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12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方案 专题限时集训12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6046ab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6c

莫 敢 不 用 情 夫 如 是 则 四 方 之 民 襁 负 其 子 而 至 矣 焉 用 稼

(《论语·子路》)

训练十二

1.B [解析] A.忾(ki);C.渊—源;D.蔫(niān)。 2. A [解析] B.扫描;C. 翱翔;D.青睐。 3.D [解析] A.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活动的处所。此处应该用“场所”。 B.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行动便完成本应分期做完的事情。其意思与句子表意相矛盾。C.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现仅指悔恨。感叹怀才不遇,是心怀幽怨,而不是悔恨,望文生义。 D.尽管: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4.C [解析] A.歧义,“部分”指向不明。B.暗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大量积压”的主语不明。D.不合逻辑,“一定程度上”与“杜绝”自相矛盾。

5.(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假舟楫者 (3)纵一苇之所如 (4)东篱把酒黄昏后 (5)以手抚膺坐长叹 (6)求田问舍 (7)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风掣红旗冻不翻

6.(1)“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2分)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2分)

(2)“心事”,就是词人现在身在官场尚无法实现的归隐田园、寄身山林的心愿。(1分)“百年期”即终生的期待。词人要把眼前这绝佳的山水,作为自己人生的归宿。(1分)抒发了作者想摆脱俗世的喧嚣,早日寄身山林的思想感情。(2分)

[诗词赏析]

作品首先从山峰上的云岚写起,一个别出心裁的“滴”字,将山上云朵那鲜润洁净且不断飘浮的质感和动感极为形象地呈现了出来。作者的视线由远而近,接着描写拍岸的河水以及岸边的春草与沙滩。写草言其“香”,状沙称其“暖”与“净”,这些字眼同上句的“滴”字一样,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自然物象的特性,更表现出了作者欣喜、畅快的心境。至此,作者的欣喜之情也难再自禁,于是发出了“只疑误入武林溪”的由衷赞叹。

下片写林木的繁茂。首句写桃,次句写柳。一鲜红,一碧绿。一蓬勃向上,一茁壮下垂。二者形色迥异而相映成趣,从而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锦绣春天捧给了读者。如此胜境,怎能不让词人情愿老于是乡呢?词末“一尊心事百年期”所表达的即是这样一种心愿。

小词短短六句,以写景为主,描摹物象鲜明生动,且极富层次感,同时善于融情于景而了无痕迹,虽也直写情语,然皆出于自然流露。其语言平易而简洁,风格清新而明快,颇有唐人绝句之意境。

7.B [解析] “善”,在这里应解释为“完善”。

8.C [解析] 都是表转折。A项,于是/才;B项,那/自己;D项,和、跟/亲附。 9.(1)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我觉得他们)对《易经》 的理解很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得分点:“比”“弗及”“师”各1分。)

(2)有所心得就记录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来写作。(得分点:“识”“烛”“书”及句意各1分。)

10.因为吕大防的推荐,召张载主管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仪时意见不一致,又以生病为由辞归。张载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清晨去世。

[参考译文]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年时代喜欢谈论军事,甚至想结交门客取得洮西的地盘。二十一岁那年,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于是告诫他说:“儒学之士可以使你感到快乐,为什么要谈论军事呢?”(范仲淹)趁机劝告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认为不满足,于是又访寻学习佛教、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便反过来读《六经》。(他)曾经在京师坐在虎皮讲席上讲解《易经》,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颢、程颐两兄弟来了,与他讨论《易经》,第二天他告诉别人说:“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我觉得他们)对《易经》 的理解很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于是撤掉师座,停止讲学,同程颢、程颐两兄弟谈论道学的要义,精神焕发地、很自信地说:“我求得的道义已经满足了,没有什么其他的事值得追求了。”于是(他)全部抛弃了其他的学说,淳朴诚信地学道。

(张载)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他治理政事以重视根本、完善民俗为首先要办的事务,每个月的吉日,准备酒菜食物,召集乡间年龄很大的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为他们敬酒。使人们都知道奉养老人、侍奉年长的人的道义,趁机询问民间的疾苦,以及告知(他们)教训、劝告子弟的目的。

熙宁初年,皇帝任命他为崇文院校书。随即因病迁移隐居在南山脚下,整天端端正正地坐在一间房子里,座位左右都是书籍,俯身读书,仰头思考。有所心得就记录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来写作。他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从没有停止过一会儿,也从没有忘记过一会儿。他穿的是破旧的衣服,吃的是蔬菜粗食,给他的学生讲习学问,每次都教给大家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理,学业一定要像圣人的一样优秀才罢休。他认为,

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受蒙蔽的原因。

因为吕大防的推荐,召他主管太常礼院。因与太常礼院官员议论礼仪时意见不一致,又以生病辞归,到半路上病得很厉害,晚上洗澡换衣后去睡觉,第二天早晨去世了。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了棺木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安葬。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请求追加赠赐优恤,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帮助他办丧事。

11.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断句译文]

孔子说:“居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居上位者只要重视道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居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用,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襁褓中的小孩来投奔了,哪里用得着亲自去种庄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