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07f4f2941ea76e59fa040d

练习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1-12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选择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方法,熟练计算。

教学资源: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今天,动物园里的小动物门在举行游艺会,小朋友,你们想去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二、过关游戏。

1、第一关:智力大考盘(练习三第1题) 生独立完成,比较每组题,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加法计算比较熟练的小朋友就可以直接想加法,就能算出减法来了,多好啊! 2、第二关:方法大比拼。(练习三第3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说说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第三关:大象采椰子(练习三第2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组织学生游戏。 4、第四关:数字密码,(练习三第4题。) 5、第五关:数学小迷宫,(练习三第7题。)

小猫准备了一些蜡笔,请你给得数大于8的涂上红色,得数小于8的涂上绿色。 6、第六关: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三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计算。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谁来说说已知哪些信息,要求什么? 四、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9

复习(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3-1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体会到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比较快,能够自觉地运用,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挑战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资源:

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位加、退位减计算方法

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二、整理减法表

1、整理减法表

(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

(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

(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

(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

(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6)找出差是5、8的算式。

(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 (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

(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 三、算一算、赛一赛(复习第6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

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复习

10

减法表 教学后记:

复习(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熟练正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

主题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

9+2 16-9 13-4 5+7 15-5 6+8 11-3 8+8 13-6 12-7 9+6 10+7 17-8 14-8 7+7 18-9 4+8 13-5 8+3 3+9

(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 (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 2、在○里填上“﹥”、“﹤”或“=” 7+4○12 15-9○5 5+7○11 11-6○6 13-4○8 9+4○13 (1)学生独立填○。

(2)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 二、解决问题 1、做复习题第7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 (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试试看。

11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复习题第8题

(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 (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6)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

(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3、做复习题第9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 4、做复习题第10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

(3)反馈。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 三、全课总结。

教学后记: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