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沈从文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有关沈从文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2cb7c708a1284ac85043fe

沈从文的散文,像他的小说一样充满了迷人的风

光,淳厚的民风和强悍的民族气质。他自幼便陶醉在 对水的联想之中:“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 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 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 认识美,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161故乡的水 从远古走来,绵绵千里,湍流不息,沈从文的笔触也如 沉水一般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动的,他的笔触在山水、 渡日、码头、石拱桥、石板街、吊脚楼、店铺、矿井、山间 人家、水卜船民间流动,创造出一派梦幻般的,幽妙舒 放的动人意境。他的散文作品大有显著文化历史指 向、浓厚的文化意蕴以及独特的乡土内容。 在《湘子岩》中有这么一段:

“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盗,被夕阳烘炙成 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 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碑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 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C ··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 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花出浮在水 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 青年装手,头腰各缠红布。扰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 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且有好事者, 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 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 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 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闭 “日头落尽云影无光时,西岸渐渐消失在温柔暮

色里。两岸看船人呼喝声越来越少,河面被一片紫雾 笼罩,除了从锣鼓声中还能辫别那些龙船方向,此外 别无所见。然而岩壁缺口处却人声嘈杂,且闻有小孩 子哭声,有妇女们尖锐叫咦声,综合给人一种悠然不 尽的感觉??待到我把晚饭吃过后,爬出舱外一望, 呀,天上好一轮圆月。月光下石壁同河面,一切如镀了 银,已完全变换了一种调子。”冈

这里描述了小船在湘子岩石壁下停泊时和上岸

后的情景。夕阳烘灸着崭削的石壁,占代巢居者的遗 迹、巨大的横梁、暗红的木柜、美丽如飞的龙船、头腰 各缠红布的青年浆手,构成一幅湘西所特有的人文景 观。鞭炮声与锣鼓声的应和,更显出自然、舒放。口头 落尽后是温柔的暮色.慢慢消失的呼喝声、紫雾笼罩 的河面,小孩的哭声、妇女的叫唤声一轮圆月、如银 的河面、石壁。声音与光影的和谐,生活与自然的融 合,一幅多么动人的意境.类似这样的描写还有许多。

不再一一列举。

沈从文的散文还有清逸、灵秀、柔美抒情的特点。 更增添了意境的幽妙。他常凝眸观察大自然的动静光 色,在山水木石、鸟兽虫鱼中寻觅生命的“绿色”,并用 如水一般清新、自然的文字抒写下来,如对白河中王 村景物的描写:

“夹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岩石黛黑。水深 而清,鱼大如人。河岸两旁黛色庞大石头上,在晴朗冬 天里,尚有野莺画眉鸟,从山谷中竹笙里飞出来,休息 在石头上晒太阳,悠然自得哄唱悦耳的曲子,直到有 船近身时,方从从容容一齐向林中飞去,水边还有许 多不知名水鸟,身小轻捷,活泼快乐,或颈搏极红,如 缚上一条彩色带子,或尾如扇子,花纹奇丽,鸣声都异 常清脆。”,,l

这一幅大自然的写真画,文字简洁,描述生动,寥 寥数笔就把美丽清奇的景象勾画出来,也把大自然的 勃勃生机,活灵活现地描绘下来,使文章洋溢着一种 幽妙舒放的动人意境。

为什么沈从文能创造出如此动人的意境,这与他 深沉隽永的人生探索是息息相关的。

沈从文后来虽然生活在大都市里,而且进人了都

市的_「几流社会,是受人尊敬的知识分子,但他始终把 自己看作“乡下人”,他对湘西的描绘,不在山水,而在 于通过对湘西的美好回忆来探讨人生,实现自己的文 学理想。

沈从文在探讨人生,实现文学理想的过程中受到 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深受鲁迅开拓的“乡土文学”的影响。 鲁迅的《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二味书屋》 等乡土文学发表,给沈从文以深远影响。“乡土文学” 正与热爱自然,充满幻想与猎奇意识,崇尚原始生态, 积极思考人生和探索人生的沈从文相契合。他学习鲁 迅,但又不象鲁迅那样,在一篇作品中将两个世界相 对照,而是在对比意识下,分别写乡土生活和城市生 活。他塑造了一大批诚实质朴、生命力旺盛的’‘乡下 人”,描摹了他们生存的世界,这个世界里自然山水荒 莽而又秀美,人们单纯而又勇毅,他们不分贫富,不讲 地位,均以诚相待,以善相亲,充满了温爱,而对虚伪、 做作、欺诈一无所知。“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 自约,即使是始妓,也常常较之讲道理知羞耻的城市 感悟自然·剖析社会·探讨人生 绅士还更可信任。”1101

与中国二三十年代那些充满封建文化、资本主义

气息的都市文化相比,沈从文对保留着许多淳朴民俗

的湘西地域的乡土文化不禁依依眷恋和向往。他的散 文清新自然,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为自己也为读者 再现出湘西民众朴素的生命形态。

沈从文的”乡下人“形象,既是他对生命形态的考 察,又是他生活轨迹的回顾,也是他对爱和美的追求。 其次,沈从文以作家特有的性格心灵.关注社会, 关注民生疾苦。

沈从文具有湘西人独有的性格:坚忍、执着、勤

奋、乐观、幽默,默默工作,从不计较名利,如湘西的 水、清澈、温柔、透明。他以一种叶与根的血水般的深 情关注和爱恋着湘西的故土、乡人、亲友。当他用爱心 来抒写家乡理想的世外桃源世界时,也常常面对现 实,冷静思考人生社会,关注着民生疾苦,探讨人生的 意义。

在30年代社会剧烈变动中,在风向不定的政治

风云中,作者感到压抑和无能为力,尤其目睹国内的 现状,“这个民族,在这一堆长长的日子里,为内战,毒 物、饥懂、水灾,如何向堕落与灭亡大路走去。一切人 生活习惯,又如何在巨大压力下失去了它原来的纯朴 典范,形成一种难以设想的模式!”’川作者和许多进步 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中国往何处去的心灵失衡,这 种心灵失衡使他冒着风险,不避艰难,重返故乡,寻找 失去的“纯朴典范”和自然的人性。

在((湘西、凤凰》中,他一再对游侠者田三怒和他 的助手的游侠精神加以弘扬就是一个例证。他正想用 这些古风来谐调自己的神经,平衡他的心灵,同时也 想以此来给多灾多难的民族注射一针兴奋剂。 但当他面对现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时,更注重

冷静的思考,探讨人生的意义。同时,亦深沉大胆地探 索人生归宿。在《晨溪的煤》中,晨溪风景秀气而纤巧, 富藏煤矿,但风景的美丽却掩藏不了残酷,作者敏锐 地看到:富源虽在本地,到处都是穷人。起早贪黑每天 工作十二小时的矿工们却贫困不堪,矿坑随时可能坍 陷水淹,井下的矿工们随时可能进地狱。有个矿工的 家庭,16岁的女儿被侮辱后自杀,丈夫又被煤块砸死 在井中,凄惨得让人心慌。

面对这样的矿工,面对这样的家庭,作者感慨良

多,连用四个问句:这应当谁来责任?..·?这责任应当 归谁???是不是到明日就有一群结实精悍的青年 ,··

?来担当这个艰苦的伟大的工作?是不是到明日,

还不免依然如此?并呼一号:“使多数人活得稍像活人一 些”“地狱俨然为他们而设的”他们的生活正说明了 ‘

生命’无知,他深刻体会了“贫穷”是造成“生命”无知 的根源,读书人面对这种人生时,不配说“同情”实应 当“白愧”。这种对人生的探索,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深沉隽永,同鲁迅先生《故乡》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 妙。

第三,沈从文关注女性,同情女性的不幸遭遇。 《湘西·凤凰》写一个村庄私设公堂,审讯一个美 丽女子,对犯错的男子一片宽容,对犯过错的女子残 酷到立即判处死刑当堂斩首,而这种私设公堂,官方 是从不过问的,杀了埋了一了百了。真是美丽与残忍 交织在一起。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旅长,夫人是一个女子学校毕

业生,因与女同学书信往来中一句:“嫁了人你就把我 忘了”的话被丈夫见了,疑为男子所说,立即命令部下 去枪决了夫人,连让“说个明白”都没有机会,就含冤 死去。这种对女性的压迫是何其深.体现了封建礼教 和宗法制对女性的压迫。至于有些妓女更惨,最后“直 到病倒了,毫无希望可言了,就叫毛伙用门板抬到那 类住在空船中孤身过日子的老妇人身边去,尽她咽最 后一口气。”四这些都展示了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妇 女惨淡如草芥的人生,表现出作者的民主倾向。 作者笔下的湘西,神秘而又奇异。作品在叙述中,

剥开“神秘”的外衣,裸露出湘西社会“残酷”的一面。 山Jll的秀美,出产的丰饶,人民的忍苦耐劳与现实的 政治黑暗相映照,加重了对反动统治者批判的分量。 第四,用朦胧的历史观剖析社会。

在《箱子岩》一文中,他从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这 一件事生发开来,“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是用甚 么写成的!”在《老伴》一文中当他回到阔别17年的沪 溪县对变迁的人事发生感慨时,他说:“我明白.我不 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在历史前面,谁人能够不感 惆怅?’’深远的情致,表明沈从文的眼光和思维已不为 湘西地域所局限,他的散文已开始越过浅层的叙写进 人深层的联想了,用朦胧的历史观剖析社会了。 沈从文对人生的探索,随着岁月的递增而加深。

如果说,30年代只是缘事而发,偶有感触的话,那么, 40年代则是比较集中、比较系统地进行探讨,甚至两 种人格在进行哲理性的思辨。因而在他的散文中带有 明显的哲理性,深沉隽永的艺术特色也较前显著。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感悟自然·剖析社会·探讨人生

由于现代文明已经渗透进偏僻的湘西,沈从文感

到昔日宁静和谐的环境与淳朴善良的民风难以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