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技术标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道路技术标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5b88f7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7

塑料管时其顶面回填土厚度必须大于或等于50cm方能上压路机。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口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回填压实。

5.5 为确保沟槽回填质量,管涵顶30cm以下及雨水口、检查井肥槽均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并夯实。

6路堤施工

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分别采用水平填筑法或纵向分层填筑法两种形式。水平分层填筑法:按设计断面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每填一层,需经压实符合规定后,再填筑上一层;纵向分层填筑法:当原地纵坡大于12%的路段,应沿纵坡分层,逐层填压密实,采用机械碾压,分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25cm。

现状路面标高抬高时,需拆除现状水泥砼路面,在按各层压实度和强度要求进行填筑。

7挖方路堑

当挖方路基开挖到设计标高时,对路基顶部表层的土,应做土工试验。当路堑路床的表层下30~80cm内为有机土、难以翻拌晾干的过湿土、暴露后易风化的软岩,其CBR值应大于《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一级公路的要求,如不符合规定,应清除进行换填。当路堑路基顶部以下位于含水量较多的土层时,应换填透水性良好的材料,换填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8填挖结合段

在路线纵向和横向填挖交界段,地面自然横坡度陡于1:5的斜坡土(包括纵断面方向),路基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底应有2%~4%向内倾斜的坡度,挖台阶前应清除草皮及树根。

对土质路基填挖衔接处应采取超挖回填措施并进行压实。 9挡墙、管道等结构物处的填筑

1填料:按设计要求选用符合规范的材料。

2填筑:应适时分层回填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宜小于20cm。当采用小型夯具时,松铺厚度不宜大于15cm,并应充分压(夯)实到路基规定要求。

结构物回填处顺路线方向长度应按设计规定,并挖成台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才能分层回填。回填处如有泄水孔或其它构筑物时,按设计或规范要求级配碎石、粗砂或砂砾层。

回填各种管道和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时,必须注意两边对称同时进行,直至管顶。回填时特别要注意管道两侧腋下的回填压实。

为确保沟槽回填质量,管、涵顶30厘米以下及雨水口、检查井沟槽均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并夯实。

挡墙顶部的填土压实度标准,从填方基底路床顶面均为96%。 10路基处理

现状路面结构层需拆除,应先拆除至设计路床顶标高,视具体情况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现状水泥砼板和三渣均可考虑回收利用。

1中等偏弱膨胀土路基处理

膨胀土路基采用级配碎石换填,或5%~8%石灰改良土,或其它符合要求的路基填料处理。同时采取绿化带隔水措施,防止绿化带水渗入路基。

若采用弱膨胀土作为路床填料,应经改性处理后方可填筑,可掺入6%的石灰进行改造处理,改性后的胀缩总率不得超过0.7%。

2软土路基、杂填土的处理

软土路基处理主要采用抛石挤淤、清淤换填、粉喷桩等几种方法。弱软土路基可利用挖除的现状路面结构层的三渣和现状水泥砼板破碎后的碎石作为路基填料,雨季工期受限时,可采用级配碎石、或石渣换填碾压。

当挖方路基或路床顶至地表(杂填土或种植土清除后)高度小于60cm,开挖至路床顶设计标高时,对路基顶部表层的土,应做土工试验。当路堑路床的表层下20~80内为有机土、难以翻拌晾干的过湿土,或其CBR值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求,应清除进行换填;原则上若土基含水量适宜,土质良好,其CBR值大于规范规定要求,可只对上路床20cm进行改良处理。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路床0~80cm范围内土层状态均较差,处理方案为:挖除路床0~80cm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处理。若含水量较大(约在25%~28%),再下挖20cm,铺设20cm碎石碾压,若碾压成形,采用级配碎石,按设计压实度及强度要求分层压实回填。若碾压不成形,再铺设10cm碎石碾压或继续下挖换填,直至碾压成形。若仍无法碾压成形,另行处理。

以上回填材料可利用现状路面结构层中的三渣和现状水泥砼板破碎后的碎石,有条件的优先选用透水性材料。

碎石最大粒径控制在80毫米以下,且有一定的级配,其技术要求可参照填隙碎石和级配碎石。原则上,用在路床0~60cm范围以内要求达到级配碎石标准;60cm以下按填隙碎石标准控制。

所有材料回填时,必须满足各层位设计的压实度及强度(CBR值)的要求。

第三节、路基施工注意事项

1路基填土应不含有任何不适宜工程使用的土,如淤泥、沼泽土、含有残树根等腐质的土及含水量较大的土。

2路基填土必须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5cm。 3路基范围内的淤泥、杂草、树根及表层耕植土必须全部清除。 4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压实度,一般路段路基两侧应各加宽50cm的碾压宽度。

5路槽的施工应与地下管线的施工密切配合,管线施工应按由深及浅的顺序施工,以避免管线敷设时的二次开挖。

6土基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水稳定不良现象,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加固处理。

7施工前对于现状构造物应复核其标高,如与设计不吻合应及时通知设计部门。

8路基渗水处理措施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北二环路地表水较底,路基较稳定,无渗水现象。新蚌埠路地下水较丰富,雨污水管道施工渗水现象严重,施工时在管道两端开挖集水孔,同时在沟槽开挖时放宽开挖宽度,在槽底予留排水沟,集中排水。明沟尺寸为400㎜*300㎜(深*宽),排水沟分段设置。

(2)土石方施工时应注意作好排水工作,严禁路面有积水,开挖路堑宜分层挖掘,每挖一层均应设置排水纵横坡,雨季开挖路堑不宜一次挖至路床标高。利用挖土填方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

(3)路基施工期间应做好防雨措施,开挖好临时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特别是对冲沟和季节性河流地段,应注意做好排水设施,以免冲跨路基。

(4)尽量使用自有机械,以便能快速调配,充分利用雨季中的晴天安排生

产。不宜在雨季施工的项目,应抢在雨季到来前施工,必须在冬季和雨季施工的项目,则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5) 雨季施工项目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重要和特殊的部位在雨季前施工完成。必须在雨季施工的项目编制好实施性施工方案,报请监理批准后进行。

第四节、石灰稳定土基层

1.路拌法施工

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工序流程如图所示

粉碎准施洒土或摆放备 和摊工水运送下铺石放预 预定时 摊铺灰承样湿选料层 补充洒水和拌和整 碾 形压接和头的理缝调处处养 生 间调料 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流程

(1)准备工作 1)准备下承层

当石灰稳定土用作基层时,要准备底基层;当石灰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要准备土基。无论土基还是底基层,都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能在上铺筑石灰稳定土层。

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如5~10m)应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2)测量

在底基层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的路肩外侧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石灰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

3)备料

①集料。采备集料前,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并在预定采料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