织的勾结还远远不止这些,1933年7月15日,希特勒政府建立“德国经济总委员会”,成为国家控制干预经济的最高机关。参加这个总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系由12个大工业、大银行和大商业的代表及5名纳粹党代表组成。在垄断资本家的代表中,参加这个总会的有蒂森、联合钢铁工业的伏格勒、法本托拉斯的博施、钾辛迪加的狄恩、银行家施力德尔男爵、私营商业银行老板莱恩哈德和卡尔一弗里德里希﹒冯,西门等人。早在1927年大垄断资本家蒂森就己经是纳粹党成员,在担任纳粹德国最高经济领导机构的成员后,他

12

陆世澄:《德国文化与现代化》,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159页。 丁建宏:《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12月版,3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