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7e87d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6

王思政字思政,是太原祁人。容貌魁梧伟岸,有运筹帷幄的智谋。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扰乱关中,北海王元颢领兵讨伐,奏请朝廷,让王思政随军。军中所有的谋划,都请他参加。当时孝武帝还在藩国为王,早就听说了他,便聘请他为宾客,对他的礼遇甚为优厚。孝武帝登皇帝位,把他看作心腹。任命他为安东将军。由于参与册立帝位有功,他被封为祈县侯,任武卫将军。不久高欢暗中图谋废去孝武帝,孝武帝因为王思政可以担当大事,便封他为使持节、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领皇宫的宿卫军。他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野心,路人皆知。洛阳四面受敌,不是建功立业的地方。关中有崤山和函谷关的坚固屏障,一个人可以抵御一万个人。而且兵强马壮,粮食储备积累了很多,进可以讨伐除掉逆贼,退可以据守关、河。宇文泰聚集盟军,愿意为朝廷立功效命。如果听说您要西去,他一定会奔走迎接。凭借那里丰富的资产,依靠原有的根基,用一、两年的时间学习战阵、勉励耕植种桑、修复长安旧京,何愁不会拥有天下。”孝武帝很是同意他的意见。

大统年以后,他虽然被朝廷委任职务,却自认为不是宇文氏的旧吏,心中常不自安。等到河桥之役,他被敌人包围,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刺,每一枪都刺倒好几个敌兵。这时,他陷入敌阵已经很深,跟从他的人全部牺牲,他身受重创晕倒在地。王思政久经沙场,每次出战只穿着破旧的铠甲,敌人怀疑他不是将帅,所以多次幸免于难。他奉命镇守弘农。他认为玉壁地处险要,请求在那里修筑城池。他亲自规划经营,城池建好后便驻扎在这里镇守。大统八年,东魏军队又来侵犯,王思政早有防备的准备,敌军日夜围攻城池,始终不能攻克。因保全城池的功劳,他被授予骠骑大将军。

大统十二年,朝廷加封他为特进、荆州刺史。荆州境内地势低洼潮湿,城墙壕堑多有毁坏。他命都督蔺小欢督领工匠修缮。工役施工时掘出黄金三十斤,夜里悄悄给他送去。天明,他召来佐史,拿来黄金让他看,说:“做臣子的不应该有私心。”全部把黄金封上送交朝廷。宇文泰夸奖他,赐给他二十万钱。他要离开玉壁,宇文泰让他举荐接替他的人,他便推荐部下的都督韦孝宽。后来东魏军队前来侵犯,韦孝宽保全了城池,人们都称赞思政举荐得人。

当初,王思政在荆州,从武关向南绵延一千五百里地,建立了三十多座城池,并且当时交通发达的地方,凡是他所推荐的全部都是有才的人。

(二)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各小题。

重游开元寺戏题壁 (明)王守仁

中丞不解①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奴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②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注: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9),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历史上王阳明的政绩不少,哲学成就也颇高,但是因为他在仕途上的受挫, 所以相比于政治家, 作为思想家的王阳明成城更高。而他“言行一体”几近圣人, 所以所史评价极高。

①解: 通“懈”。②酲:chéng,喝醉了神意不清。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本诗艺术上不为世风所染,推陈出新。在明代诗歌创作以复古为习尚的大环境下, 开明申期之后,秀逸俊爽的一代诗风。

B. 诗人在三四句阐述了自己做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养家小获取俸禄,所以更今不能辞官归隐。

C. 诗人说自己已经是三月第二次来开元寺了,寺庙僧人都已经对他厌倦,所以没有开门。山中的精灵嫌弃他是一个俗人前来, 溪面吹起的风也仿佛是拦着路让他回去。

D. 诗人认为富贵对于人来说,如同酒至半酣要以酒解酒,越富裕要求就会更多。读书之人清醒地面对现实后,还是得为五斗米折腰,所以读书人不要去追求富贵,不要做官。 E. 诗中充满入世与归隐的矛盾心态,寻求精神自由心路轨迹。 15. 这言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D 15. 此诗表达了王守仁深陷宦海的无奈,盼望纵情山水与天地自然亲近的愿望。诗中第五到八句说道仿佛不仅寺院的僧人,连山中精灵,溪水,微风都不欢迎粗鄙或不够富贵之人。实际上呢,都是自己内心的反映。最后两句诗歌说,如若能看淡功名利禄,自然能在山水间惬意,自然有闲适的心境。 【解析】

14. 试题分析:B项,“诗人在三四句阐述了自己做官的主要原因”不当。诗人只是戏言自己是为了养家小获取俸禄才没有辞官,并非是自己做官的主要原因。D项,“读书人不要去追求富贵,不要做官”不当。“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你难道不知道,富贵对于人来说,如同酒至半酣要以酒解酒,越富裕越求更多。读书之人清醒的面对现实后,

还是得为五斗米折腰。诗人用以酒解酒比喻非常荒谬,但是没有说读书人不要富贵,不要做官。

15. 试题分析:“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努力不懈的办完了公事,前去游山时又去寻找开元寺,表达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尚为妻奴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还要为了养家小获取俸禄,所以至今不能辞官归隐,表达出诗人不能归隐的无奈。“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已经是三月第二次来开元寺了,寺庙的僧人都已经对我厌倦了没有开门;“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山中的精灵定然是嫌弃我这一俗人前来,溪面吹起的风也仿佛是拦着路让我回去,似乎佳境僧和山中景物都不欢迎诗人来到。“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不如闲适惬意的游历于山水之间,名利对于我来说有何用,表达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之情和渴望归隐的思想。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和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烦闷、恬淡、闲适、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意在告诫人们不要惋惜过去,放眼未来,为时不晚。《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最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是将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答案】 (1). (1)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 (3)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悟、已、谏、誉、劝、沮、霞、鹜。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依次境入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时常酒后驾车,不顾及后果,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

②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华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③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架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④“憧憬”一词中的“憧”字读音为“chōng”,这连许多小学生都能读准的字却被一位所谓的专家读成“zhuàng”,真是不可理喻。

⑤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⑥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不符合语境。②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使用正确。③不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句中误解为“不负众望”。④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应使用“不可理解”或“不可思议”。⑤管中窥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使用正确。⑥因噎废食:比喻因为碰到挫折,连该做的事情也不做了。使用正确。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政府出资为‘两保一孤’特困人员买商业险,特其作为国家京社保的有效补充, 黔东南州在全省9个市州中是第一家。

B. 为大力推动社会主文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弘場传境美裕. 個、手时代構神. 野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黔东南州政府正在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C. 每天早上课间操,凯里一中的同学们都会在校园里飞快地驰骋着,这充分保证了同学们的运动时间。

D. 在终年常绿的重山中,贵州FAST项目凝聚中国天文人二十多年梦想的大工程,建造时长达5年半之久,拥有多項自主知识产使,更领先世界同类设备20年.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