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17cb3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ce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4.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

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

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 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 教学准备:

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

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课程引 入 情景创 设 导读:提出思考问题。 读引言思考:铝为何具抗腐蚀性,其它金属如何?化学性质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怎样? 明确课程目的,引导关注重点。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激情,并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规律 以存在“问题”为后续探究留下悬念。 演示:外观相似的四片金属片(Mg、Al、Zn、Fe,编号)置于铁三角架上灼烧,由学生根据现象猜出金属名称。 进行“猜金属”游戏,观察现象,猜测金属: 据学生展示猜出的结果进行互动评价――学生很难完全猜准,多数根据“燃烧”仅猜出“Mg”。 和问题。 规律建构1 导思:1.同学们在猜金属的游戏中,发现了它们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吗?2.通过发现,我们能粗略确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吗? 为了寻找差异性和规律性,我们是否还可以根据以前的学习、生活经验来寻找规律呢? 讨论金属的共性与差异性Mg、Al、Zn、Fe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剧烈程度不同,初步归纳 活动性:Mg>Al、Zn、Fe 讨论与发现:学生从教材及生活中经验:“真金不怕火炼”,铜制品(如铜锁)裸露保持光泽,铁制品裸露易生锈等事例归纳规律并互动评价。 活动性:Mg、Al>Fe、Cu>Au 或:Mg>Al、Zn、Fe>Cu>Au 发现:仅凭上述探究,还很难更广泛找出金属的活动性规律。 讨论:1、这一现象能否反映出镁、锌的活动性顺序? 2、能否类似用这一方法探究镁、锌、铁、铜等金属的活动性? 这一过程,学生仅能 从最基本的认知层次初步归纳少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的问题,继续为后续的探究留下悬念 问题链 接 引导联想:上述探究初步找出了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规律,但要更广泛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须另辟蹊径进行探究。 多媒体引导:(在第七单元探究酸雨的模拟实验时已经留下伏笔) 将不同的探究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搭建联结的桥梁,同时发展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在事物间建立联系,进行组合、移植等创新思维策略。 规律建构2 引导学生对新的探究进行猜想、设计、结果预测 讨论:探究目的;哪些金属可与酸反应?剧烈程度;原因如何? 猜想并预测:镁、锌、铁、铜在酸(盐酸、稀硫酸)中的可能化学行为? 设计:①用酸性的二氧化硫溶液探究不便,选择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为规律的建构向更深层 2

盐酸、稀硫酸;②控制的条件—酸足量,浓度同;次发展 ③为观察较准确,金属质量大致等;④注意观察反应剧烈程度,可对反应时间作记录或估计。 示范:操作的规范以及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 组内合作探究并填写探究记录表(打印) 表一: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金属 现象及反应时间 生成物 Mg Zn Fe Cu 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各组交流获取的信息: 1.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的金属及不能反应的金属。 分组: 活泼金属(可与盐酸、稀硫酸反应):Mg Zn Fe 不活泼金属(不与盐酸、稀硫酸反应):Cu 活动性: Mg>Zn>Fe>Cu 展示结论并互动评价: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多媒体Flash动画: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规律建构3 问题延伸: 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如何解决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的困难?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 设计探究方案 2、 预测实验现象 3、 作出合理判断

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自己的猜想,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方程式 表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表略) 使学生享受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更深层次对知识进行2.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速率(差异大的,进行讨论) 建构 观看动画,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惊呀,笑): 创设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将真实事物以“图景“形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协调。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3

启迪学生客观真实的认识问题,发展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的创新留下空间 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

提示:铝表面必须打磨 学生探究并将探究结果填写于自己设计的探究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样品—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样品—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记录表中(其中之一): 归纳活动性:Al>Cu>Ag 展示结论,互动评价: 实验 铜与硝酸银溶液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铜与硫酸铝溶液 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获得成功的愉悦 更深层次建构规律 现象 方程式 导行: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用卡片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进行“玩卡片”游戏:学生互动,将卡片按自己分析、归纳的活动性顺序粘贴成序列 展示、评价: Mg>Al>Zn>Fe>Cu>Ag>Au 交流、讨论排序的理由和依据 以“玩“的形式用卡片排序创设一个思维的载体,发展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进行信息处理的科学方法和能力。并防止学生死记硬背。 规律建构4 导思:更多的金属活动性怎样呢? 背景介绍:科学家类似于我们的探究,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插入“Na、Ca”活动性纠正等故事)。 读教材(多媒体)金属活动性顺序: ──────────────────→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 以背景介绍启迪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精神。 形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完整规律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的科学作风和探究 启迪: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判断金属活动性提供了什么依据? 讨论并确定简洁语言归纳: 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 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 完成问题的解答,互动评价: 答案:(1)X>Z>Y (2)X>H>Z>Y 讨论: (1)氢的活动性排X之后,Y、Z之前的依用简洁的语言转换和表述,解决记忆的困难并使认知深化。 发展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对认知的自省与反思。 运用与深化 问题:有X、Y、Z三种金属。1.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2.将Y放入Z的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