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上)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上)原电池电解池综合练习题(附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44fbdc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1

2 3 27.83 27.85 25.00 25.00 根据表格计算c(HCl)=_______。在上述滴定过程中,若滴定前碱式滴定管下端尖嘴中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放电时电子流向为“负极→导线→正极”,故A项错误;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LiOH为电解质,锂作负极,钢板为正极,钢板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项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原电池的负极,即放电时OH?向负极移动,故C项错误;锂水电池中,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金属锂和水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氢气,即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乙中石墨电极上I-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由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成Fe2+,B项正确;当电流表读数为零时,说明电路中没有电子转移,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在甲中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甲中石墨电极作负极, 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原电池的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Cl2+2e-=2Cl-,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Ag-e-+Cl-=AgCl,阳离子交换膜右侧无白色沉淀生成,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会改变;当电路中转移0.01mol电子时,负极消耗0.01mol Cl-,右侧正极生成0.01mol Cl-,左侧溶液中应有0.01mol H+移向右侧,约减少0.02mol离子。 4.答案:A 解析: 5.答案:B

2-解析:B.电极c为阳极,碱性条件下,[CO(NH2)2]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氮气和CO3,所以电2-极反应式为CO(NH2)2-6e-+8OH-=CO3+N2↑+6H2O,故B正确;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A.电池放电时,Y极上CO2转化为C 和Li2CO3,做正极,Li+向电极正极Y 方向移动,故A错;

B.电池充电时,只有Li2CO3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反应式为2Li2CO3-4e-2CO2↑+4Li++O2↑每转移

0.4mol电子,理论上阳极产生0.2mol.CO2,没有状态,无法计算体积。故B错误;C.该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反应为:3CO3+4e-+4Li+正确;

D.根据信息充电时选用合适催化剂,只有Li2CO3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CO2和O2。 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2Li2CO3-4e-8.答案:C

2CO2↑+4Li++ O2↑;故D错;答案:C。

C+2Li2CO3,所以每转移4mol电子理论上生成1molC,故C

解析: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根据电池反应式Cu(s)+2Ag+(aq)Cu2+(aq)+2Ag(s)判

断,铜是负极,银是正极,负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铜极应处于含有铜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银处于含有银离子的可溶性银盐溶液中,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据此分析:A.KNO3盐桥中的K+移向AgNO3溶液,A错误; B.Ag作正极,Cu作负极,B错误;

C.工作一段时间后,Cu(NO3)2溶液中c(Cu2+)增大,正确;

D.取出盐桥后,该装置属于断路,电流计的指针不再发生偏转,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 9.答案:C

解析:C.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C正确;故选C. 10.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因为断裂旧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要放出能量,A正确;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B正确;图Ⅰ所示的装置不是原电池,故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不正确;图Ⅱ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其为放热反应,D正确。 11.答案:D

解析: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应式为

Ni?OH?2?s?+OH-?aq?-e-=NiOOH?s?+H2O?l?,B正确;C.放电

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式可知负极反应式为Zn?s?+2OH-?aq?-2e-=ZnO?s?+H2O?l?-,C正确;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

动,则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 12.答案:D

解析:A. 由图可知,该电池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M电极为负

2-极;氧气和Cr2O7被还原,N电极为正极,所以M为电源负极,有机物被氧化,故A正确;

B. 由图中信息可知,电池工作时,N极上氧气得到电子转化为水,氢离子浓度减小,故N附近溶液

增大,故B正确;

2-C. 由图可知,Cr2O7离子浓度较大时,其去除率几乎为0,因为其有强氧化性和毒性,可能会造成

还原菌的蛋白质变性而失活,故C正确。

2-D. 处理1mol Cr2O7时需要6mol电子,但是同时也会有定量的氧气得到电子,故从交换摸左侧向

右迁移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6mol,故D错误;

故选:D。 13.答案:D

解析:该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氧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故A正确;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和氧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4-8e?+4O2-=CO2+2H2O,故B正确;放电时,电解质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氧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正确;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D错误。 14.答案:A

解析: A项,由图示可得,放电时铝在负极失电子,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所以Li?穿过固体 电解质向正极移动而得到LiOH溶液,故A正确;B项,放电 时正极反应为

O2?2H2O?4e???4OH-,当外电路中有1 mol e转移时,生成1 molOH-,同时有1 molLi?穿过固体电解质 进入水性电解液,所以离子总数增加2NA,故B错误;C项,根 据电子守恒,应用该电池电镀铜,阴极质量增加64 g,即生成 1 mol铜,则电路中通过2 mol电子,理论上消耗0.5 molO2,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若不是标准状况则不一定,故C 错误;D项,因为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所以放电时,负 极反应式:Li-— = Li'故D错误。 15.答案:D 解析: 16.答案:B 解析:

A.电解池右侧室存在的转化为H2O→O2,发生氧化反应,为阳极室,连接太阳能电池的正极,则a极为太阳能电池的负极,故A错误;B.产生丙烯的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3CO2+18H+18e=CH3CH=CH2+6H2O,故B正确;C.电解池工作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右向左扩散,故C错误;D.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B。 17.答案:B

解析:A、依据原电池原理分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 B、原电池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故C正确;

D、原电池中,一般是比较活泼的电极材料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材料一般不参与反应,所以原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比正极活泼,故D正确; 故选:B

18.答案:(1)①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②Fe2+

(2)2Fe3++Fe=3Fe2+

②4Fe2++O2+4H+=4Fe3++2H2O;加入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