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知识点总结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采矿学知识点总结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c44019650e52ea55189889

采用倾斜长壁开采 。 5)据不同倾角,同一矿井亦可采用倾斜长壁和走向长壁配合开

Cumtck.taobao.com

采。

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采工艺特点:1)初采高度较小,一般为3.5m左右;2)控制煤壁 片帮—关键;3)支架防滑,防倒;4)端头支护及超前支护比一般综采更重要;5)一 次采全厚比分层开采具有很多优点。使用条件: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度3.5~5 m、 赋存稳定、倾角小于12°、顶板较稳定、煤质较硬的煤层。

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下行式— 先采顶分层,依次下行回采各分层,垮落法管理顶板,称倾斜分层下行垮落 采煤法。

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时采煤,称 “分层 同采” 。分层分采:在同一区段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 采”或“大扒皮”

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缓斜厚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工作面的煤,随即放采 上部顶煤的采煤方法。

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

距离。确定放煤步距原则:顶煤充分破碎,提高采出率,减少煤矸混杂。

椭球体放矿理论:椭球体放矿理论认为:矿石在采场破碎后,是按近似椭球体形状向 下自然流动下来的,即原来所占的空间形状为一个旋转椭球体;放矿椭球体:放矿过 程形成的椭球体叫放出椭球体。松动椭球体:停止扩展而最终形成的椭球体叫松动椭 球体(P235)

放煤的同时,放出椭球体周围的煤岩也将向放煤口移动,充填放煤留下的空间,此空 间体与放出椭球体相似,称松动椭球体。

放煤方式:放顶煤工作面放煤顺序、次数和放煤量的配合方式

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 :采面分2 3段;段内同时开启两个相邻放煤口;每 次放1/2 1/3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直至该段全部放完;再进行下一段放顶煤,是 各段平行作业。优点:可使冒落煤岩分界面均匀下降,采出率高,含矸率低;充分利 用放煤口面积。缺点:要求操作水平高,放煤速度慢。适用:顶煤3m以上。 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放煤口放煤顺序 ,放1#、3#、5#、7#、 、

1/3的顶煤; 后放2#、、、、 、 、 、 每次放1/2 1/3的顶煤; 反复两三轮 优 点:可使冒落煤岩分界面均匀下降,采出率高,含矸率低; 放煤速度慢,丢煤少 。 单轮、间隔、多口放煤 :放 1#、3#、5#、 放顶煤,见矸关口,留较大脊背煤; 滞后一定距离放 2#、4#、6#、放出留下脊背煤中的一个椭球体。 优点: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放顶效果好, 丢煤少,少出矸 ,放煤快。 适用:广泛采用

综采放顶煤与厚煤层分层开采相比(1)有利于合理集中生产,单产高,效率高; 2) 巷道少,系统简单; 3)对煤层厚度变化适应性强; 4)经济效益好。 减少了巷道掘 进费、维护费 、分层开采的设备占用费、材料消耗费 ,工作面安装费和工作面拆迁 费,工资。 5)煤损大:比分层开采多10%以上; 6)易自然发火; 7)瓦斯隐患较 大,要求管理严格;瓦斯聚积:顶煤空间聚积瓦斯。当顶板垮落、硬岩块摩擦冲击,

火星——爆炸(8)煤尘大:比分层采高1 2倍以上。

Cumtck.taobao.com

放顶煤适用条件 : 煤层厚度:M = 5 12m为佳,过小易超前冒顶,过大破坏不充分。 2、煤层的可放性:煤质松软,层理节理发育。煤质中硬,f ??2最好。个别f = 3.1 3.9, 层理节理发育亦可。3、煤层倾角: 不宜太大,缓倾斜煤层中一般 <15 o,太大影响 支架的稳定性,25 o 42o煤层中也试验成功。4、煤层结构:过厚过硬的夹矸影响顶 煤放落,单层夹矸厚大于0.5m或f大于 3要采取措施,顶煤中的夹矸总厚度不宜大于 顶煤厚度的10 15%。 5、顶板条件:顶板岩性最理想的条件是基本顶I、 II级,直接 顶有一定厚度,采空区不悬顶,冒落后松散体基本充满采空区。6、地质构造:煤层厚 度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切割块段,阶段煤柱等无法应用分层长壁采煤法时, 可放顶煤。 7)

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层,先要调查清楚,并有相应的措施后才能采用放顶煤开 采。

准备方式 —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准备方式分类:按煤层赋存条件—采区式、盘区 式、带区式;按开采方式—上(下)山采区、上(下)山盘区;按区内巷道布置—单 翼采区、双翼采区、跨多上山采区 ;按煤层开采联系—单层布置、联合布置。 煤层上山与岩石上山的比较

(1)煤层上山:沿煤层布置,要求不破坏顶板的完整性。优点:掘进速度快,联络巷 工程少,费用低;超前探煤作用;缺点:当 变化时,坡度对输送机不利。需留煤柱 保护;上山围岩是煤和软岩;维护条件差;上山与平巷的层面交叉,多开绕道工程; 受采动影响。适用的条件:开采薄及中厚煤层的单一煤层采区,服务年限短。开采单 一厚煤层煤层厚度不大(仅两个分层)

难。联合布置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厚煤层。为部分煤层或区段服务, 维护年限短的辅助上山。

(2)岩石上山:岩性要求: 布置于煤层底板稳定的岩层中,避免构造破坏 层间距要 求:距煤层10 20 m优点:维护费用低;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 度;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易封闭采空区,防自燃有利;不受煤层倾角影响, 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程,绕道工程量 小。缺点:岩石工程量大;岩石上山适用条件: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 群联合布置;采区服务年限?3年以上;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

增加上山数目的条件(增设第三条通风、行人上山) 1)生产能力大的厚煤层采区或 联合布置采区; 2)产量大的瓦斯涌出量和水也大的采区(下山采区) (3)经常出现 上、下区段同采,便于安排通风系统的采区; 4)“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均置于底板 岩石中,需探明煤层情况或是为了通风,提前掘进煤层内的采区上山。采用特采技术 (如水砂充填)需设充填管道或泄水的采区。

开采准备系统的改革与发展①开采水平内准备方式的多样化②采(盘、带)区的大型 化③开采水平内生产的高产高效集中化④水平内开采布置的单层化和全煤化等。

区段集中巷 — 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在煤层或煤组下煤层(或岩石中)布置为区段 内各煤层生产服务的巷道或为一个区段的几个煤层或几个分层服务的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