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6月9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6月9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bdc35914791711cc7917fb

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对上海闵行区颛桥镇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口进入城市。他们或通过高考入学,或通过城市招工,或通过购房定居,拥有了城市户籍,成为城市新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其父母出于各种原因,来到城市与子女一起生活,从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随迁老人。农村老人来到城市与子女一起生活,他们的生活状况究竟处于什么状态,社会支持网络怎么样?这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值得整个社会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对随迁老人实地调查分析,了解目前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并就如何改善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丰富其精神生活,构建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让随迁老人在城市生活得更加幸福快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留守化趋势,需要照料的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从农村来到城市与子女一起生活的随迁老人们,由于身份和居住地的差异性,因而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和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养老问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怀和帮助。因此了解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构建其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目前上海已经提前迈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0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355.7万人,占总人口的24.5%,老龄人口比重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2?根据上海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上海的外来老年人口已达到15.95万人,且这一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对上海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及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着很大的研究意义,让政府及社会来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并给予支持与帮助。

目前学术界对老年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城市老人、

??? 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2-27/3562069.shtml,2011年12月27日. ?2? 北京青年报.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54221132,2009年7月23日.

1

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对上海闵行区颛桥镇的调查与分析

城市空巢老人方面,而对城市随迁老人的研究较少,对随迁老人的概念还缺乏统一的认识与了解,缺乏对城市随迁老人整体生活状况的系统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城市随迁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本研究通过对随迁老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研究其社会支持网络,以丰富学术界关于城市随迁老人方面的理论研究,为学术界提供理论参考价值,为改善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以及构建随迁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的实地调查研究,了解随迁老人在城市的生活现状,让全社会对随迁老人有足够的重视,以便更好地改善城市随迁老人生活状况,更好为随迁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并构建其社会支持网络,让随迁老人在城市度过幸福快乐的晚年。此次调查的理论成果与实证研究,可供当地政府部门参考,为解决当地随迁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事实依据,也可供社区组织参考,使随迁老人能够顺利融入到城市社区,建立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促进随迁老人的家庭和谐,以及保证社会的稳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随迁老人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随迁老人。目前学术界还不是很关注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 因而对随迁老人这个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随迁老人是指年龄超过60 岁,跟随通过升学、工作、婚姻等途径进入城市并在城市定居的子女一起生活,但 户籍依然留在农村的老人。简而言之,随迁老人就是指与进城子女一起生活而户籍 依然在农村的老年群体。

二、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它最初是由一些健 康医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发展起来的。

国外早期的社会支持定义中,“集合”、“网络”、“交往”、“汇总”等词汇的出 现,表明早期的社会支持概念主要关注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人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国内 学者关于社会支持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同时又紧密联系我国社 会实际,在社会支持的客体指向、方向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突破。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社会支持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对人们来讲并不陌生,但作为

2

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对上海闵行区颛桥镇的调查与分析

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专业概念,其内涵在各个学科之间甚至于学科内部从来未达到统一。笔者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从社会中所获取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这些帮助既包括个体被动地接受的来自他人的各种帮助,也包括个体向他人主动寻求的各种帮助。

第三节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调查研究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来收集相关的数据。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法和访谈法,以问卷调查(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和个案访谈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个案访谈中,对三位随迁老人进行深度访谈。另外,还借助了观察法,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文献研究主要是了解以前学术界对随迁老人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有关随迁老人的文献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基于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的调查与分析,对当地100名随迁老人进行偶遇抽样调查。调查问卷样本总数为100份,回收93份,有效回收86份。本文分析研究的就是有效回收的86份问卷的统计结果。

一、抽样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调查随迁老人在城市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以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为例。

以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为例,集中对该地进行调查,通过偶遇抽样方法获取样本。偶遇抽样,又称为便利抽样,是指根据实际情况,为方便开展工作,选择偶然遇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

颛桥镇简介:2000年10月16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原北桥镇和颛桥镇,成立新的颛桥镇。颛桥镇位于闵行区中部偏南,东临梅陇镇、吴泾镇,西接马桥镇、南与江川路街道相邻,北壤莘庄镇,近邻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紫竹科学园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12月开始运行的地铁五号线纵贯全镇。辖区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有颛桥、北桥两大集镇和田园地区一个大型社区。全镇户籍人口58897人,来沪人口101385人,主要来自安徽、河南、四川、浙江、江苏、江西、贵州、福建等地。人口密度4963人/平方公里。

3

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对上海闵行区颛桥镇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让调查的样本有代表性,此次调查范围比较广泛,调查范围涉及到整个颛桥镇,包括颛桥镇的主要小区、广场、公园等老人经常聚集的场所。小区有云天绿洲小区、天恒名城小区、莘闵花园小区、仁和花苑小区、阳光雅苑小区等;广场有鑫都商业广场、颛桥文化广场等;公园有颛桥公园等;另外还有部分购物广场、菜市场,比如世纪联华超市、鑫都菜市场等。

二、调查对象介绍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城市随迁老人,即年龄在60岁以上,与子女一起在城市生活,但户籍依然在农村的老年人。通过偶遇抽样对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进行调查,调查100位随迁老人,了解随迁老人在城市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状况。

三、调查内容介绍

调查研究的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城市随迁老人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配偶状况、文化程度);二是城市随迁老人的随迁原因(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三是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照料、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生活状况、总体生活满意度);四是城市随迁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配偶支持、子女支持、亲朋支持、邻里支持、社区支持、社会支持);五是城市随迁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状况。

四、资料收集方法

为了解城市随迁老人的生活状况,笔者于2012年3月10日开始在上海闵行区颛桥镇进行调查。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3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其中男性老人为32人,女性老人为54人。本研究的调查工作是3月10日开始,截止到4月8日。利用双休日及清明节放假休息时间,总共累计调查了11天。在调查中,也得到了在上海的亲戚、同学、朋友的支持与帮助,使整个调查顺利完成。

五、资料分析方法

在资料分析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以问卷法为主,定性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处理,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另外,也通过网络及书籍大量查找了关于随迁老人的文献资料、背景材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分析资料。最后采用归纳和演绎相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