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3年中国黄芪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2023年中国黄芪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7a1a9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f

2018-2023年中国黄芪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目录)

中国报告网

www.chinabaogao.com

中国报告网 企业发展咨询首站

2018-2023年中国黄芪行业市场需求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目录)

【价 格】纸介版:7200 电子版:7200 纸介+电子:7500 【交付方式】电子版Email / 特快专递 【网 址】

http://baogao.chinabaogao.com/zhongxiyao/299560299560.html

一、定义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二、市场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保健意识增强。黄芪就是常用的一味,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黄芪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这几年一直呈上涨趋势,市场购销两旺,后市持续看好,正处于牛市周期,种植商机无限。纵观地产黄芪20年历史走势,发现,黄芪在1990-1994年价格在5-7元,(公斤价,下同)1995年价格从8元开始上涨,1996年到1999年逐年小幅上涨,2000年到达高点15元左右,2001年开始下降,然后徘徊在10元下,2007年还在8元左右,2010年价格终于上涨到10-15元,而后总体看维持小幅上涨趋势。

2016年,有商家看好不断入手拿货,加上产新货少,下半年产新后,价格不断上升,山西货攀升至18元左右;甘肃货13元左右。春节过后,货源走动虽不是很快,但由于可供货源量不大,加之在地面积萎缩,行情依然保持坚挺。目前黄芪的价格差不多在30-35左右一斤的样子。

黄芪生长周期2-3年,即使现在农民开始种植,也要等2年以后才能起挖,而2017年能起挖的黄芪面积比2016年还要少,今年新货量将明显少于去年;陈库存也随着市场不断消耗渐渐薄弱,估计黄芪行情仍会有继续攀升可能。

国内市场对黄芪的需求极大,其中约50%用于生产黄芪饮片,50%用于中成药和提取物及制剂。

图:黄芪需求领域分布格局

黄芪治疗与滋补作用已广泛为国内外人们认知,使用黄芪及制剂的人越来越多。制药企业黄芪药剂生产日益加大。据统计:黄芪每年出口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9000吨以上。国内药厂,如广州药厂年用量在2500-3000吨,长沙九芝堂药厂年用量在2000吨以上,其他药厂年用量也在2000吨以上。

图:2012-2015年我国黄芪销量走势图

浑源县是我国黄芪产地,素有“中国黄芪在山西,山西黄芪在浑源”的称号。全县18个乡镇有10个乡镇适宜黄芪生长,宜芪面积39.6万亩,年产鲜芪200万公斤左右。所产黄芪为蒙古黄芪,因黄芪主产区遍布在恒山山脉,所产黄芪俗称恒山黄芪、其主要品牌有恒山北芪、恒山正北芪。恒山黄芪有效成份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含量,特别是微量元素硒的含量远高于其它产地黄芪,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东南亚、欧美许多国家。

三、发展趋势

作为一种常用的大宗传统药材,黄芪在中药界享有“十药八芪”的地位。黄芪种植经济收益不错,但一些地区的药农因其前期投资较大,回报周期较长,所以种植积极性不高,致使黄芪种植面积扩展速度较慢。但黄芪标准提取物、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总多糖等深加工产品和多样化剂型,其产品附加值很高。对于道地黄芪种植基地来说,则应该采取龙头带动、连片开发、扶持品牌、延长产业链条等方式,将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黄芪“补气圣药、补药之长”、“一药多效”等重要传统功效试验的科学诠释和物质基础研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加强实验室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结合,利用中药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多种研究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诠释黄芪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进而指导其临床使用。利用组学技术和分子药理相结合,通过建立“气虚”相关模型和不同功效对应的疾病模型,采用配伍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