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污染特征及农村环境监测体系探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我国农业污染特征及农村环境监测体系探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6efafee0066f5335a8121fd

我国农业污染特征及农村环境监测体系探讨

李 洁

摘 要: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在一些方面不能很好的对农村环境进行监督、管理。为此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首先归纳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征,然后总体上对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运行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完善我国农村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决策”的政府管理模式,建立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模式,同时需要理顺环境监测的机制和体制,设立专门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加强农村环境监测站建设,完善各类环境监测网络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农业污染,农村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特征,环保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非常快速,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改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还有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环境质量逐步得到了改善,而农村的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我们知道,环境是一个整体,农村环境污染势必影响到城市的环境,从而影响到整体社会环境。为此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破坏,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现行的“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模式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模式,并为切实贯彻此模式提出几点对现行农村环境监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建议,在研究过程中相应的采取归纳与演绎,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新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进行大胆的探索与研究。

1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1 农药化肥污染突出

由于我国土地系统由于人为干扰活动的影响,系统的生产力、稳定性、自维持性正趋向于降低。比如大量使用化肥,导致了土壤有机质减少,造成土壤板结,肥力降低,而且土壤中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产生致癌物质,危及人体健康。大量农药的使用也会造成果蔬上有农药的残留,危害人体的健康,同时农药的施用过程中也会伤及其它有益生物,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诱发有害生物的抗药性。也是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其毒性和难降解性,对人畜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1.2 畜禽养殖污染显现

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制订并完善了一系列发展肉蛋奶禽的政策,由此完成了畜禽饲养由小生产化向集约化、市场化、规模化转变。农村在大规模发展畜禽养殖的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问题,如污染地下水等。

1.3 污水垃圾污染严重

按照人均同产生垃圾量为1kg,日用水量为1OOL计算,我国农村地区污水垃圾排放量很多。同时由于缺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使得生活垃圾任意排放,生活污水肆意横流。

1.4 工业企业污染突出

首先我国农村工业企业由于规模小、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大,无污染处理设施,污染物随意排放,造成局部区域的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其次是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在自然作用下,使固体废弃物中有害物进入土壤、水体,从而使土壤、水体被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病源体、放射性物质等污染,导致土壤结构改变、水质恶化。这种污染进入土壤不仅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活动,有碍植物根系生长并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使各种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危害人体健康。

2 当前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的运作现状

2.1 监测软件建设重视不足

近几年在我国很多监测机构、人员扩充、仪器设备、办公条件改善等硬件建设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增强了投资力度,使环境监测硬件条件和监测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在环境监测软件建设方面却重视不够,比如对监测体系本身构成的研究,对监测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监测人员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对监测质量的保证、对监测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对监测体系发挥作用和正常运行的外部保障条件等问题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2.2 监测社会服务功能不足

环境监测体系对环境监测应当向社会公布环境现状、预警污染发展趋势、环境质量变化走向、为排污企业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污染纠纷责任仲裁、为环境污染损害程度的认定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环境监测机构较多围绕行政管理部门的圈子转,成为附属于政府部门的技术管理机构,而在监测技术保障方面的功能却发挥不足。

2.3 预警功能发挥不苟

过去强调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监督执法,特别是为排污收费服务,因此,只对排污企业的排污现状进行监测,很少对企业排污进行动态监测,特别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正常情况可能引发重要环境污染事故预警性监测不足,一般都是在污染事故发生后才加强事后监测,没有在监测工作中体现出预防为主的环保工作方针。

2.4 对社会资源利用不足

环保系统自己的监测队伍,由于经费紧缺的制约,无论从监测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上,还是从对不同行业的了解上都受到了限制,对一些特殊行业不具备监测能力。而有些行业自己有较好的监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但在环境监测中却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发挥着部分监测资源的作用。如果环保系统外的监测资源能很好的利用,形成内外结合的优势,将有利于环境监测发挥更好的作用。

2.5 缺乏对监测功能的定位

环境监测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环境监测的定位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环境监测可以分为区域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生产企业过程动态性环境预警监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监测、环境调查本底值的监测、环境污染变化趋势监测、环境污染事故责任相关性监测、环境监测数据纠纷仲裁监测等,这些不同目的用途、不同类别的环境监测的法律定位、实施机构、服务对象、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不能粗放地简单地将各种环境监测都定位为政府职能。事实上,如果将环境监测笼统简单地定位为政府职能,既影响了环境监测体系本身的完善,又影响了环境监测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要真正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除了要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的要求外,还要改变传统的末端控制的思想,建立全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强化环境监测的预警功能。

3 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的措施

3.1 理顺环境监测的机制和体制

以推动我国农村监测管理体系的创新,进一步整合环境监测系统资源,逐步实现环境监测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强监测网络管理的手段,上级环境监测中心对农村监测站的技术管理,逐步实现从目前的业务指导向业务领导的转

变,各农村监测站在功能建站的基础上,实现功能互补。不断充实监测力量,进一步加强资质化运营机构、企业监测站等系统外各类环境监测资源的管理。监测系统主动共享并积极整合各行业监测站的信息资源,逐步搭建起农村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3.2 设立专门农村环境保护机构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差异,统一的机构若不能因地制宜,则不仅不会对农村环境保护起到推动作用,还有可能加剧农村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环境保护部成立“农村环境司”,地方局照此设置相应的机构,专职负责农村环境问题,让乡镇环保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扎根基层,这样可以避免环保工作中“重城市轻农村”现象的发生。

3.3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站建设

环境监测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环境监测站工作,为保护农村环境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然而我国目前的环保系统中,环境监测人员数量偏少尤其是在作为农村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的县级环境保护部门,监测机构和人员更是缺乏。结合我国很多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测控制,建议将环境监测站由环保部门管理,在行政和业务上由环保部门领导,在业务上受上级专业环境监测站的指导。主要职责为:(1)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政府的有关规定,配置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建立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保证及时、准确和规范地提供监测数据和资料,为农村环境管理服务。(2)贯彻执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方针政策,行使对本地区污染物排放的监督检查权利,定期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以及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和不定期对农村周围的空气、地面水、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特征污染物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监测。(3)建立应急环境监测预案,健全应急环境监测手段,及时对农村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应急监测,并将应急环境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农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4)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环境监测站站长负责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

3.4 完善各类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农村环境空气监测网络,提高空气监测网络空间覆盖率,提升城市复合型空气污染监测能力,建立城市空气污染风险预警预报技术体系和预警、发布平台,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及变化趋势,发布环境空气日报、预报、专报及预警信息。完善水质监测网络,提升水质自动监测能力,构建以手工采样一实验室分析为主、自动监测为辅、常规项目与微量污染项目相结合的水质监测技术体系,建立天津市水环境综合管理模型和评价体系,建立水环境风险预测和发布平台,实现水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功能。加强污染源监测基础能力建设,规范污染源监测网络运行,建设固体废弃物监测网络,完善污染源在线连续监测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污染源数据库的应用能力,及时跟踪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地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

3.5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不仅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我国农村环境监测队伍目前的状况还难以满足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的要求。必须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环境监测分析人员和综合技术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尤其是要培养拔尖的、复合型的环境监测学术带头人,改革监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积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氛围,改善环境监测业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形成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确保环境监测事业的持续发展。

总之,完善我国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应把握“政府主导,公众参与”这个基本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从多方面建立农村环境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