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9da47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0

??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应用绩效评估。

??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公共数据的共享服务,为城市政府专网和公共网络上的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基于城市公共数据库的数据服务、时空信息承载服务、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知识服务等。

图2.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

4.2.3 能力要求

1) 数据汇聚与整合加工

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交换系统从各个离散的信息源获取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及建筑物数据,经过数据比对、清洗等技术手段,存入到公共基础数据库;

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清洗、整合、加工、时空化等技术手段对来自各应用单位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存入到公共业务数据库。 2) 数据管理与服务

公共信息平台依托元数据、目录数据、交换数据、安全数据和管理数据等支撑数据,实现对公共数据库有效管理。同时,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服务封装,发布接口规范,以统一接口服务方式实现智慧应用对公共数据库资源的访问。 3) 服务与接口

公共信息平台一方面通过集成第三方提供时空信息承载、专题数据分析及挖掘等服务组件,以统一接口方式提供给各类智慧应用。服务组件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而动态调整。

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也提供开发接口服务,支持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调用平台提供的服务和自己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或是开发基于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系统。 4) 运营维护

公共信息平台提供用户管理、厂商管理、应用管理及日志管理,并以接口服务方式对外提供,满足其他模块开发运营。 5) 平台互联

公共信息平台按照统一规范发布平台的接口与服务,为实现不同城市平台、上下级城市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4.2.4 性能要求

公共信息平台的主要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目录数据的本地查询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2s,应用单位对目录数据查询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5s;

??信息资源编目应支持各类主流数据库(Oracle、DB2、MSSQL、MYSQL 等)结构化资源的编目,同时也应支持音频、视频、PDF、办公文件等非结构化资源的编目,以及网站、 URL、 web服务等多种信息资源的编目支持;

??统一认证的本地查询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1s;

??数据服务系统的本地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4s,智慧应用数据服务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10s;

??公共信息平台的动态扩展服务本地响应时间不应超过 5s; ??公共信息平台各个子系统连续运行时间不应少于 5*24 小时。

5 平台组成详述

广义的公共信息平台由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和平台软件组成。公共设施为公共数据库和平台软件提供存储、计算及网络等基本运行环境资源;公共数据库建立在公共设施之上,为平台软件提供数据存储及服务能力支撑;平台软件则在公共设施的支撑下,与公共数据库协作提供平台各类智慧应用开发、运行、管理等支撑。

狭义的公共信息平台,仅指平台软件。本章节公共信息平台即指平台软件。

5.1 功能框架

图3.功能框架

5.2 组成说明

公共信息平台由支撑数据、运维管理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门户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等组成。

5.2.1 支撑数据

支撑数据由元数据、目录数据、交换数据、安全数据和管理数据等组成。支撑数据处在公共信息平台与公共数据库之间,对下可以支撑以“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或是物理集中方式构建虚拟或物理的城市公共数据库建设,对上可以支撑公共信息平台中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等有效运行。 ??元数据

元数据是数据资源的描述,是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和前提,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 ??目录数据

目录数据是关于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等平台资源的目录信息。

??交换数据

交换数据是数据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包括消息路由信息、流程管理信息、异常管理信息、监控管理信息、参数管理信息和交换临时库中的数据。 ??管理数据

管理数据是运维管理服务管理系统所产生的管理类信息,包括数据操作信息、数据库运行管理信息、数据组织存储信息、数据库维护信息等。 ??安全数据

安全数据是公共信息平台安全情况和安全保障类信息,包括平台事故报告、事故可能性分析、故障频率、试验结果、以往的系统安全分析、可靠性分析及人为因素数据等。

5.2.2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

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交换,通过交换实现人口、法人、建筑物等信息资源的同步更新,以及数据比对、清洗、转换、异常处理等交换服务所需的基本功能。

通过建立数据交换服务系统将达成以下目标:

??通过使用统一的技术手段与标准,提高交换的效率,降低维护复杂度;

??同步优化信息存储结构,采用松散耦合的方式,确保数据与应用适当隔离,保证数据的安全;

??使数据交换始终处于被有序管理的状态,避免了乱交换、重复交换等问题的出现,保证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