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转述句关联词修辞手法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六年级语文上册转述句关联词修辞手法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5a3759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7

六年级语文上册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转述句)复习 一、例如:

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改 为: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二、例如:

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

改为: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

【这种类型的句子中出现了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等人称代词,分析句子,句中的“你”就是提示语(冒号前面的语句)的第二个人,即王芳,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三、例如:

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你告诉张春,叫他不要等我了。”

改为:张老师对小明说,他今天中午有事情,不能到公园去了,请告诉张春,叫张春不要等他了。

【这样的句式中出现了“我”“你”“他”等人称代词,在转述中,如还是把“我”改成“他”,就和原句中的“他”混淆,产生误会,因而,原句中的“他”要改成张春(引号中的那个人名)。注意:句中的“他”一定是指说话的那个人。】 四、练一练

1、小姑娘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2、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看见。” 3、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

4、小张对小红说:“我还要等小王呢,你告诉李老师,叫他不用等了。” 5、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 6、妈妈对我说:“你今天晚上不能看电视。”

7、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8、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关联词复习 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 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 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 、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修辞手法简介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帮助人深入理解。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 臧克家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