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793f5ca45177232f60a282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窈窕淑女, 。(《关雎》) 号 (4)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考(5)且壮士不死即已, , !(司马迁《陈涉世家》) (6)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7)尽管获得了大奖,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静地站在领奖台上。 ( 范仲淹《岳阳楼记》)

线(8)有些国家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为藏独、疆独分子撑腰,实际上是妄想颠覆分 场 裂统一的中国,这真是“ ”。(欧阳修《醉翁亭记》)

考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分)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kuàng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 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yù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 它做出千百种婀娜 ..的资态;夜里,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鲁彦《雪》 封 (1)根据拼音写汉字。kuàng ______野 浓yù

(2)给加点字注音。 婀娜____________

名 (3)画线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________改为________ 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试用了许多种方法,依然没有找到答案,他现在真是一筹莫展 ....。 密B、有些家长揠苗助长 ....,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许多兴趣班。 C、他和小王单枪匹马 ....

参加运动会,获得了跳远的冠亚军。 D、随着科学的发展,大哥大、BP机等通讯工具已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级班A、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

B、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两个学校的校长参加了这次会议。

D、1月17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5、从下面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每条15个字以内)(4分)

甲型H1N1流感发生以来,我国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密切跟踪病毒变异

情况,在对H1N1流感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等方法被证明是有效的。截至1月13日24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完成批签发批504次9338.3万人份,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签收疫苗8126万人份,累计完成接种5971万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海中学近期举办语文实践系列活动。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请回答问题。(13分) (1)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盐城气象科普馆参观,以便进一步了解盐城的气象物候,增强环保意识,你前去与科普馆孙主任联系,打算对他说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星”文学社的同学举办了一次“读名著”活动。请回答下面问题。(4分) 不来夫斯库人根本没有想到我要干什么,起初只是一片惊慌失措。他们看到我割绳,还以为我只是想让船只随波漂流或互相撞击而沉,可当他们发现整个舰队竟秩序井然地动起来而我在一头拉着时,立即尖叫起来,那种悲哀绝望的喊叫声简直难以形容,不可想象。

选段中的“我”指的是谁?曾经到过哪些地方(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关注大社会”活动中,同学们收集到以下材料,读后回答问题。(6分) 2009年11月24日上午,经过修复扩建后的陆公祠正式开馆。陆公祠是盐城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也是重要的文化资源。2008年,盐城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扩建陆公祠,由盐城市国投集团负责建设,盐城市文化局协建。陆公祠总占地面积约6750平方米,修复、扩建面积共2680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主体工程于2009年5月18日完成。展厅共分“家”和“国”两大部分。“家”主要由序厅、景忠堂和正祠堂组成,着重表现陆秀夫为人诚实、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美德;“国”由“忠烈堂”和“仰止堂”组成,通过现代手段,再现了陆秀夫勤政、廉政和崖山殉国的壮举。

①结合材料,写出下联。(2分)

传承英雄爱国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是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陆公祠?(4分,如果能够适当增加材料以外的信息加2 分,如陆秀夫的简介、陆公祠的地理位置等。)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两题。(5分)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月如钩”,烘托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写出一句有关月亮的名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简洁的语言赏析它。(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 众妙毕备.

,以为妙绝(林嗣环《口技》)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沈复《幼时记趣》) C、予观夫巴陵胜.状 驴不胜.

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D、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司马迁《陈涉世家》)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的词。(3分) (1)西蜀之去.南海__________ (2)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3)贫者自.

南海还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欲之南海,何如?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5分)

生活中需要思索

⑴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⑵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果。不能想象,他在其中任何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⑶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⑷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⑸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道远,不思索行吗?

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5、文段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论据有 和 。(5分) 16、为什么说“青年更需要思索”?(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回答)(4分)

17、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证明“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老水车旁的风景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

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qū)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

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8、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举例说明。(5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19、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4分)

20、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5分)

21、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22、标题中“风景”的意思是 。(2分) 三、写作。(60分)

23、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离开了生命,花将不艳;失去了生命,鹰翅难展;丢掉了生命,理想不再……

请以“珍惜生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答题纸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1) (2) (3) (4) (5) (6) (7) , (8) , (10分) 密 封 线 2、(1) (2) _________(3)________改为________(4分) 3、( )(2分) 4、( )(2分) 5、(1) (2) (4分) 6、(1) (3分) (2) (4分) (3)① (2分) ② (4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7、 (2分) 8、 (3分) (二) 9、( )(2分) 10、(1) (2分) (2) (2分) 11、(1) (2) (3) (3分) 12、(1) (2分) (2) (2分) 13、 (2分) (三)14、 (2分) 15、 (5分) 16、 (4分) 17、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