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沈从文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有关沈从文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2cb7c708a1284ac85043fe

1997年第1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第18卷总第72期

浅谈沈从文的创作思想 李淑兰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在文坛上一出现,便以他独具一格的风格特色,以及对中国

(特别是湘西)风土人情的出色描写,引起了文坛的注意,“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气息,使那些浑浊、枯涩、毫无生

气的都市生活里挣扎的人们耳目一新。”①鲁迅先生在当时就把他列入了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列。在国外,沈从文也

是有着很大影响的,他的许多作品被译成了好几种外国文字。其代表作《边城》,更是被某些外国评论家视为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压卷之作”,这虽然不无偏颇之处,但足见其影响之大。 但是,长期以来,国内对沈从文的评价却是众说纷云,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建国以来,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有着很大影响的作家,不仅他自己在文坛上消失了,而且在许多文学史家的专著中,沈从文的名字几乎也消失

了,即使偶有提及,也多持否定态度。十年浩劫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重新分析和评价

沈从文,这种探讨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沈从文究竟是怎样一位作家呢?我认为,分析一下他的创作思想,对我们正

确认识和评价他,将大有帮助。 一、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年代。外国侵略者的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国内军阀蜂起,割据混战,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华民族都面临着一场深重的民族灾难,面临着一

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沈从文就降生在这样的年代里。他的家庭是湘西的一个行伍世家,他的幼年基本上是平安的。后来,由于家道

中落,他14岁便辍学从军,开始了他长达6年的兵匪式的流浪生活。20岁那年,他抱着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的目的,

从湖南来到北京求学。正规的学校未读成,却“进到了一个使我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②

坎坷曲折的经历,使他有了极为丰富的阅历。他和社会各色各样的人物都有过接触,下至农民、士兵、矿工、妓

女、船夫、流氓、土匪,上至地主、绅士、教授、官僚、政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在那急剧动荡的年代里,他看到上层

阶级为了争权夺利,频繁地发动战争,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却仍旧是“用血和泪在同样情形中打发日子。”他对下层人

民的痛苦生活,是具有深切同情的,并与他们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友情。他说:“对于农民、士兵与手工艺人,怀着不可

言谈的温爱,这点情感在我的作品中,随处都可以看出。”③

正是由于沈从文了解他们,也理解他们,懂得他们的喜怒哀乐,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也就着力表

现他们,以寄托

自己的深切同情。如《牛》,表现了繁重的苛捐杂税给农民所带来的痛苦;《丈夫》则通过农村贫困农民因生活所迫而

卖身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他的苦难,同时也揭示了他们的麻木状态。另外,象《过岭者》、《黑夜》,也表现了沈从文对 下层人民的同情。《菜园》则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统治者屠杀革命者表现出不满。

但是,应该指出,由于沈从文的思想局限,在这些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深度就显得非常不足。在他的作品

中,看不到多少阶级隔阂,对许多悲剧,也很少深刻挖掘其根源。例如,同是表现妓女生活,鲁迅的《颓败线的颤动》

中,人们看到的是饥饿的孩子睡在墙角和自己忍受巨大痛苦的妓女,表现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并深刻揭示出其所以

成妓女的社会原因。但在沈从文的《丈夫》中,那妓女似乎乐于此业,一味投好各色嫖客。作者只是照像式地写出了

这样一种现象,似有些“哀其不幸”,却很难找到“怒其不争”的痕迹。在《柏子》中,作者甚至对那船夫与妓女的生活

取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总之,沈从文对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只限于同情,而不去探究造成其

痛苦的根源,也谈不上“引起疗救的注意”,更谈不上给他们指出一条出路来了。 当然,基于他对“人性”的认识,通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对人的朴实的、合乎自然的情 ·80·

欲的肯定,以及对下层人民为争取人的尊严的歌颂,都是具有很强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同时,他对残留在农民身上

的劣根性,也是有所批判的。 二、为高等人“造一面镜子”

沈从文对“上等人”所持的态度,与下层人民截然相反。他憎恶他们的虚伪,狡诈和贪得无厌。因此,为使社会的

美丑,善恶作一个对比,他决心为“高等人造一面镜子”,照出他们丑恶的灵魂。他自称是一个“乡巴佬”,这本身就是

一种对城市上流社会的嘲弄和抵抗。因而也就在极力歌颂那些乡下人淳朴善良的灵魂的同时,极力鞭挞那些上等 人的丑恶灵魂。

沈从文是一个抱有正义感的作家,虽然他对当时发生在中国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

身也就陷于找不到出路的苦恼之中。这是在当时的中国一些有正义感、不满现状,却又看不到中国革命前途的知识

分子所共有的。但这并不妨碍他对那些上流社会的腐朽糜烂的生活作出深刻的揭露。相反,正是这种苦恼,使他对

上流社会更加憎恶,用笔进行猛烈抨击,使人们认清统治者的真面目。他用辛辣的笔调,对他们进行讽刺嘲弄,以揭

露出他们的虚伪、荒淫、堕落。《八骏图》、《绅士太太》便是典型代表。在《八骏图》中,作家通过一些细节的刻划,象放

幻灯一样,将那些虚伪而又好色的灵魂一幅幅展现出来,把那些道貌岸然的先生们的假面具撕

下来了。《绅士太太》

则通过对绅士们家庭生活的无耻、荒淫、乱伦的揭露,暴露出绅士阶层的腐烂,使人们看清了那外表堂皇,衣着华丽

的绅士阶层的卑污。柏子的光明正大与教授的虚伪卑劣,翠翠的纯真与绅士太太们的荒诞,可明显看出作者的所爱 所憎。

沈从文对农村的上层阶级,也是极为鄙视的,他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县官、地主、族长,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

露。这在《劫余残稿》中可见一斑。不过数量不多,其深刻性也非常不够,较之于对城市上流社会的揭露来谈,逊色了 许多。

三、对人性美的炽热追求

上层阶级是那样的腐败堕落,下层人民是在那样的痛苦生活里挣扎,残酷的现实使作家看到“农村社会所唯有

的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灭无遗。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所推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

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灭了。”④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他内心感到极为苦闷。他凝目于这历史变剧“常”与“变”的纠缠,

“恩”与“怨”的交缚,却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正确对待和分析现实,因而使得他迷惘、感伤、忧愤。然而,他

毕竟是一个很有良知的人,不可能与那帮上流阶层同流合污。他要奋斗,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改造这个社会。但

是,由于他自身的思想局限,他找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和出路。于是,他只有拿起他的笔,去描写那些“虽然已经成

为过去的阵迹了”,但是,“还应当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梦里”的“朴素的人性美”,以期在“相宜的环境中,即

可燃起年青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沈从文对人性美的追求,是基于他对人性的认识,从道德这一角度出发表现出来的,他所追求的是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创作上,他采取避开现实的做法,追求那种古朴的、自然的、甚至于原始

野性的人生形式,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只有在梦里才能到达的“桃花源”,借以寄托他自己的理想,感化人们的灵 魂,恢复本来的人生。

这方面的作品,在沈从文的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也是沈从文创作中成就最高、最为人们所喜爱的部分。

它们大多是爱情题材、或向人们叙述一个古老而优美动听的传说,如《龙朱》、《月下小景》等;或编造一个凄恻婉丽 的故事,如《边城》、《阿黑小史》等。其中以《边城》成就最高。作品中天真、善良、美丽的翠翠,双双殉情的生身父母,

侠义善良的外祖父,豪爽愤慨的顺顺,都可称得上美的善的化身,具有作家所向往的人性美。作家在这里描写了一

个没有邪恶、嫉妒、贪欲,人人重义忘利,淳朴诚实,友好和善,自足互助的美妙境界,而这一境界正表现了作家对美

好人性的炽烈追求,作家通过这样的一些理想化的形象,陶冶人们那些被时代扭曲了的“人性”,给人们以一种“勇

气和信心”,期望“在重重灾难中促进全民族的觉醒的新生。”⑤

沈从文对这类爱情题材的写作,大多是以悲剧作结局的,其用意如何呢?他认为那些人性美是人生最有价值

的,越有价值,就越要将其毁坏,这样,就更能够打动人,感染人,更能激发人们去追求那美好的人生。

四、对湘西山光水色,风俗美景的赞美

沈从文不仅热爱祖国的人民,而且对伟大祖国的自然美景,风土人情,也是寄寓着深厚的感情。这主要表现在

他对故乡湘西地区自然美景的出色描绘当中。 ·81·

他自幼生长在那风景秀丽的湘西,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都是那样熟悉,那样有感情。那山光水色,自

然也陶冶了他的情性。优美的大自然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传神的表现,使人读后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也是

沈从文作品“乡土”味的重要标志之一。

沈从文写景,常常是既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又具有绘画大师那样鲜明的色彩,真可称得上“诗中有血,画中有 诗”了。《边城》中西水的一段描写,清澈见底的深潭,色彩斑斓的玻璃石子,黄泥的墙,乌黑的瓦,紫花的衣裳,逼人

眼目的翠竹。色彩是那样的柔和,实在使人着迷。类似这样的描写,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是举不胜举的。他对湘西的民

间风俗的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十分精彩。湘西的婚丧嫁娶,村规陋习,沈从文也无不悉入笔底。因此,说沈从

文是一位出色的风景画家,是丝毫不夸张的。

但是,沈从文的写景,并非为写景而写景,都是用在对美好人性的描写中作背景的,把自然的美,作为人性美的

陪衬。同时,他认为人性美是受到了自然美的陶冶的,只有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出美好的人性。因此,在他

的作品中,自然美、风俗美和人性美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总的说来,沈从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是不容抹

杀的。他作为一个具有很强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文人,其创作思想是具有很大的进步性的。他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

满,但又未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他的迷惘和苦恼,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情绪,他们都是由于对现实

的不满而产生的苦闷和彷徨。

沈从文的文艺观,显然是自由主义的。他主张文艺脱离政治,绝对自由。但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说他是没有政治

观点的。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上层统治阶级的憎恶,是非常鲜明的。他对淳朴

的人性美的追求,对一种返朴归真的生活的向往,其美好的动机和愿望,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因为他没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