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除四害台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建筑工地除四害台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dc013c172ded630b1cb6f6

收。

22.什么时候布夹、布粉最好

在用鼠夹、滑石粉测定鼠情时,一定要在鼠的第一个活动高峰出现前完成。因为,鼠类夜间活动有黄昏、黎明两个高峰,而黄昏活动高峰(6-7时)尤为明显,因此,在6时以前完成布夹布粉,才能正确掌握鼠情。 23.最佳的灭鼠时间

灭鼠时机的掌握直接影响到灭鼠效果。从防疫角度看,应在疾病流行的高峰前进行;从节省物资考虑,繁殖高峰前灭鼠最佳;从提高效果看,选择老鼠食粮青黄不接之际为好。根据上述综合考虑,灭鼠时机应选择为春季,秋季两季为宜。 24.灭鼠数量与鼠类的回升速度关系

灭鼠后鼠类数量的回升速度,完全取决于留下鼠类的绝对数,若一次灭鼠达30%,1.5月就可恢复到原来水平;如一次消灭70%,要7个月以上时间才能恢复;如果一次杀灭90%以上,则要14个月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25.为什么器械捕鼠捕不到鼠

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场所,突然放置捕鼠器械,不易捕到老鼠。鼠类,特别是家鼠对其栖息活动环境出现的异物,有明显的回避行为,常常是只是一些缺乏经验的个体先行试探,以致上钩,而老奸巨猾的老鼠则不会轻易进笼上夹。这种情况在褐家鼠、黄胸鼠身上更突出。 26.怎样才能多捕鼠

既然褐家鼠、黄胸鼠对环境中所置的扑鼠器械有恐惧回避行为,我们可以先让鼠笼鼠夹只放饵料不下机关,让它适应数天(3-5天),再下机关,此时捕鼠效果能好些。

27.老鼠能饿几天

鼠类进食次数多,消化快,忍耐饥饿能力差。据报道,断绝鼠粮后小家鼠平均存活3.3天,黄胸鼠平均存活4天。因此,在大规模灭鼠前断绝鼠粮2-3天,使老鼠饥不择食,然后投放毒饵,常能获得事半功倍的灭鼠效果。 28.群防群治、事半功倍

老鼠繁殖力强,游窜性大,一家灭鼠后很快又会有鼠“光临”。为从根本上灭鼠,就必须统一时间、统一行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在重点场所还要长期投放鼠药和粘鼠板,做到有鼠灭鼠,无鼠防鼠。 29.几种常用的灭鼠方法

投放灭鼠毒饵是最常用的灭鼠方法。防治家栖鼠提倡采用慢性抗凝血杀鼠毒饵剂,现有的药物有大隆、溴敌隆、敌鼠钠盐、杀鼠醚、灭鼠灵和杀它仗等。毒饵投放点多面广,每堆投放25克、投放老鼠经常走过的鼠道上。发现毒饵丢失后再继续投饵,一直到不吃为止。除了用毒饵灭鼠外,放置鼠夹、鼠笼和粘鼠板等也是群众欢迎的方法。放鼠夹时鼠夹与墙面垂直,饵料头与墙相对,相隔2-3公分,这样可打到来自两边的老鼠。 30.灭鼠方法要因地制宜

灭鼠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药械。一般居民区用成品饵,外环境用腊饵即可;饭店、食堂则要在切断食源的情况下,用鲜饵为宜;粮店、粮库用水份大的毒饵长期控制,可得到予期效果;室内办公室等长期放置粘鼠板是一个好的选择。

31.配制毒饵灭鼠是否浓度越高越好

人们一般认为配制毒饵时浓度高一些,灭鼠效果好一点,实际上,毒饵浓度越高,老鼠适口性越差,甚至拒食,因此,配制灭鼠毒饵,浓度一定要符合规定要求。

32.急性药的坏处

在灭鼠过程中,一般人喜欢用急性药,因为投毒后易见到死鼠。殊不知,灭鼠效果仅达40-60%,由于中毒潜伏期短,易引起其它鼠类对该毒饵的恐惧,同时,急性药不符合家栖鼠摄食行为,在未食到致死量前就发现不适,而停止进食,达不到致死量,影响灭鼠效果。此外,急性鼠药无特效解毒剂。 33.急性鼠药有哪些

黑市常见“三步倒”、“一扫光”等鼠药均属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氟乙酰胺(1081)”、“氟乙酸钠(1080)、“没鼠命”(毒鼠强424)“毒鼠硅”、“甘氟”等急性药。这些药一旦误食,没有解毒药,很难救治,因此凡是销售急性药均属违法。 34.为什么要选用慢性鼠药灭鼠

世界上推荐的鼠药均为抗凝血剂灭鼠药。这种药老鼠食后,一般在3-4天才逐步因内出血死亡,因此不会引起同类鼠惊觉而拒食。

使用慢性药要注意几点、足量投放,投药后每天观察,发现药物全部吃光,要加倍补充,直至不再食用为止,这种药灭鼠可以使老鼠全军覆没,且多死在洞里。

慢性鼠药对人来说是安全的,一旦误食,只要用维生素K1做保护性治疗,就可保证生命安全。

35.鼠类能否计划生育

人类通过计划生育,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鼠也是哺乳动物。能否运用抗生育的药物,抑制鼠的生殖能力,使雌、雄鼠终生或暂时绝育,达到控制鼠类数量。实际上20世纪50年代末就有人用抗生育技术防治鼠害,如α-氯化醇对家鼠属的鼠就具有独特的抗生育作用。国内研制的绝鼠灵(棉酚)也具有此功能,但没有大规模应用。

36.堵洞、抹缝、硬化、垫离防止老鼠窜入室内

鼠类有互窜性,野外的鼠会通过孔、穴、管道、门缝、下水道窜入室内,楼层之间也会通过垂直管道上下窜动,因此,要采取抹缝、堵洞、硬化垫离办法控制老鼠窜入。 具体要求:

①食品操作间、食品仓库门缝≤0.6厘米,铁皮包门(高度20厘米); ②下水道出口,要装金属网罩; ③管道、孔洞用水泥封密;

④仓库、食品加工及食堂厨房操作间等的通风口要装网罩; ⑤垃圾桶、粮食密封加盖;

⑥仓库堆物要离墙,要垫高30公分。 37.提高毒饵灭鼠效果

①选用当地新鲜饵料配制毒饵,一般适口性好的如大米、稻谷、小麦、花生及带壳的瓜子等浸泡灭鼠剂后灭鼠效果为好。

②毒饵放在容器中(防止受潮),投放在鼠类活动、栖息的隐蔽环境及鼠道上; ③控制好水、食源,清除垃圾; ④毒饵保留一周以上;

⑤一周后发现毒饵未吃,但仍有鼠活动,可将毒饵再作调整,以增加老鼠的取

食机会。

38.防鼠要重在治本

脏、乱、差和一些无设防仓库和杂物堆是老鼠繁衍的最好场所,彻底整治脏、乱、差,清除楼道杂物堆;饭店、宾馆、粮库、仓库要有长期防鼠、灭鼠的设施,物品要垫高,离墙堆放,地面要硬化等,这样就从根本上切断了老鼠赖以生存的食源、水源,达到有效控制鼠害的目的。 39.重视外环境和下水系统灭鼠

城市家鼠具有室内外互窜迁移的特性,调查研究中发现,室内→下水道→外环境的老鼠是相互沟通的。因此,在灭鼠时要同时进行。 40.外环境灭鼠重点在哪里

外环境灭鼠以食源、水源丰富及环境杂乱隐蔽场所为重点,如垃圾堆周围、住宅小区楼与楼之间下水井(马葫芦)、单位院内、有食源的建筑物(包括食堂、饮食店、食品厂等)周围、破损的下水道口与人行步道方砖下、公园、铁路、河岸沿岸、货物堆场附近,以及农贸集市四周和绿化地带等。 41.如何设置灭鼠毒饵站

为了长期有效地防止鼠密度回升,在室内外鼠类容易栖息活动的场所,设置 毒饵站是一种十分必要措施。毒饵站可以用砖砌,也可以用废旧10公分粗塑料管或铁管等,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一定要认真落实,有人长期管理防止流入形式。

蟑螂的防治

蟑螂是世界城市公认的害虫,它对栖息场所的适应性、繁殖快、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耐药性,已成为城市中难以防治的卫生害虫之一,要充分的了解它,才能很好的防治它。

蟑螂是最古老的昆虫,有3亿5千万年的历史,而人类只有2百万年的历史。蟑螂是世界上最古老至今繁衍成功的昆虫种群。古生物学家在石炭世纪的地层中已发现了2-3百种的蟑螂化石。那时的蟑螂竟然同今天厨房见到的大同小异。 1.世界蟑螂有多少种

1969年估计,全世界的蟑螂超过4000种,1982年已达到5000多种。我国最早记录有52种,现在已有200多种。但是绝大多数都在野外生活,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只有10多种。

2.国内有10多种室内蟑螂

最常见的黑胸大蠊、美洲大蠊、日本大蠊、澳洲大蠊和德国小蠊5种。 宾馆、饭店、洗浴、商场、轮船、火车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 3.传播疾病和致癌物质

蟑螂至少携带有40多种细菌、近10多种病毒、7种寄生虫卵以及12种属的霉菌,在蟑螂身上携带黄曲霉菌的检出率为29-50%,这些都是引起致畸、致癌的物质。

4.蟑螂能使儿童发生哮喘病

最近《英格兰医学专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以美国纽约、芝加哥、底特

律等8个人口稠密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为什么城市里的儿童哮喘病例比其它地

区几乎高出一倍,而且在过去20年内有激增的趋势。结果发现:蟑螂是导致儿童患病的首要过敏原,其次才是尘螨、老鼠和烟雾等。 5.蟑螂携带病毒

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微生物专家发现,平时很容易被甲醛蒸气杀灭的病毒,而在蟑螂肠道中却安然无恙。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和黄热病病毒等都可能由蟑螂携带,它们可借助蟑螂免遭消毒药液杀死。 6.蟑螂是发生事故的隐患

蟑螂喜欢在微热地方栖息,而音响设备、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子器械的机壳内是它藏身好地方。如果蟑螂一旦咬坏电线,引起短路,就会造成通讯中断,机械故障等意想不到的事故。因此有人就称蟑螂为“电脑害虫”。据报道,在一架波音737飞机上,就因为飞行员发现了几只小蟑螂,宣布停机。理由很简单,害怕它们一旦钻进了结构复杂的精密仪器中,万一造成故障,电线中断等麻烦,就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有人称蟑螂是飞机上的“活炸弹”,并非是言过其词。

7.蟑螂无恶不作,无所不吃、无处不有

蟑螂爬过的食品上,会留下一种叫人恶心的异臭;常常咬坏衣物;钻入耳朵的事常有发生。蟑螂是杂食性昆虫。人类吃的食物它都爱吃;其它的东西象书籍、皮革、衣服、肥皂等也要吃;还常爬进阴沟、垃圾和厕所等地方吃粪便、死动物和腐败的有机物,无所不吃,德国小蠊爱吃发酵、油性、甜的食品和饮料,美洲大蠊喜食腐败的有机物、澳洲大蠊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糖对它们很有吸引力。几乎在有人居住和活动地方,尤其在温度高、湿度大、有水有食物和隐蔽的场所都会发现蟑螂的存在。

8.蟑螂耐饥、耐渴的能力非常强

雌性德国小蠊在无水、无食的情况能活12天,美洲大蠊能活42天;雄性德国小蠊能活8天,美洲大蠊能活39天。在有水、无食情况下,雌性德国小蠊能活42天,美洲大蠊能活90天;雄性德国小蠊能活10天,美洲大蠊能活43天。 9.温度对蟑螂活动有明显影响

当低于15℃时,绝大多数蟑螂不活跃,15℃-37℃最为活跃,37℃以上呈兴奋状态,室温超过40℃时趋于死亡,但蟑螂藏在墙缝孔隙中那里的温度是很难达到40℃的,所以很难达到死亡极限的。 10.惊人的繁殖力

据美国海军部的官员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一对德国小蠊繁殖5代后,可繁殖100亿只子孙。如果从100对蟑螂开始,历时1.5年,繁殖5代它们全部子孙的总重量可达865,385吨,相当8—7艘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的吨位。当然,这是理论数字。但是蟑螂数量之多,也确是令人讨厌,据报导,在香港,平均每人有1千只蟑螂。

11.蟑螂喜欢过群居生活

蟑螂的直肠分泌一种名叫聚信息素的物质,不管是成虫,还是若虫,闻到这种物质的气味,就意味着听到了“集合令”,互相拥挤到一起。这种信息素随粪便排出体外,所以在蟑螂粪便沾污越多的地点,聚集的蟑螂也就越多。所以,清除蟑迹也是防治一种措施。

12.蟑螂有翅不善于飞,走的非常快

蟑螂长着2个翅膀,不善于在室内飞舞,只能在短距离滑翔。它长着3对足,善于爬行。德国小蠊在纸上爬行的速度为30厘米/秒,在玻璃上爬行可达11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