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2《为人民服务》人教(部编版)【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六年级下册语文--12《为人民服务》人教(部编版)【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5c36df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2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思路清晰,能整体把握教材。 三、整体入手,提炼重点 1.重点之一:队伍的宗旨。 课件出示: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 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 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1)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追问:“我们这个队伍”的目的是什么? (3)课件出示句子: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思考:从“完全”“彻底”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学生朗读。 2.重点之二:死的意义。

课件出示: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 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 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出示句子,给句中的“死”字换个合适的词语。(牺牲) (2)回忆张思德同志是如何牺牲的。

(3)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比泰山重),“轻于鸿毛”(比鸿毛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影视作品中的正、反两面人物的死去理解。

(4)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5)引导学生品读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这里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要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固:本来。或:有的人。于:比。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毫无价值、毫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引导学生联系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来谈,也可以联系革命先烈或者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英雄的事迹去谈。

②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③拓展阅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臧克家纪念鲁迅而写的《有的人》这首诗。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6)体会句子写法:这里通过鲜明的对比,充分显示了两种“死”的不同意义,增强了说服力。

(7)小结: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对比,能让学生感受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认识议论文的写法。在理解句子含义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所见所闻来交流感受。课堂上适当补充一些阅读资料,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使文中的思想内容对学生更有教育意义。

四、理解感悟,突破难点

1.出示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1)指名读,理解句子的意思。

(2)“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能会有谁提出? (3)毛主席举了谁的例子?他的建议为什么被采纳?

2.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找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五、品读感悟,理解深意 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寄托”“哀思”的意思。

(2)导思: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为什么要使人民团结起来?重点强调:团结起来要干什么?过去要讲团结,现在呢?

设计意图:这两个自然段易于理解,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学,体现高年级的教学特点,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拓展阅读,模拟演讲

1.引导学习“阅读链接”内容,并思考: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例子? (1)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体会人民失去周总理的心情。 (2)交流感受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懂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周总理是永远值得人民怀念的。

2.自选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

(1)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设计意图:层层拔高的演讲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两个环节可以让多数同学展示,最后一个环节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可以起个头,学生的演讲哪怕是只言片语,只要语句通顺并把握好演讲的语气、表情即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样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文章,课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文章写作背景及相关的信息资料,便于学生理解。只有学生从枯涩的文字中得到乐趣,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堂上,通过背景意境的渲染让语文味十足。教学中从课题入手,理清脉络,抓主旨,悟道理,由理及情,使比较难理解的议论文变得易学、有趣。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将“死”的意义拓展为如何看待生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学习时,学生对“重于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战争年代的英雄转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仆,再转到普通的劳动者。让学生认识到“比泰山还重”的生命并不在于它消失的形式,而在于它存在时的价值,给学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