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宗大华版)课后习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操作系统(宗大华版)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151815a300a6c30c229f83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述

二、选择?

1.操作系统是一种 B 。

A.通用软件 B.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是对 C 进行管理的软件。

C.应用软件

D.软件包

A系统软件 B.系统硬件 C.计算机资源 D.应用程序

3.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以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 A 。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性 D.兼容性

4.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机的 B 和方便用户使用。 A.速度 B.利用率 C.灵活性

5. C 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在其终端上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批处理 B.实时 C.分时

道批处理

6.如果分时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 D ,响应时间越长。

A.用户数越少 三、问答?

B.内存越少

C.内存越多

D.兼容性

D.多

D.用户数越多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它对操作系统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

答:所谓“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即是通过软件的手段,允许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作业程序,让它们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共享”和“竞争”,以使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尽可能地满负荷工作,从而提高整个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效率。基于这种考虑,计算机科学家开始把CPU、存储器、外部设备以及各种软件都视为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并逐步设计出一种软件来管理这些资源,不仅使它们能够得到合理地使用,而且还要高效地使用。具有这种功能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所以,“多道程序设计”的出现,加快了操作系统的诞生。 2.怎样理解“虚拟机”的概念?

答:拿操作系统来说,它是在裸机上加载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从用户的角度看,计算机配置了操作系统后,由于操作系统隐蔽了硬件的复杂细节,用户会感到机器使用起来更方便、容易了。这样,通过操作系统的作用使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一台功能经过扩展了的机器。这台“机器”不是硬件搭建成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具有这种功能的真实机器,它只是用户的一种感觉而已。所以,就把这样的机器称为“虚拟机”。

3.对于分时系统,怎样理解“从宏观上看,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的资源;从微观上看,各终端程序是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

1

答:在分时系统中,系统把CPU时间划分成许多时间片,每个终端用户可以使用由一个时间片规定的CPU时间,多个用户终端就轮流地使用CPU。这样的效果是每个终端都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及时的响应。也就是说,“从宏观上看,多个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的资源”。但实际上,CPU在每一时刻只为一个终端服务,即“从微观上看,各终端程序是轮流运行一个时间片”。

第2章习题解答

一、填空?

1.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有3种基本状态,它们是 运行 态、 就绪 态和 阻塞 态。 2.系统中一个进程由 程序 、 数据集合 和 进程控制块(PCB) 三部分组成。 3.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进程是一个 动 态概念,程序是一个 静 态概念。

4.在一个单CPU系统中,若有5个用户进程。假设当前系统为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 4 个,最少有 0 个。

注意,题目里给出的是假设当前系统为用户态,这表明现在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因此最多有4个进程处于就绪态。也可能除一个在运行外,其他4个都处于阻塞。这时,处于就绪的进程一个也没有。

5.总的来说,进程调度有两种方式,即 不可剥夺 方式和 剥夺 方式。 6.进程调度程序具体负责 中央处理机(CPU)的分配。

7.为了使系统的各种资源得到均衡使用,进行作业调度时,应该注意 CPU忙碌 作业和 I/O忙碌 作业的搭配。

8.所谓系统调用,就是用户程序要调用 操作系统 提供的一些子功能。

9.作业被系统接纳后到运行完毕,一般还需要经历 后备 、 运行 和 完成 三个阶段。

10.假定一个系统中的所有作业同时到达,那么使作业平均周转时间为最小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短作业优先 调度算法。

11.在引入线程的操作系统中,所谓“线程”,是指进程中实施 处理机调度和分配 的基本单位。 12.有了线程概念后,原来的进程就属于是 单线程 的进程情形。

二、选择?

1.在进程管理中,当 C 时,进程从阻塞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2

A.进程被调度程序选中 B.进程等待某一事件发生 C.等待的事件出现 D.时间片到

2.在分时系统中,一个进程用完给它的时间片后,其状态变为 A 。 A.就绪

D.由用户设定

3.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C.进程具有生命周期

4.操作系统通过 B 对进程进行管理。 A.JCB

D.FCB

5.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该进程 D 。 A.重新占有CPU C.移至等待队列之首

6.由各作业JCB形成的队列称为 C 。

B.等待

C.运行

B.进程的执行需要CPU D.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B.PCB C.DCT

B.优先级变为最大 D.变为就绪状态

A.就绪作业队列 B.阻塞作业队列 C.后备作业队列 D.运行作业队列

7.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作业调度算法是 A 。

A.响应比高者优先 B.短作业优先 C.优先级调度 D.先来先服务

8.作业调度程序从处于 D 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 A.就绪 B.提交

D.后备

9. A 是指从作业提交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周转时间 C.等待时间

10.计算机系统在执行 C 时,会自动从目态变换到管态。

A.P操作 B.V操作 11.进程状态由就绪变为运行,是由于 C 引起的。 A.中断事件 B.进程状态变迁

C.等待

B.响应时间 D.运行时间

C.系统调用 D.I/O指令

三、问答?

C.进程调度 D.为作业创建进程

1.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如何理解“内存中的多个程序的执行过程交织在一起,大家都在走走停停”这样一个现象?

3

答:在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内存中存放多个程序,它们以交替的方式使用CPU。因此,从宏观上看,这些程序都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但由于CPU只有一个,在任何时刻CPU只能执行一个进程程序。所以这些进程程序的执行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从微观上看,每一个进程一会儿在向前走,一会儿又停步不前,处于一种“走走停停”的状态之中。

2.什么是“原语”、“特权指令”、“系统调用命令”和“访管指令”?它们之间有无一定的联系?

答:特权指令和访管指令都是CPU指令系统中的指令,只是前者是一些只能在管态下执行的指令,后者是一条只能在目态下执行的指令。原语和系统调用命令都是操作系统中的功能程序,只是前者执行时不能被其他程序所打断,后者没有这个要求。操作系统中有些系统调用命令是以原语的形式出现的,例如创建进程就是一条原语式的系统调用命令。但并不是所有系统调用命令都是原语。因为如果那样的话,整个系统的并发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3.操作系统是如何处理源程序中出现的系统调用命令的?

答:编译程序总是把源程序中的系统调用命令改写成为一条访管指令和相应的参数。这样在程序实际被执行时,就通过访管指令进入操作系统,达到调用操作系统功能子程序的目的。 4.系统调用与一般的过程调用有什么区别?

答:系统调用是指在用户程序中调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子程序;一般的过程调用是指在一个程序中调用另一个程序。因此它们之间有如下三点区别。

(1)一般的过程调用,调用者与被调用者都运行在相同的CPU状态,即或都处于目态(用户程序调用用户程序),或都处于管态(系统程序调用系统程序);但发生系统调用时,发出调用命令的调用者运行在目态,而被调用的对象则运行在管态,即调用者与被调用者运行在不同的CPU状态。

(2)一般的过程调用,是直接通过转移指令转向被调用的程序;但发生系统调用时,只能通过访管指令提供的一个统一的入口,由目态进入管态,经分析后,才转向相应的操作系统命令处理程序。

(3)一般的过程调用,在被调用者执行完后,就径直返回断点继续执行;但系统调用可能会导致进程状态的变化,从而引起系统重新分配处理机。因此,系统调用处理结束后,不一定是返回调用者断点处继续执行。

5.试述创建进程原语的主要功能。 答:创建进程原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三项。 (1)为新建进程申请一个PCB。

(2)将创建者(即父进程)提供的新建进程的信息填入PCB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