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60130eba1aa8114431d9b2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目录

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二章 面临形势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指导思想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三篇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提升城市功能形象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保护发展南部山区

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联动发展

第四篇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建设五大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壮大三大主导产业 改造提升两大传统工业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第五篇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构筑自主创新高地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第十九章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第二十章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七篇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管理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改善生态环境

第八篇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十五章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二十六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二十七章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第九篇 切实保障规划实施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构建内需主导增长机制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提高要素保障能力 创新规划实施机制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济南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和筹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大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思路,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攻坚破难、锐意进取,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一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内需拉动,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到2010年,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10.8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6.1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226.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6倍,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5.5亿元,年均增长16.4%。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相结合,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比例由7.3︰45.9︰46.8调整为5.5︰41.9︰52.6。粮食生产连续八年丰收,蔬菜、畜牧、苗木花卉等产业加快发展,建设特色品牌基地34个、都市农业园区43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170家发展到350家。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352.4亿元,年均增长13.4%,培育形成汽车、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三个千亿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5%以上。入选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58.2亿元,年均增长15.8%,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6%,提高2.8个百分点。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相继落户,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家,分别增加110家和13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5%,提高11.4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关停小火电机组40.2万千瓦,淘汰立窑水泥熟料产能240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顺利完成“十一五”任务目标。

城市功能形象明显改善。抓住筹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大机遇,累计投入2000亿元,强力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实现控制性规划全覆盖。东部新区、西部新区、滨河新区规划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提升全面启动,奥体中心、园博园投入使用,小清河综合治理一期、大明湖扩建改造、护城河通航全面竣工,恒隆广场、万达广场、普利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和地标性建筑加快建设。市区泉群保持常年喷涌,古城区、商埠区得到有效保护,城市特色更加凸显。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绕城高速北环线、济菏高速、青银高速、济阳黄河大桥、建邦黄河大桥建成通车,京沪高速铁路济南段、西客站枢纽工程顺利推进,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济南都市圈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启动,北园大街、二环东路等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完成,城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全国首个BRT成网运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供电能力提高70%,城市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到98%、50.8%、97.5%和85%。实施兴济河等市区河道综合整治和腊山分洪等防汛工程建设,城市防洪除涝能力显著提升。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整治破损山体108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507万平方米,主干道路、城市出入口、居民小区实现全面整治。城市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推进。坚持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国企改革进展顺利,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制,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42.6%。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新增上市企业9家,市域上市公司达到26家、股票28只,融资总额496亿元。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完成,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运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36项清理合并为94项,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进展顺利,公共资源交易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启用。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