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内容考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课文内容考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4d2dd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0

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祥子。这一段人物描写,从人物的肖像、性格到拉车的细节,把一个活生生的祥子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作者赞美了他的健壮、朴实、充满生气,也写出了他拉车的艰辛。

《两茎灯草》

1、《两茎灯草》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是我国著名的古典讽刺小说。

2、课文讲了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临终前却一直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满屋子的人纷纷猜测其用意,最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芯后,严监生才安然离开了人世。作者刻画出一个爱惜钱财胜过自己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3、、课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严监生的形象。一再写他“伸着两个指头”、“摇头”,从写作技巧上看,这是反复描写,增强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效果。

4、文章的开头写严监生的病情,作用是突出他的病情严重,与他为点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形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他的吝啬。

5、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前,作者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是因为:这样写可以使文章更引人入胜,为后文铺垫,从而体现出他的吝啬。

14 刷子李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骥才,让我认识了一个技艺高超、大胆自信的刷子李。刷子李技艺高超表现在: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作者是通过写他的衣着、刷浆时的动作和曹小三的心理突出他的技艺高超。

2、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采用对比手法对对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刷子李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描写,表达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刷子李的人物形象:(1)刷子李是一个技艺高超的人,通过“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可以看出。(2)刷子李心细如发,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观察十分仔细。(3)刷子李自信大胆,从“他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可以看出。 4、“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5、“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博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做了铺垫。

6、“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我觉得曹小三明白了: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15 自相矛盾 1、《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现在用来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鬻:卖。 者:……的人 。誉:称赞、夸耀。 坚:坚硬。 莫:没有。 险:穿透。 句意: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说:“我的盾很坚硬,无论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

3、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利:锋利。 无不:没有。 句意: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4、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人。以:用。子: 你的。 句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5、其人弗能应也。 弗:不 。 应:回答。 句意:那个人无法回答。

6、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句首发语词,那。 句意: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7、“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楚人自己把“矛”和“盾”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所以无法回答。

8、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16 田忌赛马

1、《田忌赛马》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史记》,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遇事要懂得变通,寻找创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才能成功。我认识了一个善于变通的孙膑。 2、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的原因是:田忌的马确实不如齐王的马,并且对阵的顺序选择不够高明。第二次赛马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他听取了孙膑的意见,改变了作战策略。 3、孙膑胸有成竹的根据是:田忌和对手的马都可分为三等,只要保证每一回合中,都能用比对方更好的马迎接比赛,就可以获胜。

4、田忌与齐威王两次赛马的示意图:

第一次 第二次

田忌 0:3 齐威王 田忌 2:1 齐威王 第一场 上(败) 上(胜) 第一场 下(败) 上(胜) 第二场 中(败) 中(胜) 第二场 上(胜) 中(败) 第三场 下(败) 下(胜) 第三场 中(胜) 下(败)

5、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故事: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17 跳水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讲述了船长的儿子在一艘帆船上,因猴子的戏弄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在关键时刻用智慧解救了孩子的故事。树立了一位机智勇敢、沉着果断的船长形象,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

2、故事的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被引上桅杆顶端;结果: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3、“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

这句话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正在这时候”指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横木取帽子而步入绝境。

4、“向海里跳,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胆战心惊,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没听明白他的话。 孩子“没有明白他爸爸的话”的原因是为什么父亲突然要拿着枪指着他,让他跳下海

5、文中描写孩子危险处境的语句是:“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的词语又: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6、“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入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这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转折”“四十秒钟”虽然时间极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觉大家得四十秒钟太长了,反映了大家焦急的心情,并不矛盾。 7、文中描写水手的语句:(1)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4)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5)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6)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8、课文描写水手的作用是:(1)通过水手的表情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2)衬托出船长的机智勇敢、沉着

果断。

9、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2)当时天气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而且与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进海里是最安全的办法了。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

(4)因为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那么高的位置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拿起手里的枪,逼迫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18 威尼斯的小艇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和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的马克?吐温。

2、威尼斯小艇构造上的特点:(1)长度二三十英尺,“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2)制作比较讲究,船头和船尾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3)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4)船内舒适自在,皮垫子像沙发一般。

3、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向上翘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4、“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 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

这一段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中心句,先总写,后分写,中心句是可以用“技术高超”一词概括。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行船速度极快、②遇到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③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5、(续写)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来往的船只;看到纵横交错的桥梁;还看到一座座雄伟壮观的古老建筑……

19牧场之国

1、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的辽阔、牧场动物的安闲和牧场夜晚的寂静,让我们领略了一个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牧场之国——荷兰。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的独特之处。

3、文章按照白天、傍晚、夜晚的时间顺序,先写牧场的动物,接着写牧场的工人挤牛奶,最后写牧场的夜景,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有:“到了傍晚”、“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漆黑的夜晚”。

4、这篇文章描述了仪态端庄的牛犊,剽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万籁俱寂的深夜的牧场。作者用大量的拟人手法写绵羊、猪群、小鸡、山羊等动物,让文章富有情趣,同时也写出了动物们的安闲与悠然自得,表现出它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5、“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出现了四次,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反复,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充满无比的喜爱和赞美。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将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紧密相连。 6、“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专注”指专心致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受到牛无论吃草还是站立时,都像一个人在深沉含蓄、不时地琢磨问题,突出整个低地的安静。

7、“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这段话描写了牧场的骏马,之所以说它

们是自由王国的主人,是为了展现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体现了草场与骏马的和谐之美,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8、文中描写“挤奶工人”、“奶牛”、“自然”共同点的词语是人——默默无言;奶牛——严肃沉默;自然——寂静,可以看出此时的牧场静谧与沉寂。

9、作者说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原因是:(1)牛群众多,非常壮观。(2)有一望无边的平坦原野,是骏马生活的天堂;(3)动物们生活自由自在。(4)为社会提供丰富奶源,夜晚静谧安静。这样的荷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所以人们才说它是“牧场之国”。

10、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1)牛群在丝绒般的碧绿草原上吃草;(2)骏马在辽阔的碧绿草原上飞驰;(3)动物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闲生活;(4)草原的傍晚与夜晚美丽宁静。

20 金字塔

1、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世界四大奇迹之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令人神往。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2、《金字塔夕照》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作者穆青的文笔下,展现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3、“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的。”这句话写出了金字塔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描写出了金字塔的壮观和美丽。 4、“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这段文字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和大。 21杨氏之子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描写了一个姓孔的人到一位梁国的姓杨的人家拜访,梁家的儿子,用巧妙的语言回答对方的对话,表现出他思维敏捷、机智幽默,使我们体会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甚:非常。惠:同“慧”,智慧。

句意: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3、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拜见。 乃:就,于是。 句意: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4、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摆放,摆设。

句意: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

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示:给……看。 句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6、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没有听说过。 句意: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7、“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文中的“为设果”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

8、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对杨氏之子说“杨梅是君家果”的原因是:因为杨氏姓杨,而杨梅也姓“杨”,这是孔君平在和杨家的小孩开玩笑。这段对话精妙极了,妙在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22 手指

1、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