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78d27051e79b89680226f2

①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

【译】

②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

【译】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富人和富人之子分别认为米是从哪里来的。

【答】 4.试着写一句和 “非其父不生其子”意思相近的俗语,并说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答】

读书之法

大抵现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①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然后可以有得尔( ) ②众说纷错( ) ...③心到最急( ) ④心既到矣(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译】

②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译】 3.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教导学生如何“读书”?

【答】 4.同样是激励教导学生读书,本文与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相比,有什么异同点?

5

【答】

汴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 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a?,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厉王使玉人相之( ) . ③厉王薨( ) .

②王以和为诳( ) .

④使人问其故(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www.szzx100.com ①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译】 ②此吾所以悲也。

【译】 3.和氏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答】 4.本文和《马说》都论述了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实,但是两文最终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是有所不同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答】

获麟解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间或,偶尔)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liè)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①麟:传说中的兽名。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一角 ②昭:明白。

6

③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麟之为灵( ) ②其为形也不类 ( ) ..③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 ④以德不以形( ) ..2.翻译句子。

①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②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译】 3.联系原文说说为什么“麟”会被认为是不祥之物。

【答】 4.曾国藩先生评论这篇文章时说:“昌黎自况也,与《马说》异曲同工也。”《马说》中哪句话与本文所表明的观点相近?

【答】

【译】

桓公伐孤竹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í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遂得道 ( )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 ..③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 ) ④不亦过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译】 ②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 3.管仲等人“遂得道”,是利用了老马的智慧,这个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什么? 【答】 4.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管仲和隰朋两个人,这两个人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共同点?

7

【答】

满井游记(节选)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①,至满井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③。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④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⑤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⑦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注释】①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②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 井?。③鹄:一种水鸟,俗名天鹅。④靧面:靧(huì),洗脸。⑤鬣:音lia,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⑥蹇:骑驴。 ⑦呷:音xiā,吸,这里用其引申义。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 波色乍明( )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 ..③浅鬣寸许( ) ④泉而茗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译】 3.满井初春景色有何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 4.请结合课文原句说说《满井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张自新传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②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③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④,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选自《震川先生集》 有删节) 【注释】①屹屹:同?矻矻(kū kū)?,勤奋不懈的样子。②方简:方正诚实。③灯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