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试题库1(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植物细胞工程试题库1(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58f85de50e2524de5187e90

外源激素: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有机附加物:活性炭,椰子汁等 渗透压:提高渗透压,防止早熟萌发

培养基的酸碱度:大麦4.9;水稻5.0 番茄6.5 桃5.8 4、培养条件

光照:培养早期采用暗培养;培养后期给予光照

温度:有些幼胚早期培养需要一定的低温处理,然后转入适宜温度下培养 胚培养中用“小液流法”测定幼胚渗透压的目的是什么?有何意义? 简述胚乳培养的意义。

1)胚乳细胞的全能性。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胚乳细胞是否与其它体细胞和花粉一样,具有全能性而再生植株。

2)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胚乳是三倍体,能否通过胚乳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而得到无籽结实;通过胚乳培养技术,探索改良农、林及园艺植物三倍体育种技术的可能性。 3)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胚和胚乳的关系。

6.简述被子植物的胚乳发育类型与胚乳愈伤组织器官发生的关系。 第八章 胚珠和子房培养 一、名词解释 胚珠和胚珠培养 子房和子房培养

离体授粉:在离体培养的胚珠、胎座或柱头上授粉,然后通过胚珠或子房培养形成有萌发能力的种子的过程,称为离体受精

离体受精:应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分离精卵细胞,并使其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合子培养 6、雌核发育 二.判断题

1、采用授粉后的子房培养不可能得到单倍体。(√ ) 2、处于四核胚囊期的子房离体培养成功率高。( X ) 3、离体授粉可以克服自交不亲和性。(√ )

4、离体受精合子培养与精卵细胞亲缘关系远近有关,亲缘关系越近,越难培养。( X ) 5、子房的离体培养效果与接种方式无关。( X )

三、问答题

1、简述胚珠培养的方法

2、影响胚珠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3、怎样进行子房培养

选取适宜大小的花蕾 无菌的花蕾 分离子房 接种培养 试管苗移栽 单倍体植株 4、为什么要进行离体子房培养?

可以获得单倍体 获得种子 建立离体受精系统 影响子房培养的因素有哪些?

1.基因型 2. 胚囊发育时期,培养时选接近成熟的子房 3.培养基1)基本培养基的影响

2)植物激素的影响 3)蔗糖浓度 蔗糖浓度多在3~10%之间,因不同植物材料而异,一般是诱导培养阶段蔗糖浓度要高一些,分化培养时蔗糖浓度要低一些。 4.接种方式 极性; 营养吸收:花柄直接插入诱导频率高 5.单倍体的来源和发育途径

简述离体受精的一般程序。 精卵细胞的分离

精卵细胞的融合1、电融合2、高Ca,高pH 3、一般钙条件下的融合4、PEG诱导融合 合子的培养 微室培养 饲喂层培养 第九章 植物快繁技术 一、名词解释

1、快速繁殖:利用细胞的再生特性,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加速繁殖材料的个体生产,提高繁殖系数的方法。

2、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应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植物新品种或新品系,使其在一定时间内繁衍出一定数量与母本相同的植株。 3、芽分化 4、根分化

5、污染: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微生物进入培养体系,在培养的材料上或培养容器内的其他部位繁殖和生长的现象。

6、玻璃化:植物组织培养中分化出半透明的畸形试管植株(玻璃化苗)的现象,称为玻璃化现象。 7、褐变:外植体在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分泌褐色物质使培养基和外植体本身变褐的现象。 8、变异:在试管苗中出现和供体材料不一样植株的现象

9、繁殖系数:指在一次继代培养中由一个苗(芽或芽丛)得到新苗的个数。 二、判断题

1、以10个芽为材料,如果增殖倍率为3、继代周期为1个月,则6个月内最多可生产7290个芽。( √ )

2、植物离体微繁属无性繁殖范畴。(√ ) 3、植物快速繁殖中,繁殖系数越高越好。( × )

4、褐变是植物离体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造成的。(√ ) 5、继代培养次数越多,变异率越高。(√ )

6、提高培养中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能有效降低玻璃化苗的形成。( × )-------与细胞分裂素呈正相关

三、问答题

什么叫植物快速繁殖

植物的快速繁殖有什么优点

●快速 ●周年生产 ●省地、省劳力 ●提高种苗质量 ●固定杂种优势 ●适合于各种类型的作物 采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种苗的条件

(1)快繁植物有较高的科学、经济或生产利用价值;(2)增殖效率高,能产生经济效益;(3)用其他方法繁殖速度慢

植物快速繁殖种苗的程序是什么

培养材料的选择1)母株的选择:健壮无病虫害;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状;生命力旺盛 中间繁殖体诱导 1)外植体消毒(2)接种培养3)观察记录和污染材料的处理

特点:一般用固体培养基;每瓶接种的外植体数少;及时抢救污染材料;对培养条件要求高 中间繁殖体的繁殖 1)选择无污染的材料2)确定繁殖培养方法、配制培养基 (3)切割接种4)培养和继代 直接关系到植物快繁的效益 中间繁殖体再生1)芽分化(2)根分化3)壮苗 试管苗移栽:(1)移栽基质的选择、消毒(2)试管苗出瓶(3)试管苗移栽(4)移栽后的管理 植物快速繁殖种苗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什么叫外植体?怎样选取外植体?

外植体: 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材料。 确定外植体的原则:●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繁殖特点●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大小和生理状态●易培养●易消毒 怎样获得无菌的外植体?P109

什么叫中间繁殖体?中间繁殖体包括那些类别?

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中间繁殖材料。包括:原球茎、根状茎、丛芽、胚状体、愈伤组织等。

影响中间繁殖体诱导的因素有那些? 10、怎样进行中间繁殖的繁殖?

(1)选择无污染的材料(2)确定繁殖培养方法、配制培养基(3)切割接种(4)培养和继代直接关系到植物快繁的效益

11、影响中间繁殖体繁殖的因素有那些?

12、什么叫芽分化?影响芽分化的因素有那些? 13、什么叫根分化?影响根分化的因素有那些? 14、怎样进行试管苗移栽?

(1)移栽基质的选择、消毒(2)试管苗出瓶(3)试管苗移栽(4)移栽后的管理 15、影响试管苗苗移栽成活率的因素有那些?

1.试管苗出瓶后的水分平衡;2.栽培介质的疏松通气;3.周边环境中的细菌滋生;4.光照与温度 16、什么叫褐变?影响褐变的因素有那些?

褐变:外植体在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分泌褐色物质使培养基和外植体本身变褐的现象。影响褐变的因素:●基因型;●外植体:取材部位、时间和大小等;●光照;●温度;●培养基:培养基状态、无机盐、植物生长调节剂、抗氧化剂、吸附剂;●抗氧化剂;●吸附剂;●鳌合剂;●pH值;●培养方式:外植体在培养基中的放置方式,培养方法,转瓶时间、原生质体密度。

在导致褐变的诸多因素中,膜结构的破坏或细胞中物质区域化分布的破坏是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和组织发生褐变的关键。 17、怎样减轻褐变?

1.选择适当的外植体;2.加入抗氧化剂和抑制剂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3.控制培养基的成分、硬度、pH值等;4.培养条件:适宜的温度,光照强度等 18、什么叫玻璃化,为什么会出现玻璃化?

植物组织培养中分化出半透明的畸形试管植株(玻璃化苗)的现象,称为玻璃化现象。 1.外植体类型及大小显著影响玻璃化的发生;2. 试管苗在培养过程中的光照,温度,温度,PH;3.培养基的成分;4.固化剂的种类和数量;5.激素和糖浓度等 19、怎样克服玻璃化?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2.改善培养基组成;3.改善培养条件:加强气体交换,提高光强,降低相对湿度等;4.采用适宜的激素、糖和固化剂;5.采用其他化学物质如青霉素、氯化胆碱,激素合成前体等。

20、植物快繁过程中污染的类型和原因是什么?

(1)材料带菌(各种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2)接种污染;(3)环境污染 21、怎样控制污染,提高快繁效率?

(1)材料带菌:①选择带菌少或不带菌材料;②材料的预处理;③建立可靠高效消毒技术体系;④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

(2)接种污染:①防止呼吸污染;②维护超净工作台的功能;③防止交叉污染;④减少接种室的菌源; (3)控制环境污染: ①及时清理污染物;②经常对环境进行灭菌处理;③环境温湿度控制;④用塑料袋代替培养瓶

22、什么叫变异?植物快繁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变异?

变异:在试管苗中出现和供体材料不一样植株的现象。

影响组培苗变异频率的因素:●基因型;●外植体;●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继代次数 23、怎样检验变异?怎样减少变异?

检验:1.遗传分析;2.与基因产物改变相关的生化机制分析;3.变异频率;4.变异细胞离开选择剂后的稳定性;5.分子差异分析。 减少试管苗变异的措施:●选择合适的基因型;●选择合适的外植体;●采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适宜的培养条件;●控制继代次数 24、简述植物快速繁殖现状和展望?

1快繁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加;2快速繁殖的方法不断改进;3快速繁殖的规模不断扩大;4快速繁殖技术向自动化、标准化发展;5种苗质量不断提高 第十章 植物脱毒苗生产 一、名词解释

1、植物脱毒培养 2、脱毒苗

3、指示植物:具有能够辨别某种病毒专化性状的寄生植物 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二、判断题

1、植物茎尖中病毒少,而根尖中病毒较多,因此脱毒苗生产常以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 X ) 2、孔雀绿能够抑制病毒的合成,但不能使病毒失活。(X )

3、植物脱毒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因植物的种类而异,和处理器官的生理状况无关。(X ) 4、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 )

5、指示植物法是病毒检测中最古老最准确的方法。(X ) 三、问答题

1.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脱毒苗木上有何意义?

2.植物脱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应如何选择应用?

3.热处理为什么可以去除部分植物病毒?热处理方法分为几种,常用的是哪一种? 4.论述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方法及影响其脱毒效果的因素。

脱毒的原理: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一的,越靠近生长点,病毒浓度越稀,因此,采用小的茎尖进行离体培养有可能消除植物病毒。

方法:1、被脱毒植物携带病毒的诊断:根据病毒病的症状特征;借助指示植物;血清学(; 2、母体材料的选择●母体植株性状的典型性●外植体的健康程度

3、茎尖分生组织的分离和培养(1)外植体消毒(2)茎尖剥离 解剖镜,解剖针,镊子和手术刀 (3)茎尖培养

1)病毒种类(2)茎尖大小(3)快繁途径(4)脱毒方法(5)其他病毒干扰 5.什么叫脱毒苗?

6.如何鉴定茎尖培养而成的苗确实是无毒的?

1)指示植物鉴定:将待测植物的汁液接种到指示植物上,如果被测植物带有病毒,指示植物就会出现特定症状 ( 2)血清鉴定

试管沉淀反应:在抗原和抗体最适比例的条件下观察有无沉淀来确定被测植物是否带有病毒的方法 免疫双扩散 :是在半固体的凝胶中测定在其中扩散的抗原和抗体间沉淀反映的一种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分子检测 RT-PCR法 7.怎样保存和利用无毒苗?

脱毒苗的保存与繁殖;脱毒苗的离体保存与繁殖;建立脱毒种苗生产繁殖网络体系;木本植物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