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案例之政策执行知识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公共政策案例之政策执行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9a8a8c453610661fd9f45e

案例分析:

1.公共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2.公共政策的特点:

1) 目标的导向性 2) 内容的务实性 3) 行为的能动性 4) 手段的权威性

3.政策执行机关:是政策执行者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行政机关,党政机关,立法与司法机关。事业机关,国有企业以及社会第三方组织等。 4.政策机关的特性:

1) 执行性 2) 服务性 3) 权威性 4) 法制性

5.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1) 财务资源 2) 人力资源 3) 信息资源 4) 权威资源 5) 制度资源

6.公共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公共政策所采取的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可操作性。 2)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规章,司法,仲裁等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方法。

3)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以及客观利益的要求,在公共决策执行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以及节约执行的成本,提高执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是注重人性,倡导人本管理,依靠宣传,说服,劝导,精神鼓励等方式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各种政策内化为人们的信念,引导政策对象自觉地,主动地去执行公共政策。如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策,批评与表扬等方式。 6)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是指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品,如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等来执行公共政策。

7.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配置

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成效。简言之,就是公共政策有效执行力度。 8.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 执行者因素,是核心要素。执行者的素质,价值观,,认知水平,利益取向,执行心态

及能力发挥等往往决定了政策执行的效果。 2) 资源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必备的条件。

? 人力资源——要素质高 ? 财务资源——要充裕

? 信息资源——要准确,及时,尽量降低其不确定性 ? 权威资源——是政策有效执行的权力基础

3) 工具因素,是公共政策成功执行的重要手段。如行政工具,法律工具,经济工具,思想

政治工具以及技术工具等。

4) 环境因素,影响着政策目标实现和政策执行的整个过程。

●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政策执行

费用,减少执行成本,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社会环境,有利的社会环境可以使政策执行过程受到较小的制约和牵制,有利于提高

政策的执行力。

9.如何提高政策执行力机制 1) 优化公共决策机制 2) 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3) 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机制 4) 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 10.政策执行过程 1) 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 加强政策认知,即进行思想引导 ? 制定执行计划

计划原则

? 计划要实事求是

? 计划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弹性机制,特别要适应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机制 ? 计划要能够统筹方方面面,理顺各种关系,实现长期与近期目标统一,上级与

下级目标的统一,做到计划前与计划后的衔接,全局与重点均衡,公平与效率兼顾。

? 进行物质准备,主要包括财力(经费)和物力(设备)。经费包括:政策执行活动

中的各项开支编制预算,落实经费;设备包括: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技术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 ? 做好组织准备

? 确定政策执行机构

? 选人用人,选人要有专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政策

理解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 注意制度配套

? 填补制度空白,形成结构合理的制度网络

? 加强制度创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能反映行政组织运动的新制度。

2)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政策宣传

●政策试验,利于减少政策执行风险;降低执行成本 ●政策全面推广

3)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政策执行监测 ●政策执行再决策

11.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 政策本身与政策执行

? 政策的合理性 ? 政策的具体性 ? 政策的稳定性 2) 执行主体

? 政策执行组织

? 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 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 政策执行人员

? 利益因素 ? 心理因素 ? 知识因素 ? 能力因素

3) 政策对象

政策对象的特点: ? 规定性

? 受动性,即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态度

? 主观差异性,政策对象包括政策涉及的个人,组织和集团,他们受利益取向,文化

心理因素和文化教育程度的影响呈现出主观差异性

4) 政策环境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政治环境

? 经济环境,主要指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人口状况,国民收入水平,社会生

产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

? 文化环境,主要指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等。

12.政策执行的偏差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及矫正

1) 含义: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

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2) 表现形式:

? 象征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只重视表面文章和形象包装,而忽视

了深层问题的解决。——“阳奉阴违,弄虚作假”

? 附加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人为地附加了与政策目标背离的其他

内容,使政策执行超出了政策的基本要求为谋取地方或个人的利益提供方便。—

—“搞土政策”

? 残缺式政策执行,即政策内容只有部分被执行,而其余的则被“遗忘”;或政策执

行的不及时, 缺乏时效性,导致了政策目标实现的不全面,不充分。——“断

章取义,为我所用”

? 替代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政策过程中执行者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

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就充分的利用,对不符合的就曲解变形,并用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作标准来决定对政策执行的态度。——“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 观望式政策执行,即政策执行主体或因疲于应付具体事务,或担心目标人群的抵抗,

或因自身私利难以得到满足等原因,导致行动迟缓,思想犹豫,心理矛盾,对政策执行持观望态度。“投机取巧,坐收渔利”

? 照搬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执行机关不经过认真的政策学习与思

考,不做调研,习惯于机械的照抄照转上级文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政策执行的指导性文件,因而对下属部门的执行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也导致下级执行机关的盲目和随意。——“机械执行,明哲保身”

? 规避式政策执行,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分工不合理,责权不明确,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