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b90f540b1c59eef8c7b4c9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1、音乐活动应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应将儿童原有的基础和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考虑。 2、必须坚持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音乐活动应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即包括音乐的素质和能力,也包括非音乐的素质和能力。 二、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音乐活动的设计中必须合理而恰当地处理师幼关系,既要引发儿童主体积极地感受、体验音乐,又要在促进儿童与音乐的互动中适时、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1、指导性互动方式,即那些教师参与成分比较多、指导作用比较明显的互动关系。

2、引导性互动方式,即教师参与活动的成分相对减少,给儿童以较多的自由活动和探索机会的互动关系。

3、是中介性互动方式,即教师与儿童不直接发生交互作用,而是通过一个中介因素来传递教育信息,指导和影响儿童活动。

三、审美性原则:是指在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中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遵循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穿于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 1、寓美于形,即寓审美性于生动形象的音乐活动内容和形式之中。 2、寓美于情,即寓审美教育于儿童的情感体验之中。

3、寓美于乐,即将审美性寓于轻松有趣、活泼快乐的音乐活动形式之中。

四、整合性原则:是指在音乐教育的活动设计中自然地将音乐领域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相互交融和渗透,同时也是将各种不同领域的音乐内容、不同的音乐学习方法等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完整体系来看待。 1、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 2、音乐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 3、音乐教育活动过程的整合。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体现发展性:音乐活动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儿童的发展。

1、把儿童的原有基础与新活动提出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考虑,使活动目标既适应儿童的已有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儿童达到新发展水平。

2、还体现在目标设计不仅要考虑儿童经过努力能否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更要考虑儿童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否获得发展目标所期望的各种经验。

3、从一个完整目标体系来看,发展性既体现在音乐感及音乐能力的发展目标上,也体现在学习能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上。

(二)体现系统性:音乐活动目标的设计还应当包含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和操作技能目标三个方面。

(三)体现系列化:是指在具体音乐活动目标的设计中,必须把目标作为一个整体而有序的系

第 33 页 共 33 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列化结构来看待,使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在总的方向上与其上一个级目标相一致。

1、在能力目标上的系死化,即把同一种能力上的目标和要求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一个或或干个具体的活动设计中,体现递进性。

2、在材料目标上的系列化,即以同一材料在活动目标和要求上体现循序渐进。 (四)体现行为化:是指在具体活动目标的制定中尽量使用行为目标的方法。

1、要完整地体现音乐知识、能力;情感能力和积极的个性、社会性品质;学习能力三方面的目标,不可偏废任一方面。

2、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趋向,可固定以儿童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但必须注意目标应是具体而落实的、可见的行为,要避免出现空泛而笼统的目标。

3、目标表述的行为还应注意尽量反映出该行为发生的附加条件或表明行为水平的限定语。 二、活动程序的设计

(一)活动结构的设计:所谓活动结构的设计,就是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顺序、分配和关系的具体处理。它不仅受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等因素的制约,也受教师、儿童、材料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在设计和考虑活动的结构时,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好音乐活动组织形式的结构功能。一是适应性功能,二是发展性功能。

2、在设计和考虑活动的结构时,还需从微观上对影响活动过程的诸因素作动态的调整:从活动目标着手考虑活动的结构,从活动的方法和模式着手设计活动的结构,从活动的具体执行进程着手调整活动的结构。

(二)“系列层次活动”的设计:是由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老师带领的一个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课题组总结和提出的。是指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1、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其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内容本身的教育潜力,以保证活动的每一个层次和步骤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其二,可以更好地为儿童提供在递进式的活动中利用已有知识经验促进新经验形成的机会;其三,可以使儿童获得更多、更好的主动发展的机会。

2、实例分析:例1——新授歌曲《苹果》(小班)例2——音乐欣赏《赶花会》(中班) 三、活动方法的设计:

1、从活动的目标出发来考虑和设计方法。 2、从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参考依据来确定方法。 3、从儿童的实际情况着手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 四、活动环境及材料的设计 (一)活动空间与时间的设计

第 34 页 共 34 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1、活动空间的设计和安排在幼儿园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集体的音乐活动中,要求儿童必须懂得怎样与同伴合作相处,怎样共享一个空间,从而发挥出空间真正的教育效果。

2、对活动时间的设计和安排,教师可采用灵活处理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时间;其次,教师还应视儿童活动的行为表现、参与状态等情况灵活调节和安排活动时间。

(二)活动材料的设计 1、音乐材料的设计:

1)首先是对音乐作品的选择和设计:A、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反映儿童生活、适应儿童情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的音乐作品。B、选择和设计能与儿童已有的音乐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的音乐作品。C、恰当地处理和运用音乐作品,体现音乐的完整性。

2)其次是对动作作品的设计:A、合理对待动作的难度和技巧。B、灵活地调整动作的力度和幅度。C、加强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2、辅助材料的设计:

1)首先是教具和学具的设计:A、应考虑活动内容和进程是否必要。B、不必过分追求新奇有趣。C、应考虑学具的数量和便于操作。

2)其次是有关道具材料的设计:A、根据不同年龄班区别对待。B、根据活动的性质区别对待。 3)最后是图片、音像等可视材料的选择和设计:A、体现“视听合一”。B、体现“可操作性”。 五、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一)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案例 例1:歌曲《小小鸡》(小班)

例2: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大班) 例3:律动《敲锣打鼓放鞭炮》(小班) 例4:音乐游戏《爬呀爬》(小班) 例5:听辨游戏《鼓儿响咚咚》(小班) 例6:音乐欣赏《变化的天气》(中班) 例7: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大班)

(二)渗透、整合于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活动案例 例1:春姑娘的歌(大班) 例2:青蛙唱歌(中班) 例3:快快慢慢(小班) 例4:蔬菜汤(大班) 三、教师课堂小结。

第 35 页 共 35 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案 中华文本库

【作业布置】设计一个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并写出设计理由。 上课时间:7月29日上午(四课时) 上课内容:总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主要知识点。 2、帮助学生整理所学内容。 3、为考试作准备。 【教学重点】 复习主要知识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整理所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复习

(一)复习第一章:音乐与儿童音乐。

(二)复习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 (三)复习第三章:儿童音乐教育的流派及课程模式。 (四)复习第四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

(五)复习第五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歌唱。 (六)复习第六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韵律活动。 (七)复习第七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打击乐演奏。 (八)复习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音乐欣赏。 (九)复习第九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十)复习第十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评价。 (十一)复习第十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 三、讲解考试基本题型和和要求。

四、请学生自己整理所学内容,有不懂之处向教师提问。 五、教师答疑。 六、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整理复习整本书,为考试做准备。

第 36 页 共 3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