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六 有教无类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六 有教无类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787dfd9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3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②句均为宾语前置句,③④句均为判断句。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9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论语·先进》)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 焉得仁?”

(《论语·公冶长》)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斯行诸 .B.赤也惑 .C.违之 .D.之一邦 .

诸:兼词“之乎” 惑:迷惑 违:违反 之:动词,到

解析:“违之”的“违”是“离开”之意。 答案:C

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是( )

??之何其闻斯行之违之?①如?③弃而..?? ?②违之。何如?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①与②中“如”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意思为“怎么样”。③中“而”为顺承连词,就。④中“而”为转折连词,却。

答案:A

7.下列句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B.三已之,无愠色 ..

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D.赤也惑,敢问 ..

解析:C项中“至于”意为“到”;现代汉语中,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或作副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

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

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解析:B项中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仁”的境界。 答案:B

9.选文第1则,对自己学生的同一问题,孔子做了不同的回答,你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同一问题作出完全不同的回答,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一样。这反映了孔子对每一个学生十分熟悉,也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里,他希望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分冒进,而要进退适中。也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因材施教的教育特点。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

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B.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

(同“仇”,仇恨) (达到) (横渡) (地位低下)

解析:贱: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 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解析:“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为判断句,据此断句即可。 答案:C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

(2)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原因),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

参考译文:

君王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夷吾、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