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马克思主义重点工程新闻学概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2c568ea0116c175f0e48ff

一、新闻舆论的内涵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公众对某一事态所持的意见和看法。 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手段反映公众意见而形成的舆论。 新闻舆论的三个基本要素: 公众——新闻舆论的主体。 最新事态——新闻舆论的客体。 媒体表达——新闻舆论的表现形式。 二、新闻舆论产生的条件和形成的过程 产生条件:

要具备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

要具备有利于媒体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 要具备有助于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 形成过程:

酝酿——形成——产生效应。 三、新闻舆论的基本特征

现实性,是指新闻舆论反映对象的时新性和传播效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导向性,是指新闻舆论引导作用。

影响力,是指新闻舆论对公众精神和道义上的感染力与感召力。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大意义

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系党和人民的祸与福;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二、政治导向是新闻舆论导向的核心

1.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 2.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首先,把理论导向放在首位。

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导向的首要任务。 其次,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再次,不忽视其他方面的导向。 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

组织重大主题新闻宣传,要注意抓四个着力点:

1.善于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新闻媒体报道,通过用生动事实说话的方式,着力反映人民群众实践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伟大业绩,增强主题宣传的说服力和凝聚力。

2.善于策划重大主体宣传,将策划的重点地位在以下六个方面:党和政府的重要战略思想、战略任务、战略决策的宣传策划;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重要节庆的宣传策划;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的宣传策划;重点工作、重大建设项目的宣传策划;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宣传策划;重要言论、重要观点的宣传策划。

3.善于整合新闻媒体的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运用媒体联动的方式,形成新闻报道的合力,增强主题宣传的吸引力。

4.善于运用新闻报道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合理采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现场直播、适时刷新等报道方式,增强主题宣传的感染力。

四、做好典型宣传 1.典型宣传

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同类事物和人物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事物和人物所作的重点报道。特征: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对全局具有普遍意义。 2.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做好典型宣传要注意: 一要真实、可信。

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用第一手材料说话,用生动的情节和细节说话,做到分析准确、评价适当,事迹不编造、经验不作假、思想不拔高。 二要深入挖掘。

深入挖掘典型人物闪光的思想和感人事迹,着力反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业绩,让典型人物的精神风貌感染人、鼓舞人。

深入挖掘典型事物的新闻宣传价值,揭示它们的示范作用、推广意义,让典型事物的经验成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用平实语言阐释深刻道理,用鲜活事例揭示事物本质,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现高尚精神。 五、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一)对社会热点的引导

做到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正确分析,积极引导。 (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引导

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尽快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第一时间报道权威信息,争取舆论导向的“第一落点”,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防止曲解炒作。 六、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对网上具有倾向性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

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第三节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一、遵循舆论引导规律,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 传媒体制的改革给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影响;

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增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改变了舆论引导的格局; 统筹国际国内宣传两个大局的要求,使得舆论引导工作更为复杂艰巨。 二、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及时反映重大决策部署、突发事件、社会热点方面的舆情。 3坚持把正面宣传为主和加强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 三、增强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报道和评析事件的真相,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

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报道新闻。 3.提高舆论引导的艺术性

坚持新闻报道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统一;不断改进文风;不断丰富报道方式,创新报道手法。

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格局和新机制

第八章 新闻舆论监督

第一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

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各种公开形式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行为。 特征: 公开性。 群众性。(公开性的基础是群众性) 广泛性。 及时性。(新闻报道及时、信息反馈及时、重塑形象及时)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

监测功能,约束功能,警示功能,反馈功能。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和管理公共事务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 (二)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1.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力 2.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新闻舆论监督是推进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4.新闻舆论监督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式 5.新闻舆论监督的开展,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教育和群众自我教育活动 (三)新闻舆论监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四)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 主体是人民群众。

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载体。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客体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和公众人物。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任务

1.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 2.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

3.对党纪、政纪执行情况的监督 4.对侵害人民群众利益行为的监督

5.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行为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监督

第三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一)准确监督

准确反映事实,用事实说话。 (二)科学监督

以科学的精神、态度、方法展开新闻监督,找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新闻监督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发挥最大的推动作用;

讲求传播艺术,坚持“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把握时机、讲究策略、统筹平衡、注重效果。

(三)依法监督

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舆论监督,严格依法办事。 (四)建设性监督

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报道,开展监督,发挥舆论监督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方法 1.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2.点名批评与不点名批评

3.反映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参与 4.既要适时,又要适度

5.依靠党的领导,争取被监督部门上级党委的支持 6.公开批评与“内参”相结合 7.争取执法执纪部门的配合

第四节 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

一、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1.正确观察、分析问题,注意引导社会热点,区分社会生活中的主流与支流,既大胆揭露和批评各种社会不良现象,又防止人为炒作带来消极影响。秉持理性和负责的精神,以取得建设性的正面效应作为舆论监督的追求目标。 2.坚持理性分析,正确引导。 3.严格执行保密规定。

二、遵守纪律和法律,恪守新闻道德

——尊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维护司法尊严。(媒体审判) 三、接受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九章 新闻出版自由

第一节 新闻出版自由及其发展

一、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