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上)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上)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44fbd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1

A. 有机物被氧化,M为电源负极 B. 电池工作时,N极附近溶液pH增大

2-C. Cr2O7离子浓度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还原菌失活

2-D. 处理0.1 mol Cr2O7时有1.4 mol H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13.某位科学家说:“甲烷是21世纪的新燃料。”甲烷作为燃料的用途之一就是制作燃料电池。有科技

工作者制造了一种甲烷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甲烷,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电池正极发生的反应:O2+4e?=2O2-

B.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CH4+4O2--8e?=CO2+2H2O C.固体电解质里的O2-的移动方向:由正极流向负极

D.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正极(即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14.新型锂一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大、密度高的优点,可以用作新能源汽车的电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 Li?穿过固体电解质向正极移动而得到LiOH溶液

B.放电时,当外电路中有1 mole?转移时,水性电解液离子总数增加NA C.应用该电池电镀铜,阴极质量增加64 g,理论上将消耗 11.2 LO2 D.放电时,负极反应式:Li-e-+OH-=LiOH

15.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H2(g)+O2(g)可以转化为H2O(g),H2O(g)分解也可以得到H2(g)+O2(g),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B.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D.反应2H2(g)+O2(g)=2H2O(g)放出的热量可通过下式估算: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一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16.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利用太阳能将CO2转化为低碳烯烃,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为太阳能电池的正极

B.产生丙烯的电极反应式为3CO2+18H+18e=6H2O+CH3CH=CH2

C.装置中每转移2mol e,理论上有2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左向右扩散 D.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原电池的原理相同 17.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 D.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比正极活泼

二、实验题

18.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间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i ii 取样时间/min 3 30 现象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较3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min时加深 -+

+

-

iii 120 产生白色沉淀,较30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min时变浅 (资料: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②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Fe3+;

假设b:空气中存在O2,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c:酸性溶液中的NO3;具有氧化性,可产生Fe3+;

假设d: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可产生Fe3+。 ③下述实验I可证实假设a、b、c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II可证实假设d成立

实验I:向硝酸酸化的_________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3min时溶液呈浅红色,30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II:装置如下图。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i~iii中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小组同学利用原电池装置探究物质的性质。

资料显示:原电池装置中,负极反应物的还原性越强,或正极反应物的氧化性越强,原电池的电压越大。

(1)同学们利用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 装置 编号 电极A 溶液B 操作及现象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产生无色气泡;电压表指针偏转 连接装置后,石墨表面无明显现象;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a Ⅰ Fe pH=2的H2SO4 Ⅱ Cu pH=2的H2SO4 ①同学们认为实验Ⅰ中铁主要发生了析氢腐蚀,其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实验Ⅱ现象:甲同学认为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实验Ⅱ中应发生吸氧腐蚀,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仍用上述装置并用Cu和石墨为电极继续实验,探究实验Ⅱ指针偏转原因及影响O2氧化性因素。 编号 溶液B 经煮沸的pH=2的 H2SO4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c;取Ⅳ pH=2的H2SO4 出电极,向溶液中加入数滴浓Na2SO4溶液混合后,插入电极,保持O2通入,电压表读数仍为c Ⅴ pH=12的NaOH 在石墨一侧缓慢通入O2并连接装置,电压表指针偏转,记录读数为d 操作及现象 Ⅲ 溶液表面用煤油覆盖,连接装置后,电压表指针微微偏转,记录读数为b ①丙同学比较实验Ⅱ、Ⅲ、Ⅳ的电压表读数为:c>a>b,请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丁同学对Ⅳ、Ⅴ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对O2氧化性的影响;实验Ⅳ中加入Na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电化学知识在物质制备领域的应用前景看好。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制备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钠(Na2FeO4)较好的方法为电解法,其装置如图①所示:

①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镁一次氯酸盐”燃料电池可为图①装置提供电能,该电池电极为镁合金和铂合金,其工作原理如图②所示。b为该燃料电池的______(填“正\或“负\)极。当有16.6g Na2FeO4生成时消耗ClO-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2)电解Na2SO4溶液生产H2SO4和烧碱的装置如图③所示(已知: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则丁为_______;电解一段时间,当产生0.1mol气体甲时,通过离子交换膜f的离子的质量为_____g。

(3)用0.1032mol/L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mL 待测稀盐酸的体积/mL 1 28.84 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