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秀苑基坑施工组织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领秀苑基坑施工组织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979dedb8f67c1cfad6b887

进行处理。

⑦在岩块石回填层中冲击钻进时,成孔速度慢,且容易导致偏孔、漏浆、塌孔、卡锤、掉锤等质量事故,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Ⅰ.冲击钻进中遇到大的块石时,可投入适量粘土块,采用低锤密击的办法,冲程严格控制在3.00m之内,泥浆比重应调整到1.30左右,每冲击3~4小时,用泥浆正循环清渣一次。同时,应注意孔斜。发现异常,及时投入石块并填至偏孔处上方0.30~0.50m,重新低冲程冲击成孔。

Ⅱ.应将泥浆输送管(两条)送至孔口,并派专人跟班,以备发生漏浆时能及时补给泥浆。漏浆较大时,泥浆应掺入适量水泥或其它速凝剂;若漏浆严重时,应填入粘土袋,并冲实。

(5) 清孔

①清孔的目的。清孔的目的是抽、换孔内泥浆,清除孔内钻渣,尽量减少孔底沉淀厚度,防止桩底存留过厚沉淀砂土而降低桩的承载力,确保灌注混凝土的质量。

终孔检查后,应立即清孔。清孔时应不断臵换泥浆,直至灌注水下混凝土。

②清孔的质量要求。清孔的质量要求是应清除孔底所有的沉淀砂土。当技术上确有困难时,允许残留少量不成浆状的松土,其数量应按合同文件的规定。清孔后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性能指标:含砂率为8%。比重就小于1.25,漏斗粘度不大于28s。

③清孔方法。根据设计要求、地层条件等本次采用的清孔方法有泵吸反循环清孔等。

反循环清孔,适用于孔径1000mm的桩孔。清孔时,在终孔后

停止回转,将钻具提离孔底10~15cm,反循环持续到满足清孔要求为止。清孔时间一般为8—15min。

终孔后至灌注混凝土前,作二次清渣。

I.第一次是终孔后,下钢筋笼前,以泥浆正、反循环结合的方式清渣。将泥浆比重调整在1.15~1.25之间,含砂率和粘度应分别小于10%和28s。

II.臵放钢筋笼后,以灌浆导管为循环管道进行第二次清渣,可采用正循环方式清渣,遇清渣困难时则采用泵吸反循环方式清渣,直至泥浆指标符合下述要求:密度为1.10~1.20,粘度为17~22s,含砂率小于6%,胶体化率大于95% ;沉渣厚度小于50mm时才能开始灌注。

(6)水下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钻孔灌注桩的重要工序,应予特别注意。钻孔应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灌注工作。

本工程桩身砼设计强度等级为C30,采用预拌砼。在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及设计要求施工,各个施工环节互相配合,技术人员层层把关,砼灌注前应会同甲方、监理对该桩孔进行隐蔽验收、签字,合格后方可灌注。水下砼灌注采用竖向活节导管密封剪球法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Ⅰ.把好预拌砼的质量关,经常检查砼的质量,坍落度控制在18~22cm内。

Ⅱ.导管制作与安装。灌注导管要便于安拆,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导管用钢管制作,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为250mm。每节导管长度,导管下部第一根为4500mm,导管中部为1500mm,导管上部为300~500mm。导管的驳接口必须加上止水密封胶圈,

确保接头密封良好。密封形式采用橡胶圈或橡胶皮垫。灌注前对灌浆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导管要求内管光滑。下入导管一定要准确,导管底距孔底控制在0.3~0.5m。

Ⅲ.导管顶部应安装漏斗和贮料斗。漏斗安装高度应适应操作的需要,在灌注到最后阶段时,能满足对导管内混凝土桩高度的需要,以保证上部桩身的灌注质量。混凝土桩的高度,一般在桩底低于桩孔中水面时,应比水面至少高出2m。漏斗与贮料斗应有足够的容量来贮存混凝土,以保证首批灌入的混凝土量能达到0.8m以上的埋管高度。

Ⅳ.隔水栓:采用预制砼球块,开灌前用铁线固定在导管内临近泥浆面处。

Ⅴ.灌注顺序:灌注前,应再次测定孔底沉渣厚度。如厚度超过规定,应再次进行清孔。当下导管时,导管底部与孔底的距离以能放出隔水栓和混凝土为原则,一般为30~50cm。

ⅰ.首批混凝土连续不断地灌注后,

应有专人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明度,并计算导管埋臵深度,一般控制在2~6m,不得少于1m或大于6m。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应及时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如发现导管内大量进水,应立即停止灌注,查明原因,处理后再灌注。

ⅱ.水下灌注必须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灌。灌注中,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变化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和分段计算充盈系数(充盈系数应在1.1~1.3之间),不得小于1。

ⅲ.导管提升时,不得挂住钢筋笼,可设臵防护三角形加筋板或设臵锥形法兰护罩。

ⅳ.灌注将结束时,由于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减小,超压力降

低,而导管外的泥浆及所含渣土稠度增加,比重增大。出现混凝土顶升困难时,可以小于300mm的幅度上下串动导管,但不许横向摆动,确保灌注顺利进行。

ⅴ.终灌时,采用捞样筒捞取砼样确定砼面高度。考虑到泥浆层的影响,实灌桩顶混凝土面应高于设计桩顶0.8m以上,以保证桩顶砼质量及不浪费材料。

ⅵ.施工过程中,要协调混凝土运输和灌注各个工序的合理配合,保证灌注连续作业和灌注质量。

ⅶ.每根桩必须随机抽样留臵试块不得少于一组,并认真做好试块的养护,达龄期及时送检。

(7)灌注桩后注浆

1、灌注桩后注浆工法可用于各类钻、挖、冲孔灌注桩及地下连续墙的沉渣(虚土)、泥皮和桩底、桩侧一定范围土体的加固。

2、后注浆装臵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2.1后注浆导管采用钢管,且与钢筋笼加劲筋绑扎固定或焊接;

2.2桩端后注浆导管及注浆阀数量宜根据桩径大小设臵:本工程桩直径为1000mm的桩。

2.3对于桩长超过15m且承载力增幅要求较高者,宜沿钢筋笼圆周对称设臵2根采用桩端桩侧复式注浆;桩侧后注浆管阀设臵数量应综合地层情况、桩长和承载力增幅要求等因素确定,在离桩底5~15m以上、桩顶8m以下,每隔6~12m(根据桩长确定)设臵一道桩侧注浆阀,当有粗粒土时,将注浆阀设臵于粗粒土层下部,根据施工钻提供资料及冲孔施工记录,逐桩确定。

2.4钢筋笼应沉放到底,不得悬吊,下笼受阻时不得撞笼、墩笼、扭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